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曲霉素检测仪器多少钱(检测黄曲霉素的仪器哪里有卖)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09:47   点击:1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检测黄曲霉素的仪器哪里有卖

厨邦纯香花生油最好

    厨邦花生油,采用的当季新鲜花生为原料,以传统物理压榨法取油,无化学成分,油品新鲜,天然健康!

    厨邦是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相继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华”等称号。目前,厨邦拥有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70%的检测人员具有高等学历,均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检测中心配备了多种高科技的精密仪器,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可承检三氯丙醇、溶剂残留、苯并芘、黄曲霉毒素、总酸、氨基酸态氮、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100余项检测项目。该检测中心于2012年1月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检测结果达到互认水平。

2. 检测黄曲霉素的仪器哪里有卖的

  解释: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变质。那些以油脂、脂肪为原料而制作的食品,通过检测其过氧化值来判断其质量和变质程度。   测定方法:   在中国食品质量标准GB/T 5009.37-2003食用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提及或介绍了对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羟基价、游离棉酚(适用于棉籽油)、砷、苯并芘、黄曲霉毒素B1、残留溶剂、镍、非食用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其中涉及到过氧化值的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滴定法和比色法。   滴定法   试剂   1、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加速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3、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g硫代硫酸钠(Na2S2O3 ·5H2O)(或3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分钟,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4、10g/L 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0g,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测定步骤   精确称取2.00—3.00g混匀的样品 ,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因为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塞,并轻轻振摇0.5min,然后在暗处放置5min,取出加100ml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取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碘化钾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测定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1、计算:   X=[(V-V0)×N×0.1269]/m   式中:X—样品的过氧化值,%。   V—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麾尔浓度,mol/L。   0.1269—1N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碘的克数。   2、分析:   油脂新鲜,其过氧化值不应大于0.15%。   比色法   原理:试样用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溶解,试样中的过氧化物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盐反应生成橙红色硫氰酸铁配合物,在波长50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试剂:盐酸溶液、过氧化氢、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剂、氯化亚铁溶液、硫氰酸钾溶液、铁标准储备溶液(1.0g/L)、铁标准使用溶液(0.01g/L)。   仪器:分光光度计,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分析步骤   试样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约0.01g~1.0g试样(准确至刻度0.0001g)于10mL容量瓶内,加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   分别精密吸取铁标准使用溶液(10ug/mL)0,0.2,0.5,1.0,2.0,3.0,4.0mL(各自相当于铁浓度0,2.0,5.0,10.0,20.0,30.0,40.0ug)于干燥的10mL比色管中,用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剂稀释至刻度,混匀。加1滴(约0.05mL)硫氰酸钾溶液(300g/L),混匀。室温(10℃-35℃)下准确放置5min后,移入25px比色皿中,以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剂为参比,于波长500nm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各点吸光度减去零管吸光度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   试样测定:精密吸取1.0mL试样溶液于干燥的10mL比色管内,加1滴(约0.05mL)氯化亚铁(3.5g/L)溶液,用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剂稀释至刻度,混匀。以下按试样溶液制备中自“加1滴(约0.05mL)硫氰酸钾溶液(300g/L)……”起依法操作。试样吸光度减去零管吸光度后与曲线比较或代入回归方程求得含量。   结果计算:   试样中过氧化值的含量按右式进行计算。   式中:   X——试样中过氧化值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当量每千克(meq/kg)   C——由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的铁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   C0——由标准曲线上查得零管铁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   V1——试样稀释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测定时取取样提及,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55.84——Fe的原子量   2——换算因子   有研究认为,测定食品中过氧化值的含量,宜选择比色法 。

3. 检测黄曲霉素的仪器哪里有卖呀

市面上的食用油种类很多,每一种油的口感,制作工艺,营养成分都不相同。

一、菜籽油

菜籽油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油,也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它是由油菜籽压榨出来的一种油,胆固醇比较少,但是芥酸含量特别高,所以一般有“三高”的人群建议少吃菜籽油。

二、玉米油

玉米油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出来的油,口味清新,经常用来制作各种蛋糕,面包等食物,而且油烟点高,也适合做煎炸等食物,它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85%,不含胆固醇,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油。

三、大豆油

大豆油的保质期通常最多只有一年,由于颜色比较深,在炒菜预热后会比较容易起泡,大豆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不过大豆油的豆味比较浓,会影响菜的口感,且大豆油通常出油率低,所以常常会使用浸出法的工艺,这种工艺要比压榨的油品质差一些。

四、花生油

花生油气味芬芳,颜色清亮,是比较容易吸收的一种油,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非常营养健康的一种食用油,建议大家可以常吃。

五、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从向日葵果实中提取的食用油,它的芳香味道浓郁,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欧洲国家最重要的食用油之一,国外对它称为是“健康油”。

六、调和油

调和油又叫“高合油”,是根据需求,将几种油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制作成的油,虽然调和油用途比较多,但是不太适合需要稳定口感菜品的高档餐厅使用。

4. 黄曲霉检测仪需要多少钱

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GB 13078-2001 ) 玉米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 ≤ 50μg/kg 豆粕 ≤ 30μg/kg 仔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生长肥育猪、种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肉用仔鸡前期、雏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肉用仔鸡后期、生长鸡、产蛋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肉用仔鸭前期、雏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肉用仔鸭后期、生长鸭、产蛋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5μg/kg 鹌鹑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奶牛精料补充料 ≤ 10μg/kg 肉牛精料补充料 ≤ 50μg/kg 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CSY-E96H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牛奶、酒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B1-2,3-环氧化物)含量。

并且可以连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药物残留检测仪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水产品批发市场、面制品生产基地、养殖场、粮库、超市、商场、各大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部门。http://www.csy17.com/pro373.html 仪器使用寿命长:采用LED光源,自动开关节能设计,非连续工作模式。使用寿命可达10年 ★仪器自动硬盘存储测量数据。内置微型热敏打印机,终身无需更换色带,可实时打 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可打印样品名称,黄曲霉毒素含量,是否合格,检测日期 ,检测单位。更能体现 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并利于公示 ★内置振荡功能,可根据需要编辑振荡形式,促使终止液充分混匀,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内置以太网卡接口,可实现无线传输数据,无线上网,收发邮件等 ★windows电脑操作程序,彩色液晶触摸屏操作,操作简捷方便 ★具有查询、打印、汇总、报表等功能,可直接输出检测结果,软件终身免费升级

5. 黄曲霉素检测仪 自己检测

答: 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自1990年,它被列为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标准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与薄层层析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补充.通常用tlc进行前期的条件设定,选择适宜的分离条件后,再用lc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免疫化学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设计的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常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of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层析法(immunoaflinity column assay,ica).它们均可以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测定.   (1) 免疫亲和柱-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免疫亲和术-hplc法   免疫亲和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虽然都可达到速简便效果,但酶联免疫吸附法仅能检测单一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控制.免疫亲和柱法(包括荧光光度法和hplc法)却能达到既定量准确又快速简便的要求.   免疫亲和柱的使用可以避免传统tlc和hplc的缺点,同时免疫亲和柱与tlc和hplc法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计法是以单克隆免疫亲和柱为分离手段,用荧光计,紫外灯作为检测工具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克服了tlc和hplc法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剧毒的 真菌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和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多种有毒,异味的有机溶剂,毒害操作人员和污染环境的缺点.同时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计法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0-15min,比传统方法快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仪器设备轻便容易携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直接读出测试结果,可以在小型实验或现场使用.可以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 (b1b2g1g2) 的测定,检测限可达到1ug/kg,达到黄曲霉毒素标准限量值以下测定范围为1-300ug/kg.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比传统的hplc法更加安全,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它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可以特效性地将黄曲霉毒素或其他真菌毒素分离出来,分离效率和回收率高.   分析原理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提取液经过过滤,稀释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将亲和柱上的黄曲霉毒素淋洗下来,在淋洗液中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测定灵敏度,然后用 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也可以将甲醇-黄曲霉毒素淋洗液的一部分注入hplc中,对黄曲霉毒素b1,b2,g1,b2分别进行定量分析.免疫亲和柱是用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然后装柱而成.该方法的测定范围0-300ug/kg.   (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996年,nakane 建立了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测定技术.由于该方法简便,敏感,特异,可作为多种抗原或抗体的测定,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方法引入真菌毒素的检测中,下面介绍的是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间接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   原理:将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态载体表面,洗除末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竞争培养后,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除多余抗体成分,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体结合物,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抗原抗体结合物相结合,再加入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降解反应,产生有色物质,通过酶标检测仪测出酶底物的降解量,从而推知被测样品中的抗原量.   (3) 微柱筛选法 可以用来半定量测定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总量.   原理 样品提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被微柱管风硅镁型吸附层吸附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灯下显示蓝紫色荧光环,其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在一定的光密度范围内 成正比例关系.若硅镁型吸附剂层未出现蓝紫色荧光,则样品为阴性(方法灵敏度为5-10ug/kg).由于在微柱上不能分离黄曲霉毒素b1,b2,g1,g2,所以测得结果为总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4) 一步式黄曲霉毒素检测 金标试纸法   一步式黄曲霉毒素检测金标试纸法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而设计的固相免疫分析法.由此产生的一步式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试纸可在5—10分钟完成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性测定.借助黄曲霉毒素标准样品,这种方法能估算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非常适用于现场测试和进行大量样品的初选.

6. 黄曲霉素检测机构

检测方法

1、薄层分析法(TLC)

TLC法是检测黄曲霉素最为经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为一些检测机构所用,也是一种国标方法。其原理是针对不同的试样,用适宜的萃取溶剂将黄曲霉素从试样中萃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后,再在薄板上展开后分离。

利用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确定其含量,对于一些组分很复杂的试样要双向展开,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TLC法设备简单,检测费用低,但操作繁琐、费时,萃取和净化效果不理想,灵敏度差,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程度的危害。

2、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添加柱后衍生系统分离,再用荧光检测器测定。与其配套的柱后衍生系统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较为先进的电化学衍生化法和光化学衍生化法。当前,该方法大多用免疫亲和柱来净化、分离,其净化效果优异。

该法能准确地分离不同种类的黄曲霉素(例如:AFB1、AFB2、AFG1和AFM1等),检测速度快且定性与定量准确,检测限低,可作为仲裁法使用,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前处理方法相对繁琐,若用到免疫亲和柱则会使试样检测费用增加,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危害。

3、酶联免疫法(ELISA)

ELISA法也是近年来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最后用测定酶活力的方法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

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对人体危害小、但重复性差、试剂寿命短、需低温保存、假阳性概率较高、需要配置专门的酶标仪,且对一些富含盐和脂肪的试样需进行额外的处理。

4、毛细管电泳法(CE)

毛细管电泳(CE)也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析黄曲霉素的方法。该方法与激光减弱荧光检测器(LIF)连用可很好地提高灵敏度。

Wei等用毛细管电泳一激光减弱荧光检测器测定AFB1、AFB2、AFG1和AFG1,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其中对AFB2的测定最为灵敏。但CE法的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不适宜在试样检测中广泛应用。

5、荧光光度法(IA C/S FB)

IA C/SFB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国标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各种黄曲霉素的荧光特性差异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试样中黄曲霉素的含量。

该方法对检测人员身体健康无危害,检测速度迅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量试样检测,且定量准确,但检测费用较高,需要配置专用设备,且不能对单一的毒素进行检测。

6、金标试纸法

金标试纸法,实际就是一种固相免疫分析法。其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一步检测黄曲霉素。

该法可在5~10 min内完成对试样中黄曲霉素的定性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且无须其他仪器设备的配合,既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也可在现场进行实地测定,但是其检测的准确度、精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7、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是使用固定化技术将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结合,可以用来探测生物体内外的环境化学物质或与之起特异性交互作用后产生响应的一种装置。其中利用分子间特异亲和性制备的亲和型生物传感器为免疫传感器口。

根据能量转换器所传导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的不同,免疫传感器可分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光学免疫传感器、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等。由于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高、响应快、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和适合于现场检测等优点,因此各国科研工作者正积极探索研制新型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黄曲霉素。

7. 黄曲霉素检测设备

TLC法是检验黄曲霉素更为經典的方式,也是之前更为常见的方式,迄今仍为一些检测中心常用,也是一种国家标准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对于不一样的试件,用适合的提纯有机溶剂将黄曲霉素从试件中提纯出去,经柱层析清洁后,再在金属薄板上进行后分离出来。运用黄曲霉素的莹光特点,依据莹光黑斑的高低与标准较为明确其成分,针对一些成分很繁杂的试件要双重进行,才可以得到较高的敏感度。

TLC法机器设备简易,检测费用低,但实际操作繁杂、费时间,提纯和清洁实际效果不理想化,敏感度差,对实际操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存有很大水平的伤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