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3 14:38   点击:1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

一、性质不同

1、红外热成像仪:一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标的物的红外辐射探测,并利用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手段将图像的温度分布转化为视觉图像。

2、夜视仪: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不使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但利用目标在弱光下的反射光,通过增强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人眼可感知的可见光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二、原理不同

1、红外热成像仪原理:热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像图,我们可以观察到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研究目标的温度,然后判断下一步。现代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设备检测和测量辐射,建立辐射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所有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273摄氏度)发射红外辐射。热像仪采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收待测目标反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并在红外探测器光敏元件上反射,得到红外热像。它对应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

2、夜视仪原理:

(1)用一个特殊的透镜,物体在视野中发射的红外线可以聚集在一起。

(2)红外探测器元件上的相控阵可以扫描会聚光。探测器元件可以产生非常详细的温度模式,称为温度谱。在大约1/30秒的时间内,探测器阵列就可以获取温度信息并制作温度谱。该信息是从检测器阵列的视野中的数千个检测点获得的。

(3)探测器元件产生的温度谱被转换成电脉冲。

(4)这些脉冲被传输到信号处理单元,一个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件发射的信息转换成可以被显示器识别的数据。

(5)信号处理单元向显示器发送信息,从而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颜色。颜色强度是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的。图像是通过组合来自探测器元件的脉冲产生的。

三、应用不同

1、红外热成像仪应用:

(1)监视发电机、电动机负荷不平衡、轴承温度高、碳刷、滑环、集电环发热、绕组短路或断路、冷却管路堵塞、过载、过热。

(2)电气设备可以维护和检查。对安全、屋面渗漏检测、环保检测、节能检测、无损检测、森林防火、医疗检测、质量控制等也有一定的帮助。

(3)监测火山爆发、滑坡等自然环境的突变。

(4)监测变压器套管过热、过载、接头松动、冷却管堵塞、接触不良、三相负荷不平衡等问题。

(5)监测电气设备接触不良、过载、接头松动、过热、负荷不平衡等隐患。

2、夜视仪应用:夜视仪的用途包括: 军用、执法、 狩猎、野外观察 、监视、安全 、导航、隐蔽目标观测、娱乐等。

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辐射出红外线,接收到

通过光学成像系统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然后将其作用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通过后继电路和信号处理后获得红外热像图。

其本质就是对红外波段的能量进行成像,然后通过伪着色处理,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温度,从而直观的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而且,红外热成像仪不仅能实现非接触式测温,且测量精度可控制在±0.2℃。

3.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热辐射吗

红外夜视仪利用红外灯照在目标上,因为红外光是不可视光,可以不暴露自己,然后通过红外变像管将不可视的电像转变成人眼可见的光学像。

红外夜视仪将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微光或红外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并把电信号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光信号。

4.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辐射出红外线

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

通俗来讲。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肉眼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5.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图解

医学中的“热谱图”主要是检测人体某部位发生炎症反应的。

人体的某个部位如果有炎症,该组织部位的温度要比周围的组织温度要高一些,有炎症的部位在热谱图上的颜色会比周围更红。

红外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温度越高的物体向周围辐射的红外光越多,红外夜视仪就是利用红外成像技术,通过接受、处理物体发出的红外光,来成像显示的。

6.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辐射出红外线接收

由于红外光比可见光具有更长的波长,这使它比可见光更少地被某些材料和纺织面料反射。这种效果就是,红外光穿过织物,被织物下面的物体反射回来,再次穿过织物。

这样就有效地使织物呈现半透明状态,类似于十分透明的服装。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衣服都能透视,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棉质物料是不能被红外线功能透视的。

透视则是利用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要长,可以穿过一些可见光不能通过的面料(比如混棉和尼龙),所以通过一定的选择滤波,可以得到这些面料后面的图像。

红外线在军事、人造卫星以及工业、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红外线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其情况与烫伤相似,最初是灼痛,然后是造成烧伤。

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7500~13000埃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尤其是11000埃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角膜晶体等)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

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

太阳光到了晚上的确是几乎没有了,但是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红外线照相是通过接收各种物质发出的红外线,再把他们展现出来,但是其本身不是通过发出红外线来照相的。

红外线透视和夜视是分别利用了红外线的不同性质。前面的夜视是因为人的肉眼不能看见红外线,而特殊设计的照相机和夜视仪却专门接受红外线,所以会出现我们觉得一片漆黑,而相机却能拍到东西,因为实际上到处都是红外线,对于红外照相机和夜视仪来讲是一片光明。

7.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视频

热成像原理,它能让人们看到过去看不到的东西。实现这一转换的设备称为热像仪,通过这个热像仪,可以让我们在漆黑的夜里看到有如白天的景象。下面我们来说说热成像原理:

文章详细内容

自然界中的物体,除了具有我们所熟悉的可见光图像外,还具有一种红外热辐射图像,但人的肉眼看不到红外热辐射,这是因为它所发出的是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如今,一种被称为“红外热成像”的神奇技术能够将热辐射图像转换成可见光图像,它能让人们看到过去看不到的东西。实现这一转换的设备称为热像仪,通过这个热像仪,可以让我们在漆黑的夜里看到有如白天的景象。下面我们来说说热成像原理:

一.热成像原理基础篇

我们来看看热像仪是如何完成这一转换的。光机扫描机构将红外望远镜所接收的景物热辐射图分解成热辐射信号,并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与图像视频系统一起将热辐射信号放大并转换成视频信号,通过显示器人们就可以看到一幅幅神奇的画面。热像仪能够在几百分之一摄氏度内识别出温度的微小差异。

8.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是辐射出

红外热像仪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和望远式红外热像仪。二者的使用领域不同,前者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桥梁等等领域,后者则多使用于户外和军队使用。

  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和望远式红外热像仪的原理完全一样,但是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一般屏幕外置,镜头的放大倍率小,配备了各种测温方式及软件分析。而望远式红外热像仪,将屏幕内置,为了有远的观测距离,一般配备大倍率和大口径的镜头,更像夜视仪。

  红外热像仪在最早是因为军事目的而得以开发,近年来迅速向民用工业领域扩展。自二十世纪7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使用红外热像仪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全球最早研发红外热像仪的公司是RNO,作为红外热像仪的鼻祖,RNO拥有上百种红外热像仪的专利,其研发了首台望远式红外热像仪,同时首台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也是RNO研发的。

  RNO在红外热像仪技术的领先得益于美国军方的支持,美国军方每年都投入上亿美元与RNO共同开发望远镜式红外热像仪,目前RNO的望远镜式红外热像仪仅供美国军方使用,市面上是购买不到的。据说其售价高达近10万美元一台。正是由于RNO在望远镜式热像仪研发技术的领先性,成就了RNO拥有更为卓越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RNO在北美市场占据了将近60%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市场份额,其传统PC160,PC384红外热像仪风靡全球。下图就是RNOPC160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非常轻便的现场测试设备。由于测试往往产生的温度场差异不大和现场环境复杂等因素,好的热像仪必须具备160*120像素、分辨率小于0.1℃、空间分辨率小、具备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合成功能等。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