返回首页

工业面阵相机相机(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图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13:01   点击:2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图片

好做

机器视觉系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机器视觉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工业相机、光源设备、控制器、镜头等,软件则是以视觉处理分析、执行软件为主。

工业相机作为形成感知的关键零部件,由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与各类芯片组成,在视觉系统中一直扮演着“智慧眼”角色,其本质功能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工业相机有面阵相机、线阵相机、3D相机以及智能相机。

2. 什么是面阵相机

精度

精度是图像中每个像素代表的实际物理尺寸。

精度 = 单方向视场大小 / 相机单方向分辨率

例如,用500万相机(分辨率2592 X 1944),拍摄80mm的视场,则精度 = 80 ÷ 2592 = 0.031 (mm/pixel)

相机分辨率解释如下

分辨率由相机采用的芯片像素决定,是芯片阵列排列的像元数量。

对于面阵相机来说,水平和垂直相乘即为相机的分辨率。例如,一个相机的分辨率是1280(水平方向) X 1024(垂直方向),表示每行的像元数量是1280,有1024行像元,此相机的分辨率大约是130万像素。

在对同样大小的视场成像时,分辨率越高,对细节的展示越明显。目前常用相机的分辨率有30万、130万、200万、500万、2900万、7100万、1.2亿等。

3. 面阵相机百度百科

1900年推出的 Kodak Brownie 相机,是史上第一台批量生产的消费级相机。正是由于这台相机的诞生,摄影头一次成为了平民化的活动,对摄影术的推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时柯达对这台相机仅仅定价 1 美元,由于价格低廉,且容易操作,每个人都能用它轻松的拍照。

柯达在推广这台相机的同时也同时推广了生活印记(Celebrate the moments of your life)的摄影概念。

而就像柯达广告语里说的那样:你只需要按动快门,其他的我们搞定。(You push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

从此,快拍(Snapshot)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Leica III

Leica IIIf 自拍版

第一台 Leica III 发布于1933年,它的出现将 Leica 系列旁轴测距相机的快门下限降至 1s,上限提升至 1/1000s,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Rolleiflex Automat

Rolleiflex Automat

1937年6月禄莱推出 Rolleiflex Automat ,这是照相机技术中的又一巨大创新。至此为止摄影师必须在曝光后重新拉紧快门和传送胶卷。Rolleiflex Automat 则通过转动传送胶卷的摇臂同时也拉紧快门。这不仅加速了照相机的操作,而且摄影师不会忘记传送胶卷导致双重曝光。

在1937年的世界博览会上 Rolleiflex Automat 获得大奖,使得它赢得了许多注意力。公司的两位创办人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因此立刻签署条约建造新厂。这座新厂共三层楼,3000平方米面积,可供又700名职工工作。1938年二号厂完工,同年已经生产了30万台照相机。海德克后来回忆说 Rolleiflex Automat 是他最得意的照相机。

Graflex Pacemaker Crown Graphic

Graflex Pacemaker Crown Graphic

1947年发布的 Graflex Pacemaker Crown Graphic 大画幅相机曾经被誉为摄影记者的终极武器,可以拍摄 4×5, 3.25×4.25, 2.25×3.25 三种格式的片幅,它使用顶端旁轴取景,并且可以用到 65mm 的超广角镜头。

Agfa Clack

Agfa Clack

Agfa Clack 是一台由 Agfa Camera-Werk AG 于 1954 年至 196 5年间间生产的盒子型相机。它拥有一个单元素(单元)95mm 新月形镜头并附有内置近摄镜,也同时备 一个位于顶端,由一个塑胶镜头和一个目镜组成的小型观景窗,它可以使用 120 底片拍摄 6×9 照片。

Hasselblad 500 C/M

Hasselblad 500 C/M

1957年,是哈苏相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哈苏推出了经典的 500 系列相机的第一部 Hasselblad 500C,这台相机采用组件式设计,可以更换镜头、取景器以及片盒。

哈苏相机首次实现了全程闪光同步,而且其首创的镜间快门自动收缩光圈实在是中画幅相机制造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式的飞跃。从此中画幅相机摆脱了对焦、拍摄收放光圈这一系列繁琐的操作程序。

1970年,Hasselblad 500C 的升级产品 Hasselblad 500C/M 发布,对焦屏改成了可换式。

Kodak Instamatic 100

Kodak Instamatic 100

Kodak Instamatic 100 于 1963 年首度推出,并于 1966 年停产。它是一台具备基本功能的相机,使用由 Eastman Kodak 研发的 126 格式胶片。在生产期间的售价大约为 100 美元。

虽然它并不是第一台 Instamatic 相机,但 Instamatic 100 是美国在 1963 年推出的首个型号。跟 Kodak Brownie 很相似,Instamatic 备有固定的快门速度、光圈和焦距,令它成为一台操作极为简易,任何人皆可使用的相机。

Rollei 35

Rollei 35

1966 年禄徕公司推出的 Rollei 35 型相机,率先在高档微型机上使用了 24×36mm 规格的底片,以此在整个世纪中定立了高档微型机的标准。该机体积小巧(97×32×60mm)、重量轻(370g)、设计独特。这部当时世界上尺寸最小的 35mm 相机的诞生,开始了 Rollei 袖珍相机的崭新历程,同时也开创了实用相机微型化的先河。

在三十年间,Rollei 35 系列一共生产了超过 200 万台。

Polaroid SX-70

Polaroid SX-70

1972年,宝丽来推出了由创始人 Edwin H. Land 亲自设计的 SX-70 袖珍型即时成像相机,随即风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时共售出了600万台。

Pentax K1000

Pentax K1000

K1000 生产年期由 1976 开始至 1997,可谓其中一款长寿的单反相机,K1000采用 Pentax 始创的 K 镜头接环,此机虽不是以外表取胜,但其卖点就是极简的设计以及全金属机身,使得这款机身非常的耐操。 K1000 并没有自动测光和自动对焦,正因如此,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推出后成为不少摄影初学者的首选。二十年间一共生产销售了超过 300 万台。

Canon A-1

Canon A-1

A-1 于 1978 年生产,到 1985 年停产,当时的售价大约 400 美元,包含一枚 50mm f / 1.4 SSC 镜头。

A-1 是当时全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相机。设计有高集成电路的数字化微处理器,从而实现了包括手控曝光在内的有六种曝光模式,以及大范围的测光系统。

不过也正是因为高精度的电子化,这款相机一定需要电池才能工作。

Kodak DC210

Kodak DC210

柯达于 1998 年发布的数码相机,Kodak DC210 是消费级相机中第一款 CCD 面阵超过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民用相机第一次突破百万像素,从而标志着相机制造业从胶片转向数码的开始。

然而由于 Kodak 的策略的失败,导致其在后来的路上始终没有追赶上数码化的浪潮,最终不幸倒下。

Nikon D1

Nikon D1

尼康D1是尼康于 1999 年 6 月 15 日推出的一款数码单镜反光相机。它具有一块 270 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4.5 张每秒的连拍速度并支持尼康全系列的尼康F接环镜头群。

D1 的机身和之前的尼康F5外观类似,基本的控制布局也保持相同,允许原来使用尼康胶片单反相机的用户能够需素熟练使用这款数码单反相机。尼康 D1 的自动对焦速度即使在机身马达驱动情况下也比较快。

Panasonic DMC LX3

Panasonic DMC LX3

2008 年推出的 Panasonic DMC LX3 在当时拥有1000 万像素的传感器,并且 ISO 高达 3200(可以扩展至 6400)。

P.S. 这一台在当时可是神机,我也曾经很想拥有一台,可是当时我也只能想想。

4. 面阵相机选型

1、用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一致,用广角镜头拍集体照时会出现透视变形现象,前排人物离镜头近而头大,后排人物离镜头远而头小。因此,拍集体照不能使用广角镜头。如果使用变焦镜头拍集体照也应选择50毫米焦距段。 2、光圈和快门速度的选择 集体合影的特点是:人物是静止的且纵深大。要获得较大的景深,一般得使用小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20~30人的合影宜用f/5.6~f/8光圈;在60~70人合影时宜用f/8~f/11光圈,在100人以上合影时宜用f/11~f/16光圈。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这样可避免个别人在拍摄中突然的晃动。当然,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景深,只好牺牲快门速度,但一般不能低于1/8秒。 3、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因为拍摄集体合影需要较大的景深,所以常选用较小的光圈拍摄,这时快门速度较慢,为防止拍摄中出现“手震”,影响画面清晰度,因此在拍照中必须使用三脚架稳定照相机。 4、光线的选择 拍集体合影以柔和的自然光为好,应尽量避免直射阳光和逆光。时间应选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段,不要在树荫下拍照,以防产生花脸。

5. 工业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

     首先CCD与CMOS都是感光元件,在单反上都可以使用,在形成的图像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区别。工作原理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

      但是CCD相机为什么被淘汰了呢?原因就是成本高,造价高,次品率高。是(资)市(本)场(家)选择的结果。

      但是CCD的应用方向很多,并不局限于相机。普通单反使用的面阵CCD其实功能性与CMOS是相同的。但是线阵CCD能做到的,CMOS则不见得可以做到。

      我们目前所知的单反图像都是经过算法计算得来的,对图像色彩的采集上也是通过拜耳阵列运算获得像素的RGB值,而线阵CCD并非通过拜耳阵列计算获取像素的色值,是直接采集每一个通道的色值。所以在扫描仪上有的依然会使用CCD.比如哈苏X5。但是线阵CCD的毛病就是逐行扫描,跟快门按一下相比慢的一比。

     就单反而言,早期受限于工业技术问题,CMOS质量非常差,比不上CCD相机,CCD相对于现在的CMOS没有任何优势了。一部分原因是CCD的逐渐淘汰,针对CCD的图像算法没有发展,同样也是因为图像算法的发展给CMOS图像的处理空间极大,显得CCD更加落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