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操作规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3 22:03   点击:7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操作规程

1. 用探头线将探头和主机相连。

2. 单按MODE键开机。

3. 开机后主界面是HV(维氏硬度)测量模式,可通过按Hv(向下箭头)键更换硬度测量模式,依次为HRC、HRB、HB。

2. hvs-1000显微硬度计

HRC洛氏硬度63度换算HVS维氏硬度为HV770级别。hrc是洛氏硬度,用的是金刚石圆锥压头;hv是维氏硬度,用的是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头。

HRC(中文名:洛氏硬度),是由洛克威尔(S.P.Rockwell)在1921年提出来的学术概念,是使用洛氏硬度计所测定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值。该值没有单位,只用代号“HR”表示。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物刺入的一种能力。 试验钢铁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锉刀在工件边缘上锉擦,由其表面所呈现的擦痕深浅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这种方法称为锉试法,这种方法不太科学。

用硬度试验器来试验极为准确,是现代试验硬度常用的方法。 最常用的试验法有洛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机利用金刚石冲入金属的深度来测定金属的硬度,冲入深度愈大,硬度愈小

3. hv-1000a显微维氏硬度计

的试验力允差为±1.0%。

2.3- 试验力不垂直于试样表面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排除压头的因素,只要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长度并取其平均值来计算硬度值,此种因素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很微小。

2.4 试验力保持时间偏离标准值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随着试验力保持时间的增加,硬度值降低;当试验力保持一段时间后,硬度值变化趋缓。

检定规程规定:试验力保持时间为10~15s。

2.5- 试验力施加速度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随着试验力施加速度的增加,硬度值降低。

JJG151-1991《金属维氏硬度计检定规程》规定:维氏硬度计施加试验力速度应为0.15~0.25mm/s或用压入时间表示应为2~5s。

JJG260-1991《显微硬度计检定规程》规定:显微硬度计施加试验力速度应为0.02~0.07mm/s。

2.6- 金刚石压头两相对面夹角偏离标准值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夹角α偏大,硬度测得值较硬度真值偏低。

-----JJG334-1993《金刚石压头检定规程》规定:金刚石棱锥体相对两棱面夹角,维氏压头应为136±0.5°;小负荷和显微维氏压头应为136±0.25°。

2.7- 压头横刃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由于压头有横刃,压痕变成长方形,使测得的压痕对角线长度增加,硬度值降低,带来负的硬度测量误差。在显微硬度试验范围内,压头横刃的影响非常大。

JJG334-1993《金刚石压头检定规程》规定:金刚石棱锥体压头顶端横刃长度,维氏压头应不大于2um;小负荷和显微维氏压头应不大于1um。

2.8- 金刚石压头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规定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压头表面粗糙度增加,压头压入阻力增加,使硬度值升高。

JJG334-1993《金刚石压头检定规程》规定:金刚石压头表面粗糙度,RZ≤0.1um。

2.9- 试样材质不同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压痕形状不同,对压痕对角线真实的判断造成困难,因此带来硬度测量误差。

2.10- 试样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规定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试样表面粗糙度越小,压痕边缘越清晰,则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越稳定,因而能得到较、稳定的硬度值。

2.11- 试样形状不符合规定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试样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将使硬度值降低。试样表面不是平面时,硬度值随着试样曲面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GB/T4340.1-1999《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规定:试样或试验层厚度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1.5倍,试验后试样背面不应出现可见变形痕迹;对于在曲面试样上试验的结果,应使用修正系数表进行修正;对于小截面或外形不规则的试样,可将试样镶嵌或使用支承台进行试验。

2.12- 压痕间和压痕到试样边缘间距离不符合要求引起的硬度测量误差

-----压痕间距离太近,将使硬度值升高;压痕到试样边缘间距离太近,将使硬度值降低。

GB/T4340.1-1999《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规定: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对于钢、铜及铜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2.5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3倍;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距离,对于钢、铜及铜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3倍,对于轻金属、铅、锡及合金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6倍,如果两相邻压痕大小不同,应以较大压痕确定压痕间距。

4. hv 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

原因:可能是显微镜内压痕观察不清晰,浑浊或者无压痕

解决方法:它应该调整焦距和灯光显微镜开始,调整之后仍然是不明确的,应分别为物镜和目镜旋转和移动三个平面镜的线,仔细观察问题出在哪一块镜子,然后卸下,用长纤维脱脂棉蘸无水酒精擦洗干净,按相反的顺序安装后观察,如果解决不好,将显微镜修理或更换。

5. hv-1000维氏硬度计

先放结论:

0.6%左右的碳钢,淬火后的硬度在HRC62-64左右,一般达不到900HV。

这个硬度的钢,考虑无回火处理,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容易开裂。

在这两篇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基本可以得知,材料为含碳量0.6%以上的钢,经过了淬火热处理,且存在局部淬火的工艺。

但是一方面,900-1170HV的硬度这一描述出现在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这篇文献中,但是由于这是一个介绍性质的文献,缺少对当时实验方法及设备的具体介绍,考虑到1999年的技术,所以硬度在较大的范围变化。而在金相分析技术在研究秦汉铁兵器制作技术中的应用,则给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值 。

另一方面,硬度测试是随测试条件变化的测试方法,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时,所用的加载力的不同,得到的压痕大小不同,压痕覆盖在不同区域、不同大小的显微组织区域会得到不同硬度值。(非金属氧化物夹杂比马氏体硬得多)在金相分析技术在研究秦汉铁兵器制作技术中的应用中,描述的是刃部显微维氏硬度,而不是刃部马氏体硬度。

考虑到古代的相关兵器制造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资料判断这个刘胜墓佩剑做了局部淬火的热处理。得到了对当时生产工艺技术的考究结果这就足够了。同期出土的其他文物经过检测,组织中或有贝氏体组织,这同样说明了当时生产的不稳定性,硬度这个指标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说明白点,这个硬度可能不是马氏体组织的硬度;虽然很硬,但这只是用来陪葬的佩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