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软启动器内部(软启动器内部电路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11:22   点击:2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软启动器内部电路图

软启动器最主要的一个配件是降压启动器,它能够任意调节输出电压,作电流闭环控制,实现变转矩负载、电机软停止。

2. 软启动器内部电路图解

  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故障原因分析  

1、在调试过程中出现起动报缺相故障,软起动器故障灯亮,电机没反应。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1) 起动方式采用带电方式时,操作顺序有误(正确操作顺序应为先送主电源,后送控制电源)。  (2) 电源缺相,软起动器保护动作(检查电源)  (3) 软起动器的输出端未接负载(输出端接上负载后软起动器才能正常工作)  

2、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起动完毕,旁路接触器不吸合现象。故障原因可能是:  (1) 在起动过程中,保护装置因整定偏小出现误动作。(将保护装置重新整定即可)  (2) 在调试时,软起动器的参数设置不合理。(主要针对的是55KW以下的软起动器,对软起动器的参数重新设置)  (3) 控制线路接触不良(检查控制线路)  

3、用户在起动过程中,偶尔有出现跳空气开关的现象。故障原因有:  (1) 空气开关长延时的整定值过小或者是空气开关选型和电机不配。(空气开关的参数适量放大或者空气开关重新选型)  (2) 软起动器的起始电压参数设置过高或者起动时间过长。(根据负载情况将起始电压适当调小或者起动时间适当缩短。)  (3) 在起动过程中因电网电压波动比较大,易引起软起动器发出错误指令。出现提前旁路现象。(建议用户不要同时起动大功率的电机,)  (4) 起动时满负载起动(起动时尽量减轻负载)  

4、用户在使用软起动器时出现显示屏无显示或者是出现乱码,软起动器不工作。故障原因可能是:  (1) 软起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外部元件所产生的震动使软起动器内部连线震松(打开软起动器的面盖将显示屏连线重新插紧即可)  (2) 软起动器控制板故障(和厂家联系更换控制板)  

5、软起动器在起动时报故障,软起动器不工作,电机没有反应。故障原因可能为:  (1) 电机缺相(检查电机和外围电路)  (2) 软起动器内主元件可控硅短路(检查电机以及电网电压是否有异常。和厂家联系更换可控硅)  (3) 滤波板击穿短路(更换滤波板即可)  

6、软起动器在起动负载时,出现起动超时现象。软起动器停止工作,电机自由停车。故障原因有:  (1) 参数设置不合理(重新整定参数,起始电压适当升高,时间适当加长)  (2) 起动时满负载起动,(起动时应尽量减轻负载)  

7、在起动过程中,出现电流不稳定,电流过大。原因可能有:  (1) 电流表指示不准确或者与互感器不相匹配(更换新的电流表)  (2) 电网电压不稳定,波动比较大,引起软起动器误动作(和厂家联系更换控制板)  (3) 软起动器参数设置不合理。(重新整定参数)  

8、软起动器出现重复起动。故障原因有:  在起动过程中外围保护元件动作,接触器不能吸合,导致软起动器出现重复起动(检查外围元件和线路)  

9、在起动时出现过热故障灯亮,软起动器停止工作:  (1) 起动频繁,导致温度过高,引起软起动器过热保护动作。(软起动器的起动次数要控制在每小时不超过6次,特别是重负载一定要注意)  (2) 在起动过程中,保护元件动作,使接触器不能旁路,软起动器长时间工作,引起保护动作。(检查外围电路)  (3) 负载过重起动时间过长引起过热保护。(起动时,尽可能的减轻负载)  (4) 软起动器的参数整定不合理。时间过长,起始电压过低。(将起始电压升高)  (5) 软起动器的散热风扇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更换风扇)  

10、可控硅损坏:  (1) 电机在起动时,过电流将软起动器击穿(检查软起动器功率是否与电机

3. 软启动器电路板图

主要由外壳、控制主板、按键显示板、3组可控硅及连接件还有3个互感器组成,这是普通智能型的旁路型软启动器,使用时需要配交流接触器一同使用才行。

控制主板是整个软启动器的核心部分,软启动器的控制硬件和固件都依赖此块电路板,而软启动器上的可控硅、互感器及供电电源都通过接插件与控制主板相连接,显示和按键电路板也是通过排线和控制主板相连的。

4. 软启动器内部电路图讲解

软启动是在电源和电机之间串入软启动器的一种电机降压启动方式。软启动器在煤矿中

作为皮带、风机、水泵等启动开关能够减小冲击电流并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其

系统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煤矿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软启动的工作原理

软启动器主要由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动机之间三对反并联晶闸管调压电路串接在电机

定子的三相电路中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三对晶闸管的电子开关特性控制其触发脉

冲的迟早来改变触发角的大小从而调节电动机定子的端电压从而实现电动机的调速。电

动机启动过程中晶闸管的导通角逐渐增大晶闸管的输出电压也逐渐增加电动机从零开

始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从而实现电动机的无级平滑启动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和启动电

流的最大值可根据负载情况设定。软启动器具有过载保护、缺相保护、过热保护。

电机软启动技术成功的解决了交流电动机启动时造成较大的启动电流对供电电压质量

影响和供电线路电耗增大以及对机械设备冲击等问题现在应用广泛的电动机软启动器是传

统的Y-△启动、自耦变压器启动理想的换代产品。

5. 软启动器线路图

PLC控制西门子变频器启停要看是什么样的控制器了。

一般通过端子启停的话接DI0-----24V就可以了。但是变频器内部设置也要相匹配才可以。

PLC控制启停,启停按钮是个输入信号,接到PLC的输入端,按钮两根线,一根接PLC的输入端,一根接公共端。

6. 软启动的电路图

软起应安装牢固保证外壳接地,一次接线:R.S.T为进线端,U,V.W为出现断,另有PE端应可靠与主PE排接地。 二次接线:根据客户要求针对说明书选择相应的控制方式,最简单常用的方式是:将启动和停止信号端子短接起来,中间加一个启动继电器的NO点与COM相连接。当NO点闭合软起启动,当NO点断开,软起停止运行。另有旁路接线端子,接旁路接触器线圈。还有故障接线端子,一定要搞清楚故障点是开点还是闭店,如果是闭店还要加一个故障继电器。

软启动器只在电机启动和停止的时候工作。电机完成启动过程后投入旁路,旁路接触器吸和电机通过旁路接触器供电。软启动器通过控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压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调)线性上升至额定电压,减小电机在启动和停止时对电网的冲击,另外在软起的上端或下端可能会加隔离接触器,在设计时要保证隔离接触器比软起先启动比软起后停止,启动时差最少要保证0.1秒,停止时差应大于软启动时间0.1秒,(因此在设计时要加断电延时继电器)否则软起不能软停且报故障,此时也可将软起停止方式选择为:自由停车予以解决。

7. 软启动内部电路原理图详解

1.瞬停:

引起此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外部控制接线有误而导致的,如果用户不是特别需要外控的话,我

们可以告诉用户只需把软起内部功能代号“9”(控制方式)参数设置成“1”(键盘控制),就可以避免此故障。

2、起动时间过长: 出现此故障是软起动器的限流值设置得太低而使得软起动器的起动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软起内部的功能代码“4”(限制起动电流)的参数设置高些,可设置到1.5~2.0倍,必须要注意的是电机功率大小与软起动器的功率大小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在相差很大的情况下,野蛮的把参数设置到4~5倍,起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软起内部的硅模块或是可控硅。 3、输入缺相:

(1) 检查进线电源与电机接线是否有松脱; (2) 输出是否接上负载,负载与电机是否匹配;

(3) 用万用表检测软起动器的模块或可控硅是否有击穿,及它们的触发门极电阻是否符合正常情

况下的要求(一般在20~30欧左右);

(4) 内部的接线插座是否松脱。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此故障的发生,只要细心检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可予以排除。

4.频率出错:

此故障是由于软起动器在处理内部电源信号时出现了问题,而引起了电源频率出错。出现这种

情况需要请教公司的产品开发软件设计工程师来处理。主要着手电源电路设计改善。

5.参数出错:

出现此故障就需重新开机输入一次出厂值就好了。具体操作:先断掉软起动器控制电(交流220V)

用一手指按住软起控制面板上的“PRG”键不放,再送上软起动器的控制电,在约30S后松开“PRG”键,就重新输入好了现厂值。

6.起动过流:

起动过流是由于负载太重起动电流超出了500%倍而导致的,解决此办法有:把软起内部功能码“0”(起始电压)设置高些,或是再把功能码“1”(上升时间)设置长些,可设为:30~60S。还有功能代码“4”的限流值设置是否适当,一般可成2~3倍。

软启动器是一种集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功能保护于一体的电机控制装备。实现在整个启动过程中无冲击而平滑的启动电机,而且可根据电动机负载的特性来调节启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限流值、启动时间等。

软启动器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投入市场,填补了星-三角启动器和变频器在功能实用性和价格之间的鸿沟。采用软启动器,可以控制电动机电压,使其在启动过程中逐渐升高,很自然地控制启动电流,这就意味着电动机可以平稳启动,机械和电应力降至最小。因此软启动器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软启动器所附带的软停车功能有效地避免水泵停止时所产生的“水锤效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