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站仪仪器中心(全站仪仪器中心标志)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3 16:44   点击:1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全站仪仪器中心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微处理仪及数据记录装置融为一体的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正日臻成熟,逐步普及。这标志着测绘仪器的研究水平制造技术、科技含量、适用性程度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

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

2. 全站仪标识符

一、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对每一个站在测前都应先确立使用何种平面控制坐标系,有条件的站应建立大地坐标系,无条件的站可建立测站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起始方位角以磁北为0度),以下介绍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测站如何测绘地形图

1、对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站。首先需在测绘地形图的范围内选择一个仪器站点并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对这一仪器站点的要求是:视线开阔,能看到测图范围内的大多数碎部测点。建立后视站点,其方法是在仪器站点上架好全站仪,将罗盘仪或指北针放在全站仪上,使全站仪视线与指北针的正北方向一致,将全站仪水平方向止动,在其视线前方一定距离的点位上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用四等水准测量上述两点的高程。

2、确定两站点的坐标。首先假定仪器站点的坐标,一般假定为:北向N(X)=10000.000,东向E(Y)=10000.000,其高程Z=测定值。测定后视站点坐标,其方法是先用全站仪测定两点间的平距,后视站点的坐标为:北向N(X)=10000.000+两点间的平距,东向E(Y)=10000.000,其高程Z=测定值。

3、在全站仪的内存中建立存储测量坐标的文件夹。将两站点的坐标编点号并输入至全站仪的该文件中(这里仪器站点编为1号后视站点编为2号)。建立存储文件夹与输入坐标的方法参照全站仪的使用手册。

二、野外测绘工作:一般采用草图测记法,需先绘出测区草图,将各碎部测量点上的点号记录在草图的相应位置上,并注记地物地貌。

1、建立测区图根点。如果测区较大一个仪器站看不完全部碎部,这时还应该建立多个图根控制点(支导点),在选定的点位上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并编号命名,如ZD1、ZD2…..等。

2、建站。因仪器型号不同其操作不大相同,下面以NTS352全站仪为例,首先将全站仪架在1号点上并对中整平,量出钉头至全站仪横轴中心的高度,测量温度、气压、凌镜高,一并输入到全站仪中,全站仪建站过程如下:按MENU键→F1→输入→“文件名”→回车→F1→输入→“1”回车(标识符可空)→▼→输入→“仪高”→回车→OK?是→记录?是。F2→输入“2”(此时应将全站仪对准后视点上的凌镜)回车→后视→回车→OK?是→测量→坐标→记录?否,建站完成。

3、测量。首先应测各支导点的坐标,其方法是将棱镜架在支导点“1”上并对中整平,将全站仪描准棱镜,并作以下操作。输入“点号”3→回车→输入“编码”ZD1→回车→测量→坐标。全站仪自动记录点号和坐标。此时支导点1在全站仪中存储的点号为3,其后每对准一个测量点时只需按“同前”键即可。如果长时间不操作全站仪退出测量菜单时,只需按以下操作即可。按“MENU”→F1→回车→F3即可从新进测量菜单。

4、外业测量注意事项。(1)全站仪不能在强光下长期工作应架太阳伞保护全站仪。(2)为了方便测量如果用多个棱镜同时测碎部时,其各棱镜高一定要一致,当某一测点需变棱镜高时,一定要从新输入该点的棱镜高,其方法是在测量菜单下用▼键将光标调到“镜高”按输入键、“输入镜高”回车即可,测完这点后一定要将镜高改回原值。(3)司仪人员要及时与草图记录人员沟通,校对仪器记录的点号是否与草图上记录的点号一致。(4)每建一仪器站时一定要弄清该站的点号、后视的点号,一旦出错所有在该站测的碎部点将全部报废,所以测站建好后要先测一个已知点的坐标,进行对比,如误差不大再继续进行测量。

三、数据传输:测量完一站后,必须把全站仪内存中的数据文件传到计算机中,才能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传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南方公司的专用传输软件“NTS”;一种是用CASS6.1绘画软件传输。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先在全站仪和软件上设置通讯参数,两方的通讯参数必须一致。

3. 全站仪仪器中心标志是什么

徕卡TS06全站仪操作 1.1仪器安置 说明本主题描述了应用激光对中器在地面标志点上安置仪器的过程。当然,在仪器的安置过 程中也可能不需要地面标志点。 要点 ?强力推荐使用遮阳伞、遮阳罩等设备保护仪器,使仪器免于阳光直射及周围温度不均。 ?本主题所描述的激光对中器嵌于仪器的竖轴内。其将一个红色光点投射于地面,令仪器的对中更为轻松便捷。 ?对于装配有光学对中器的三角基座,激光对中器不能与之配套使用。

当架设三脚架时,注意保证其上端水平。轻微的倾斜可以通过基座脚螺旋来调节。较大的倾斜需要通过脚架来调节。 安置步骤 1.顾及到观测姿势的舒适性,调节三脚架腿到合适的高度。将脚架置于地面标志点上 方,尽可能地将脚架面中心对准该点。

2.旋紧中心连接螺旋,将基座及仪器固定到脚架上。

3.打开仪器,如果倾斜补偿设置为单轴或者双轴,激光对中器会自动激活,然后整平/ 对中界面会出现。否则,按FNC键选择整平/对中。

4.移动脚架腿(1),并转动基座脚螺旋(6),使激光(4)对准地面点。

5.伸缩脚架腿(5)整平圆水准器(7)。

6.根据电子水准器的指示,转动基座脚螺旋(6)以精确整平仪器。参照"使用电子气 泡整平步骤"。

7.通过移动三脚架头(2)上的基座,将仪器精确对准地面点,然后旋紧中心连接螺旋。

8.重复第6.步和第7.步,直至达到所要求的精度。 使用电子气泡整平步骤 利用基座的脚螺旋和电子水准器,可以精确地整平仪器。

1.将仪器转动至两脚螺旋连线的平行方向(仪器横轴平行于两脚螺旋的连线)。

2.调节脚螺旋使气泡大致居中。

3.打开仪器,如果倾斜补偿设置为单轴或者双轴,激光对中器会自动激活,然后整平/对中界面会出现。否则,按FNC键选择整平/对中。

若仪器倾斜达到一定范围,则将显示电子水准器的气泡和指示脚螺旋旋转方向的箭头。

4.通过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该轴向的电子水准器气泡居中。箭头会显示需要调整的方向。当气泡居中后箭头会被两个复选标志代替。

5.转动余下的第3个脚螺旋使第二个轴向(垂直于第一个轴向)的电子水准器气泡居中。箭头会显示需要调整的方向。当气泡居中后箭头会被一个复选标志代替。

6.按确定键接受。 1.2使用电池工作 充电/初次使用 ?电池在出厂时只有最低电量,所以在第一次使用前必须充电。 ?对于新电池或长时间未用的电池(大于三个月),先进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会更有效。 ?允许充电温度范围:0°C到+40°C/+32°F到+104°F。最理想的充电温度范围: +10°C到+20°C/+50°F到+68°F。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变热属正常现象。使用LeicaGeosystems推荐的充电器,如果温度太高,充电器将不会给电池充电。 操作/放电 ?电池工作温度范围:-20°C到+50°C/-4°F到+122°F。 ?低温下工作会降低电池使用时间,过高温度下工作则会缩短电池使用寿命。 ?对锂电池,当在充电器上显示的电池容量与LeicaGeosystems产品指示的电池可用容量明显偏离时,我们推荐执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 无棱镜测量: ?当启动距离测量时,EDM会对光路上的物体进行测距。

如果此时在光路上有临时障碍物(如通过的汽车,或下大雨,雪或是弥漫着雾),EDM所测量的距离是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 ?确保激光束不被靠近光路的任何高反射率的物体反射。 ?避免在进行无棱镜测量时干扰激光束。

4. 全站仪站点坐标

全站仪坐标数字分别为:

N北坐标即X坐标。

E东坐标即Y坐标。

H即为高程。

5. 全站仪部位名称图示

严格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是同一个位置。但是在实际测量时候,如果测距离粗瞄一下棱镜就可以,误差很小;但是,测角度必须精确瞄准中心。

比如在正面摆设棱镜的情况下:比如非中心点两次反射回来的时间理论上会比中心点反射回来的时间长,利用三角原理计算出来的距离是以仪器测距中心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线。

6. 全站仪仪器中心标志作用

是棱镜中心到地面测量标志的距离(高度)一般需要用小卷尺量两次取平均值,读数到毫米。)有的棱镜杆上面有刻度线上面标注有高度。仪器高是全站仪中心到地面标志中心的高度,同样需要量取,方法同棱镜高度量取方法一样。主要目的是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候计算高程用到。因为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程与仪器高度和棱镜高度有关。

7. 全站仪名称

1. 当增加测站点时,以选项卡方式表示。

2. 控制桩部分

1) 控制桩名:该桩数据必须为指定,并已经测绘完毕。(在导入该数据前,控制桩已经导入在了系统中。

2) 累距:控制桩位置累距,计算参之一(即测站点位置的累距)

3) 高程:控制桩位置地面高程,计算参数之一(即测站点位置的地面高程)

4) 垂直角:两个选项“向上为0度”,常用即默认值,“向下为0度”,不常用,通过用户选择指定。(配置参数)

3. 测量方法

1) 实测法:采用水平角、垂直角、斜距、棱镜高的方式测量,即上边的界面。(首先实现)

2) 相对法:采用已知桩、平距、偏距、高差的方式测量。暂时改选项设置成灰色,不能选择,暂时不作。

4. 测站部分

1) 测站:测站点名称描述,无特殊含义。

2) 仪器高:观察镜中点对地面距离,计算参数之一。

3) 左转角度:不详,但对计算暂时无影响,不予考虑。

4) 右转角度:不详,但对计算暂时无影响,不予考虑。

5. 立尺部分

1) 立尺处名称:测量点号

2) 水平角:测量仪器相对线路方向,水平旋转角度,计算参数之一

3) 垂直角:观测点与被观测点连线,以观测点为顶点,向上方向为0°所形成的角度,计算参数之一。一般为度分秒格式。

4) 斜距:观测点到被观测距离,计算参数之一。

5) 棱镜高:被观测物的第一点参照物,计算参数之一

6) 悬空点垂直角:观测点与被观测点连线,以观测点为顶点,向上方向为0°所形成的角度,计算参数之一。一般为度分秒格式。

6. 需要输出计算结果

1) 点号:即立尺处名称

2) 累距:L累距=L控制桩累距+ L斜距*cos(90-θ垂直角)*cos(180-α水平角)

3) 偏距:L偏距=L平距*sin(180-α水平角)

4) 高程:Z被测点地面高程=Z控制桩高程+ L斜距*sin(90-θ垂直角)+H仪器-H棱镜

5) 高度:H被测点高度= L斜距*sin(90-θ悬空点垂直角)- L斜距*sin(90-θ垂直角)+H棱镜

7. 需要输出计算过程

1) L偏距=L平距*sin(180-α水平角)

2) L投影平距=L平距*cos(180-α水平角)

3) L平距=L斜距*cos(90-θ垂直角)

4) L累距=L控制桩累距+L投影平距

5) ΔH1起算高差= L斜距*sin(90-θ垂直角)

6) Z被测点地面高程=Z控制桩高程+ΔH1起算高差+H仪器-H棱镜

6) ΔH2起算高差= L斜距*sin(90-θ悬空点垂直角)

7) H被测点高度=ΔH2起算高差-ΔH1起算高差+H棱镜

8) Z被测悬点高程= Z被测点地面高程+H被测点高度

8. 全站仪仪器部件名称

电子全站仪由电源部分、测角系统、测距系统、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组成。

同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增加了许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仪具有比其它测角、测距仪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这些特殊部件构成了全站仪在结构方面独树一帜的特点。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编码盘)或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5″,1″,2″,3″,5″,7″等几个等级。

扩展资料:

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

测角精度(一测回方向标准偏差)0.5秒,测距精度 0.5mm+1ppm。利用ATR(Auto Targets Recognition,自动目标识别)功能,白天和黑夜(无需照明)都可以工作。

全站仪已经达到令人不可致信的角度和距离测量精度,既可人工操作也可自动操作,既可远距离遥控运行也可在机载应用程序控制下使用,可使用在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几乎是无容许限差的机械引导控制等应用领域。

全站仪这一最常规的测量仪器将越来越满足各项测绘工作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