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示波器制作(示波器制作计划书)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23:31   点击:2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示波器制作计划书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1、钣金件检查并喷漆、丝网印刷

1)在设备钣金件初到车间时,电气装配人员应带着图纸去检查所有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的尺寸是否正确?设备床身上的电气走线孔是否缺少?所有安装孔大小是否正确?

2)钣金件检查无误后,电气装配人员需向车间主任说明,立即送去喷漆或喷塑。

3)喷漆或喷塑拿回来的电气面板,如需要进行丝网印刷,需立即送去丝网印刷。

2、找齐设备安装所需的电气材料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找齐设备上需使用的已经喷过漆的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电工防水胶带、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2.5钻头、Φ3.2钻头、Φ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M3螺丝、M4螺丝、M4螺母、手电钻,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一个手臂的范围内。

3、安装电气底板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锯弓截断。(注:线槽要放在平坦的地方锯,导轨要夹在台虎钳锯,锯缝要平直。)

2)锯完后可以在砂轮机上磨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磨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Φ4.2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

5)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Φ4.2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气底板上。

7)开关电源、印制线路板等不易拆卸的电气元器件都要进行打孔、功丝(用Φ2.5钻头打孔,然后用M3的丝锥功丝),印制线路板的下面要垫铜柱子(M3×20)。

8)伺服控制驱动器、变频器要用Φ3.2钻头打孔,然后用M4的丝锥功丝。

9)一般电气元器件底下都有一道槽,是专门用来卡在C型导轨上的,凤凰接线端子一般也是卡在C型导轨上的,其他接线端子一般使用高低导轨。

4、接线

1)三相电路一般使用2.5平方的电线连接,控制电路中控制电动机的主回路及电气柜连接到外部的线路用0.75平方的电线连接,其他线一般都使用0.5平方的电线。

2)信号传感器、仪表通讯、计算机通讯、模拟量板卡输入、示波器输入等信号线都要用屏蔽线连接。

3)剥线钳一般剥线长度为5~7 mm,不应剥太长,更不可以用斜口钳剥线,容易损伤电线。

4)继电器、空气开关等普通元器件要使用叉形接线柄,凤凰接线端子、西门子PLC接线端子等小口径接线端子要使用针型接线柄,两段导线的中间连接要使用中间过渡接线管。

5)凡是拖在地上的电线要穿包塑软管,露在外面的线要穿黑色波纹管,电气线路沿线要贴吸盘(用哥俩好AB胶固定),然后用尼龙扎带捆扎在吸盘上。

2. 示波器制作计划书怎么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一: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老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老师上课只对着课件读,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或者说没有。如,嵌入式系统课程,微波技术课程。

建议: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提问,分组讨论等),这样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相信效果比较好。

2、部分老师认为很多知识我们都已经学过,故而略去不讲,殊不知,我们急需老师给我们提点,带我们会回忆。

建议:老师上课时尽量花点时间,带着我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对学生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1、当前学生学习兴趣低,很多同学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而是花在了自认为锻炼自己的活动中去。

建议:营造考级考证的氛围(比如召开专题讲座,老师上课多指明其重要性等),这样可以教学意见和建议简单陈述?

2、做实验不认真,不积极锻炼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只了解怎么做,却不知为什么这样做。

建议:上实验课时,老师应该多阐明实验原理,并且,结合课本,举出实例,以利于同学消化吸收。

三:对教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1、课程设置不合理,我们很多前期课程未开,就开始学习要求更高的专业课。如:嵌入式系统课程,先前的单片机类课程没学过; JAVA ME 先前基本的 JAVA 知识为零,这样,直接导致了很多同学上课听不懂,进而不听课。

2、实验设备问题,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里面的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示波器质量就很差,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同学调不出来,而是,实验设备问题导致调不出来,实验效果可想而

知。

3、课程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本来能够很好地锻炼我们自己,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可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带课程设计的老师提供的帮助又很少,直接导致最后同学们从网上下载现成文章完成任务。

3. 示波器制作方法

两者的测的峰值不同,200m的示波器理论上可以测到200m的正弦信号,100m的示波器理论上可以测100m的正弦信号。

精确度不同,200m的示波器的带宽高,实际测量也就越精确。

两者价格不同,200m的示波器制作成本更高,200m的示波器比100m的示波器贵。

一般所测信号最大频率的5倍,作为选择示波器大小的依据。

4. 示波器教学设计

01

将探头的套帽摘掉减少探头引入的寄生电感。

02

将地线回路尽可能减小,地线缠绕在探头上。

03

选择触发信号来源与极性

将触发信号极性开关置于“+”或“-”档位上。

04

在测量端并入一个10uF和一个0.1uF的电容,将示波器的带宽限制在20MHz,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

05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率,时基选择要使得测量频率是开关频率的2倍以上。

5. 简易示波器制作流程

1、进行校准

示波器初次使用前或久藏复用时,进行一次能否工作的简单检查和进行扫描电路稳定度、垂直放大电路直流平衡的调整。

2、选择Y轴耦合方式

根据被测信号频率的高低,将Y轴输入耦合方式选择“AC-地-DC”开关置于AC或DC。

3、选择Y轴灵敏度

根据被测信号的大约峰-峰值,将Y轴灵敏度选择V/div开关(或Y轴衰减开关)置于适当档级。

4、选择触发(或同步)信号来源与极性

将触发(或同步)信号极性开关置于“+”或“-”档。

5、选择扫描速度

根据被测信号周期(或频率)的大约值,将X轴扫描速度t/div(或扫描范围)开关置于适当档级。

6、输入被测信号

被测信号由探头衰减后(或由同轴电缆不衰减直接输入,但此时的输入阻抗降低、输入电容增大),通过Y轴输入端输入示波器。

6. 示波器设计方案

要测量600~1000v的直流电压应该采用外接分压电阻,即两个电阻串联,上端接被测电压,下端接公用端,分压点接示波器探头,探头用1:1,10:1均可,只是外接分压电阻的分压比不同,设计时要统一考虑。

再有,如果被测信号内阻很低,外接分压电阻对其无大影响时,外接分压电阻的阻值不宜太大,但要有足够的功率,可避免分布电容对波形的影响。注意:探头和示波器输入口不可超压,有击穿,烧毁的危险!!!

7. 数字示波器设计方案

首先要确认被测信号的频率在示波器的允许带宽之内。比如说示波器的单次带宽是100MHz(有些示波器的单次带宽要低于重复带宽),而被测信号的带宽是120MHz,那测出来的结果就有很大的误差,误差主要表现在上升时间不够,也就是真正的峰值部分看不到。

第二步,使用正常触发捕获信号。设定一定的触发条件,包括时基、垂直刻度和电平。当屏幕上的信号能够稳定显示了,再把时基和垂直刻度展开。

第三步,将触发模式调整为单次触发。再按“开始/停止”键即可。

如果第二步的时候,屏幕上的信号并不能稳定显示,说明信号比较复杂,这时候要使用触发释抑功能,触发释抑需要一些经验来调整。

8. 示波器的设计

电压提升电路的设计可以通高boost电路升压的进行。测试的时候可通过示波器进行输入输出信号检测。

9. 示波器方案

曾经制作过的一台装置。用示波器测电容器的容量和损耗。方案如下:一个线性比较好的扫频电路VF,输出幅度可调;一个Q值比较高的线圈L;二个标准电容器C1、C2,比如1000p F和10000p F的云母电容器(损耗比较小);分别把C1、C2与L串联,接VF,示波器的输入测电容器上的电压波形,可以看到峰值在X轴上的投影X1、X2,在Y轴上的投影Y0,用待测电容器C替换C2,根据波形峰值在X轴上的投影可以估算它的容量,在Y轴上的投影估算损耗。这个装置在电容器生产线上实用过。如果要测电感器,这个原理也适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