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单色滤光片(单色滤光片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2 14:20   点击:18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单色滤光片原理

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A=lg=lg=ECL(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其依据是光吸收定律,从光源发出的光经狭缝、滤光片、样品池到光电培增管上,使束由于样品浓度不同所引起光强的变化转换成光电流的变化,此光电流经放大器输入到对数转换器,使透光率T转成A输出。根据上式就知测出了A,就知样品浓度C。若从放大器直接输入记录仪,绘出的是样品透光率T变化的图谱,若从对数转换器输入到记录仪绘出的是样品光密度A变化的图谱。

2. 滤光片与单色器

1你使用的光源是单色的,不需要滤光,去掉滤光片不会消失2你使用的光源是复合光,去掉滤光片后干涉就会消失。

3. 滤光片滤光原理

【ICR红外滤光的作用】一般用于监控摄像机,安装了ICR红外滤光片的监控摄像机,滤光片能够实现摄像机彩转黑的功能,可实现白天到夜晚的自然过渡,基于红外滤光片的夜视监控图像效果更加出众。红外滤光片将逐步取代红外灯,成为夜视监控最佳"望远镜"。 

4. 滤光片原理图

原理是通过一块电路控制板和切换器,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电路控制板驱使切换器中切换到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

5. 黑白摄影滤光片的滤光原理

光学测温计采用亮度均衡法进行温度测量,使被测物体成像于高温计灯泡的灯丝平面上,通过光学系统在一定波长(0.65um)范围内比较灯丝与被测物体的表团亮度,通过调节滑线电阻可以调整流过灯丝的电流、也就是调整灯丝的亮度(即使每一电流对应于灯丝的一定温度,因而也就对应于一定的亮度),使灯丝的亮度与被测物体的亮度相均衡,此时灯丝轮廓就隐灭于被测物体的影像中。并可由仪表指示值直接读取被测物体的亮度温度。

光学测温计是非接触式辐射法单色测量仪,它遵循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即随着温度的升高,与辐射能量密度极大值对应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分类

光学测温计有灯丝隐灭式和滤波式两类。

灯丝隐灭式就是使被测物体成像于高温计灯泡的灯丝平面上,通过光学系统在一定波段范围内比较灯丝与被测物体的表面亮度,调节灯丝的亮度与被测物体的亮度相均衡,使灯丝轮廓隐灭于被测物体的影像中,电流表所示读数即为被测物的温度。

滤波式采用的是将灯泡灯丝的电流固定,使之发光强度一定,再用可变的滤光片将被测的光度强弱加以滤光,使被测物的光度与灯泡度相等,此时连在滤光片上的刻度即为被测物的温度。

结构

光学测温计结构原理图

光学测温计主要由光学系统和电控系统组成。

由放大镜1(物镜)和5(目镜)组成的光学系统相当于一架望远镜。移动目镜5可以清晰地看到光亮灯丝的影像。移动物镜1,可以看到被测对象的影像,它和灯丝的影像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将灯丝的亮度和被测对象的亮度相比较。当被测对象比灯丝亮时,灯丝相对地变为暗色。当被测对象比灯丝暗时,灯丝成为一条亮线。当调节滑线电阻及改变灯丝亮度,使其和被测对象亮度相同时,灯丝影像就消失在被测对象的影像中,这时毫伏计指示的温度即相当于被测对象的亮度温度。

光学系统

它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一个望远系统,选择测量距离范围为1m和无穷远之间,视度调节范围SD=±5视度,因此物镜和目镜焦距调节范围为0-30mm和-10-30mm,温度测量范围为700℃-1350℃。

光学高温灯泡的灯丝置于物镜的成像处,调节目镜位置使观察者可清晰地看到灯丝、调节物镜的位置,使被测物体清晰地成像在灯丝平面上。在目镜和观察孔间有可转动的滤色片座,温度测量时将红色滤色片移人视场,使所利用的光谱的有效波长为650nm,从观察孔同时看到被测物体与灯丝的像从而能清晰地观察到灯丝的隐灭过程。

6. 单色滤光片原理是什么

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为:A=lg=lg=ECL(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

其依据是光吸收定律,从光源发出的光经狭缝、滤光片、样品池到光电培增管上,使束由于样品浓度不同所引起光强的变化转换成光电流的变化,此光电流经放大器输入到对数转换器,使透光率T转成A输出。

根据上式就知测出了A,就知样品浓度C。

若从放大器直接输入记录仪,绘出的是样品透光率T变化的图谱,若从对数转换器输入到记录仪绘出的是样品光密度A变化的图谱。

7. 单色滤光片原理图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 (A=εbc)为基础。常用的 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 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 色阶。

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 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光电比色法是在光电比色计上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对浓度作图,绘制工作 曲线,然后根据待测组分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其浓度或含量。

与 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来消除干扰,从而提高了 选择性。但光电比色计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 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 而不是单色 光束,还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无论在测量的 准确度、 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 世纪30~60年代,是比色法发展的旺盛时期,此后就逐渐为分光光度法所代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