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0.5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电子连接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00:52   点击:2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板对板电子连接器

  介质耐压检验又称抗电强度检验。它在连接器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接触件与壳体之间,在规定时间内施加规定的电压,以此来确定连接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否安全工作,能否耐受由于开关浪涌及其它类似现象所导致的过电位的能力,从而评定电连接器绝缘材料或绝缘间隙是否合适。  如果绝缘体内有缺陷,则在施加试验电压后,必然产生击穿放电或损坏。击穿放电表现为飞弧(表面放电)、火花放电(空气放电)或击穿(击穿放电)现象。过大漏电流可能引起电数或物理性能的改变。由于过电位,即使是在低于击穿电压时也可能有损于绝缘或降低其安全系数。所以应当慎重地进行介质耐压检验。在例行试验中如果需要连续施加试验电压时,最好在进行随后的试验时降低电位。  影响因素  主要受绝缘材料、洁净度、湿度、大气压力、接触件间距,爬电距离和耐压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1) 绝缘材料  设计必须选用恰当的工程塑料制作绝缘体,才能满足预定的耐压性能指标要求。如选用击穿电压为16KV/mm的PEJ(聚苯醚矾)特种工程塑料,能满足GJB598耐环境快速分离圆形电连接器YB系列Ⅱ产品标准大气压下耐压为1500V的要求。氟塑料(F4)具有比其它材料更高的介质耐压和绝缘电阻,广泛用于制作同轴射频电连接器绝缘体。  2) 洁净度  绝缘体内部和表面洁净度对介质耐压影响很大。作者在圆形连接器补充筛选时发现有一产品要求耐压1500V,实际测试施加电压至400V,即在二个接触件之间发生击穿现象。经与生产厂共同进行解剖分析后认为;击穿发生于绝缘体上、下两个绝缘安装板的胶接界面,是由于胶粘剂中混有杂质所致。  3) 湿度  增加湿度会降低介质耐压。如J36A矩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正常条件下耐压为1000V,而经过40±2℃、93±3%,48h湿热试验后耐压降为500V。  4) 低气压  空气稀簿的高空,绝缘体材料会放出气体污染接触件,并使电量产生的趋势增加,耐压性能下降,使电路产生短路故障。故高空使用的非密封电连接器都必须降额使用。如Y27A图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正常条件下耐压为1300V,而1。33Pa低气压条件下耐压降为200V。  5) 接触件间距  连接器的小型化和高密度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矩形电连接器和印制电路电连接器上,要求间距能达到0.635mm,甚至0.3mm,外形尺寸最关键的高度尺寸已减小到1~1.5mm,表面贴装技术(SMT)与小型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要求我们选用耐压性能更高的绝缘材料,才能满足设计尺寸小型化的要求。  6) 爬电距离  它是指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壳体之间沿绝缘体表面量得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短容易引起表面放电(飞弧)。故有部分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表面插针(孔)安装孔设计成带凹凸台阶形状,增加爬电距离,以提高抵抗表面放电的能力。  7) 耐压持续时间  一般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均规定为电压施加到规定值后持续1分钟应无击穿、飞弧、放电现象。但许多电连接器生产厂在做成品交收试验时,为提高检测速度往往采用提高试验电压20%,缩短耐压持续时间为5秒或10秒的方法。作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某种函数关系。从交流耐压击穿机理来分析,击穿主要泄漏引起击穿,即泄漏电流大于规定值就认为击穿。另一种是热击穿,提高试验电压强加泄漏,是否易击穿与时间短有关。如军标GJB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规定;试验电压加至规定值后应持续1分种。当有规定时,厂内质量一致性试验时的保持时间可降至最少5秒。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按此规定检验合格出厂的产品,用户在进行100%补充筛选时,仍发现有个别产品因绝缘体内部存在缺陷而被击穿。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耐压持续时间缩短为5秒,在极短时间内对绝缘体电容充电,还不足以使泄漏电流大于规定值而引起击穿。  问题研讨  1) 测量方法的研究  为保证能在接触件之间或接触件与壳体间施加高电压保持1分种,故和测量绝缘电阻一样,必须采用相应的测试工装(头孔配座针或头针配座孔),测试工装可以和测量绝缘电阻的工装通用。  对一般接点点距较大的电连接器可采用两步测量法,即第一步将偶数排所有接点并联,将奇数排所有接点并联,然后测量两并联接点组之间的介质耐压。第二步将全部接点并联后测量并联点与“地”之间的介质耐压。如某矩形电连接器接点按正等边三角形排列,同排点距为2.8mm,排距为2.5mm,邻排点距为2.87mm。虽然两步测量法没有测量最小点距2.8mm,而是测量的2.87mm,但由于介质耐压很高为1000V左右,且裕度大,0.07mm的壁厚所增加的介质耐压微不足道。但两步测量法虽经济仍有不可靠的因素,它无法剔除同排接点间由于存在内部缺陷所引起的击穿隐患。故对于高密度、超小型电连接器而言,由于介质耐压规定值小,裕度也小,尽管接点是按正等边三角形排列,但由于其接点间距小,相邻两点之间的绝缘体壁厚很小,只要存在很微小的气泡、疏松、杂质等缺陷都将严重影响介质耐压,因此,必须采用三步测量法;即在前述二步测量法基础上再增加一步,将所有排的偶数点并联,然后测量两并联接点组之间的介质耐压。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特别是接点间距≤1.5mm,接点间绝缘体壁厚≤0.4mm的电连接器应采用三步测量法,全部测量出每个接点与其所有相邻接点之间的介质耐压,才能确保安全可靠。  近年来,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记事本、数码相机及摄像机的日益普及。为适应这些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等作为配套器材也必须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新产品中将出现窄间距软质扁带电缆、柔性印刷电缆连接器等,电连接器间距降至0.3mm,甚至更小,最低高度将降至1.5mm以下。而且生产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上述这些传统的手工检测绝缘和耐压方法,无论是检测速度与效率,还是测试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器件的在线检测要求。于是一种新型的专用于在线检测的高效率、智能化仪器诞生了, 现在,美国CIRRIS公司T0UCH1系列仪器、日本Nac公司30X系列仪器等已在我国某些生产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的专业厂或个别重点军工企业获得了成功应用。这类仪器的特点是:快速、准确,一次插合即可完成导通、耐压、绝缘等常规电性能参数的自动检测。彻底改变了如上所述采用单参数测试仪(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和接触电阻测试仪等),需多次插拔变换仪器和需多次变换二至三副测试工装的传统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在线检测。  仪器能在测试前进行自检和环境检测,判断仪器和环境条件是否正常。仪器用于器件品质检验的可靠性高。  能将被检的连接器、线束及电路板等互连器件与仪器的记忆内存(样线)信息进行比较后自动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便于操作员掌握,不易出现差错。  仪器有内置电脑,能自动将检测结果打印输出,以便查询记录,使用十分方便。  仪器的液晶显示屏能直观显示各种设置参数条件和检测结果。美国CIRRIS公司的TOUCHI仪器用图形触摸显示屏作为操作面板,简单的菜单提示操作者进行各项设置。从电阻到电压的设置,到文件的命名,只需用手指轻轻一触。  仪器备有声光报警,用显示屏上出现醒目的绿色或红色符号,配上相应的声音提示合格与否。为方便操作,有的仪器后面有外接端子,可接脚踏控制开关。仪器可通过微带(排线)与探针检测台配套使用。如日本JSP弹簧探针株式会社生产各种形状探头的弹簧探针,其最小直径达0.2mm,最小间距达0.3mm,用其制作探针检测台与仪器配套使用,可十分有效地解决小型化、高密度的互连器件在线检测问题。有部分型号仪器不但能测绝缘高电阻,还能测低的导通阻抗,用四线模式可以把转接线的电阻归零,检查导通回路中有否工艺不良等因素引起的高电阻接点,电阻测量精度可达0.001Ω。  2) 漏电流的设定  在使用耐压测试仪进行介质耐压检验时,漏电流的设定很重要,应严格按产品技术条件所引用的试验方法设定漏电流阈值。如某矩形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耐压试验时漏电流不应超过1mA,而作者在实际仪器操作时将漏电流设定得太低为0.5 mA,结果造成仪器报警的“假击穿”现象。由于极大的泄漏电流对连接器或同轴接触件的电参数或物理特性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故试验时泄漏电流的最大值应限制在5 mA以内。通常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耐压试验时的漏电流不应超过1 mA,也有部分连接器技术条件,如GB101-86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规定,耐压试验的最大漏电流不应超过2 mA。  3) 检验工装的影响  介质耐压检验工装和绝缘电阻检验工装是通用的,以保证在所有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壳体间施加规定电压持续1分钟,检测有否放电、飞弧和击穿等现象。但目前有相当多的电连接器生产厂没有采用上述检验工装,而是用连接仪器的两根表棒随机进行点与点、点与壳体间的耐压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可靠性较差,极易产生错、漏检。  4)绝缘电阻检验不能替代介质耐压检验  有些人认为,绝缘电阻足够高的连接器再进行耐压检验是多此一举。而且耐压检验时电压很高,操作人员也较危险,对被检连接器也没好处。因此,有不少人不太愿意进行耐压试验。事实上,测量绝缘电阻与耐压检验之间的区别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电压是直流,而耐压检验是用交流电压。另外,测量绝缘电阻用的电源功率大大低于交流耐压检验的电源功率。因此,绝缘电阻高的连接器,不一定能承受较高的交流电压。因为目前测量绝缘电阻用的兆欧表,虽然测量电压很高,有的达几仟伏,但输出功率不大,即使测量端短路,也仅仅是10mA左右,不可能因使用兆欧表不当而引起触电死亡事故。而交流耐压检验功率往往高得多,必须重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连接器绝缘体内部缺陷,只有在大功率、高电压情况下才能发现。绝缘和耐压是不能等同的。清洁干燥的绝缘体尽管有高的绝缘电阻,但能发生不能经受介质耐压检验的故障。反之,一个脏的损伤的绝缘体其绝缘电阻虽然低,但在高电压下也可能不会被击穿。

2. 什么是板对板连接器

两个连接器在相接处有公头和母头差别,插针的一头(凸出来的接头一方)为公头,也叫针头。插孔的一头为母头,也叫孔头。公头就是插头上是针的,母头就是插头上是孔的。公母端作用没有太大分别。作用:

1、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

2、易于维修: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

3、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4、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3. 板对板连接器 厂家

因为考虑到直通防水不好做,室外建议不用直通,虽然直通的效果比其它两者效果好,但直通也是一个故障点,接线子的故障相对低点。手接这个选项可以排除法排除掉了。室内的话建议直通>接线子>手接室外建议接线子>手接>直通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在中间断的地方加个交换机,还能起到增强信号的作用。

4. 板对板连接器结构

首先是汽车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件是汽车连接器中的核心部件,它的组成主要是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通过二者的插合来完成电连接。阳性接触件形状是由黄铜、磷青铜制成的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

阳性的接触件也就是插孔,负责与插针紧密插合,插孔的种类有很多,折叠型、圆筒形、悬臂梁型、盒形、双曲面线簧等。

其次是汽车连接器的壳体,壳体也是外罩,它它为内装的绝缘安装版和插针提供机械保护,并提供插头和插座插合时的对准,进而将连接器固定到设备上。然后是汽车连接器的绝缘体,绝缘体的主要作用是让接触件能够按照需要排列好,并保证A接触件和B接触件之间绝缘。绝缘体的材料需要良好的绝缘电阻,耐电压性能和易加工性。

最后是汽车连接器的附件,附件分结构附件和安装附件。结构附件如卡圈、定位键、定位销、导向销、连接环、电缆夹、密封圈、密封垫等。安装附件如螺钉、螺母、螺杆、弹簧圈等。附件大都有标准件和通用件。

5. 板对板连接器分类

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区别为:所在层次不同、传输单位不同、功能不同。

一、所在层次不同

1、转发器:转发器作为中间设备在物理层中进行使用。

2、网桥:网桥作为中间设备在数据链路层中进行使用。

3、路由器:路由器作为中间设备在 网络层中进行使用。

4、网关:网关作为中间设备在传输层中进行使用。

二、传输单位不同

1、转发器:转发器的传输单位是数据组。

2、网桥:网桥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帧。

3、路由器:路由器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包。

4、网关:网关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字节。

三、功能不同

1、转发器:转发器用于互连两个相同类型的网段,主要功能是延伸网段和改变传输媒体。

2、网桥:网桥可以联接两个LAN,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网段内,并转发相应的信号至另一网段。

3、路由器:路由器检查数据中的IP地址,如果目标地址是本地网络的就不理会,如果是其他网络的,就将数据包转发出本地网络。

4、网关:网关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

6. 0.5板对板连接器双突槽

1.电热熔带连接  

电热熔带连接用的是专门制作的电热熔带。本体是聚乙烯的电热熔带内表面嵌有电热丝, 通电后电热熔接轴挤出熔料膨胀形成压力,界面两边的聚乙烯互相扩散,关闭电源,待充分冷却固化后形成可靠连接。

2.热收缩套(带)连接   

热收缩套(带)连接用的材料是聚乙烯套(带)和增强纤维网, 经过电子加速器辐射使聚乙烯交联后再经过加热扩张和冷却定型, 并在内壁涂热熔胶。连接施工时套在待连接管段的接缝处, 通过喷灯加热使热收缩套(带) 收缩和内壁热熔胶熔接, 形成密封不泄漏并有一定强度的连接接头。

3.卡箍加密封带的连接   

卡箍加密封带的连接就是用剖分的(即由对半分的两件组成, 大直径可以用四分的四件组成)金属卡箍把待连接的两个管段从外圆周箍在一起。卡箍上做有凸起或弯边, 卡住相邻的凸棱, 使待连接的两个管段在轴向也固定住。卡箍和管材之间加一层弹性密封带, 并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螺旋槽的断头接缝两端塞上弹性密封块,依靠卡箍的锁紧张力压紧弹性密封带和弹性密封块从而实现连接的密封和不泄漏要求。   

4.挤出熔料焊接   

挤出熔料焊接就是用手持的焊枪挤出熔融的聚乙烯料, 把连接缝两侧的聚乙烯熔接起来(手持的焊枪主体是个很小直径的挤出机, 能够把送人的聚乙烯焊条熔融后挤出。同时, 待焊的聚乙烯部分要用热风预热)。   

7. PCB板对板连接器

1、尽量尺寸小,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缩短走线的长度,减小延迟,匹配阻抗;

2、做成多层电路板,至少两层,是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地平面,保证电压基准稳定和同一,如果能做成4层,使用内部走线,还能减弱信号被干扰的程度和辐射发射的强度;

3、高速电路,需要做阻抗匹配,使用多层板,计算叠层和线宽,保证阻抗一致,使得信号完整性良好;

4、电路板对外输出最好选择优质易用的连接器,既保证信号质量、连接可靠、接入拆卸和测量都好用。使用接线端子也是很好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