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外径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和螺纹千分尺(内径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04:11   点击: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内径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

1、从固定套筒上露出的刻线读出工件的毫米整数和半毫米整数。

2、从微分筒上由固定套筒纵向线对准的刻数读出工件的小数部分(百分之几毫米),不足一格数(千分之几毫米),可用估算读法确定。

3、将两次读数相加就是工件的测量尺寸,希望有所帮助

2. 内径千分尺刻度方向与外径千分尺刻度方向

外径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读数时,以微分套筒的基准线为基准读取左边固定套筒刻度值,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刻度线上与基准线对齐的刻度,即为微分套筒刻度值,将固定套筒刻度值与微分套筒刻度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3. 内径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相同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从固定套筒上露出的刻线读出工件的毫米整数和半毫米整数。 2、从微分筒上由固定套筒纵向线对准的刻数读出工件的小数部分(百分之几毫米),不足一格数(千分之几毫米),可用估算读法确定。 3、将两次读数相加就是工件的测量尺寸。 简单来说就是: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千分尺固定套筒刻度(横着的读数)第二行是每格1毫米,上面第一行是每毫米的中间线,微分筒刻度(圆圈上的读数)一圈是0.5毫米,一圈正好是50个小格,每小格是1丝,0.5毫米=50丝。

4. 外径千分尺刻线原理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读数方法:

  主尺上的毫米数(注意0.5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螺旋上的刻度数(估计一位)x0.01

5. 内径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

千分尺分内、外径。外径千分尺零刻线在基准线上为小。此时,实际值=测得值+偏差值。

6. 外径千分尺的精度

内径千分尺测量方法:

内径千分尺(INSIDEMICROMETER)用于内尺寸精密测量(分单体式和接杆)。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125mm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0.008mm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L虽相同,当支承在(2/9)L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处和在离端面200mm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7. 外径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

千分尺按功能大致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还有电子数显和机械刻度之分。

外径千分尺又可分为好多种:普通的,尖头千分尺,花键千分尺,齿轮千分尺,螺纹千分尺,球面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得出用途,比如螺纹千分尺就是用来测螺纹中径的。

8. 内径千分尺的刻度方向与外径

外径千分尺测量原理: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OUTSIDEMICROMETER),也叫螺旋测微器,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精度有0.01mm、0.02mm,0.05mm几种,加上估读的1位,可读取到小数点后第3位(千分位),故称千分尺。千分尺常用规格有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等若干种。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从读数方式上来看,常用的外径千分尺有普通式、带表示和电子数显式三种类型。

9. 内径千分尺与外径千分尺刻线方向一样吗

千分尺的精度与游标卡尺的精度相比,千分尺的精度比较高。

千分尺的精度为0.01mm,游标卡尺常用的精度为0.02mm、0.05mm、0.1mm。

千分尺:又称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最终测量结果需要估读一位小数。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主尺一般以毫米为单位,而游标上则有10、20或50个分格,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十分度游标卡尺、二十分度游标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标卡尺等,游标为10分度的有9mm,20分度的有19mm,50分度的有49mm。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副活动量爪,分别是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来测量长度和外径。

10. 内径千分尺的刻线方向与外径千分尺的刻线方向相反

缓缓转动微调旋钮D′,使测杆(E)和测砧(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左手持尺架(C),右手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杆E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D′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B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

①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