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工业水下相机(水下红外相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04:07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水下红外相机

看不了。

不要认为夜视仪就是万能的,夜视仪只能看水面,看水下只能斜着看,否者会反光到夜视仪就会非常刺眼!

夜视仪通常是通过红外成像的, 一般液体都很难透过的。红外信号也是光的一种,当然能在水中传输,只是损耗较大,传输的距离很小,没实用意义。因此无法看清水下1米的物体。

2. 水下红外成像

能。

可以的,因为只要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

红外热像科技在军民两方面都有应用,最开始起源于军用,逐渐转为民用。在民用中一般叫热像仪,主要用于研发或工业检测与设备维护中,在防火、夜视以及安防中也有广泛应用。通俗地讲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3. 水中红外线探测器

火焰的辐射是具有离散光谱的气体辐射和伴有连续光谱的固体辐射,其波长在0.1-10μm或更宽的范围,为了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常利用波长<300nm的紫外线,或者火焰中特有的波长在4.4μm附近的CO2辐射光谱作为探测信号。

紫外线传感器只对185~260nm狭窄范围内的紫外线进行响应,而对其它频谱范围的光线不敏感,利用它可以对火焰中的紫外线进行检测。

到达大气层下地面的太阳光和非透紫材料作为玻壳的电光源发出的光波长均大于300nm,故火焰探测的220m-280nm中紫外波段属太阳光谱盲区(日盲区)。

紫外火焰探测技术,使系统避开强大的自然光源一太阳造成的复杂背景,使得在系统中信息处理的负担大为减轻。所以可靠性较高,加之它是光子检测手段,因而信噪比高,具有极微弱信号检测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反应时间极快的特点。

与红外探测器相比,紫外探测器更为可靠,且具有高灵敏度、高输出、高响应速度和应用线路简单等特点

4. 红外线水下摄像头

防水的。

普通摄像头一般并不能防水,可能最多只能做到防水溅、防雨水的程度。想要在水下机器人上使用水下摄像头,或者是用摄像头进行水下观察,必须要对摄像头进行密封。

摄像头密封舱采用铝合金做舱体,并做了阳极氧化,轻便、耐腐蚀。密封舱采用水密连接器进行舱内外的线缆连接,可靠性高、拆装方便。

5. 水下红外摄像头

看你买的红外灯电压是多少V的,一般有DC12V,AC24V,AC110-220V可选;DC12V的,正负极两条线对应接好就OK,注意一下电流,红外灯如果电流不足安培,可能会造成红外灯无法正常工作;如果是 AC110-22V的,那更简单,火、零、地线对应

6. 水下红外传感器

它接收目标的部分红外辐射并传输给红外传感器。相当于雷达天线,常用是物镜。

辐射调制器

对来自待测目标的辐射调制成交变的辐射光,提供目标方位信息,并可滤除大面积的干扰信号。又称调制盘和斩波器,它具有多种结构。

红外探测器

这是红外系统的核心。它是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效应探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电学效应。此类探测器可分为光子探测器和热敏感探测器两大类型。

探测器制冷器

由于某些探测器必须要在高温下工作,所以相应的系统必须有制冷设备。经过制冷,设备可以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探测灵敏度。

信号处理系统

将探测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并从这些信号中提取出信息。然后将此类信息转化成为所需要的格式,最后输送到控制设备或者显示器中。

显示设备

这是红外设备的终端设备。常用的显示器有示波器、显像管、红外感光材料、指示仪器和记录仪等。

依照上面的流程,红外系统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物理量的测量。红外系统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按照探测的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下面以热探测器为例子来分析探测器的原理。

热探测器是利用辐射热效应,使探测元件接收到辐射能后引起温度升高,进而使探测器中依赖于温度的性能发生变化。检测其中某一性能的变化,便可探测出辐射。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热电变化来探测辐射的。当元件接收辐射,引起非电量的物理变化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变换后测量相应的电量变化。

红外传感器已经在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随着探测设备和其他部分的技术的提高,红外传感器能够拥有更多的性能和更好的灵敏度。

发展前景

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