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里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4 14:52   点击:1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里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水的硬度

检测方法国家标准GB/T7477一1987,GB/T 25836-2010 微量硬度快速测定方法。

金属材料硬度

GB/ T230. 1 —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GB/ T231. 1 —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

GB/T4340. 1 —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 试验方法》GB-1818-94《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8449.1-2009 《金属材料努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4341-200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4342-1991《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2. 里氏硬度计使用说明

里氏硬度计测试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里氏硬度计测试基本原理

随着单片技术的发展,1978年,瑞士人Leeb博士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测硬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冲击体在一定的试验力作用下冲击试样表面,测量冲击体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冲击速度与回跳速度,利用电磁原理,感应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里氏硬度值以冲击体回跳速度与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

计算公式:HL=1000*(VB/VA)

式中:HL——里氏硬度值

VB——冲击体回跳速度

VA——冲击体冲击速度

二、里氏硬度计冲击装置

里氏硬度度有D、DC、D=15、C、G、E、DL七种:

D:外型尺寸:f20*70mm,重量:75g.通用型,用于大部分硬度测量。

DC:外型尺寸:f20*86mm,重量:50g。冲击装置很短,主要用于非常局促的地方,例如孔或圆筒内。

D+15:外型尺寸:f20*162mm,重量:80g。头部细小,用于沟槽或凹入的表面硬度测量。

C:外型尺寸:f20*141mm,重量:75g。冲击能量最小,用于测小轻、薄部件及表面硬化层。

G:外型尺寸:f30*254mm,重量:250g。冲击能量大,对测量表面要求低。用于大、厚重及表面较粗糙的锻铸件。

E:外型尺寸:f20*162,重量80g压头为人造金刚石,用于硬度极高材料的测定。

DL:外形尺寸:f20*202mm,重量:80g头部更加细小,用于狭窄沟槽及齿轮面硬度的测定。

三、异型支撑环的使用

在现场工作中,经常遇到曲面试件,各种曲面对硬度测试结果影响不同,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冲击落在试件表面瞬间的位置与平面试件相同,故通用支撑环即可。但当曲率小到一定尺寸时,由于平面条件的变形的弹性状态相差显著会使冲击体回弹速度偏低,从而使里氏硬度示值偏低。因此对试样,建议测量时使用小支撑环。对于曲率半径更小的试样,建议选用异型支撑环。四、里氏硬度计的测量范围

根据里氏原理,只要材料具备一定刚性,能形成反弹,就能测出准确的里氏硬度值,但很多材料里氏与其它制式的硬度没有相应的换算关系,因此里氏硬度计目前只装了9种材料的换算表。具体材料如下:钢和铸钢,合金工具钢,灰铸铁,球墨铸铁,铸铝合金,铜锌合金,铜锡合金,纯铜,不锈铜。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试样,用户可使用公司提供的拟合曲线软件做专用换算表。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多种多样,由于里氏硬度计对材料的加工方式、材料的合金元素组成敏感,而里氏硬度计芯片中储存的硬度换算表不可能都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在测试中,可以使用拟合软件做自己专用的硬度换算表。

五、影响里氏硬度计测试精度的因素

1、数据换算产生的误差

里氏硬度换算为其它硬度时的误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里氏硬度本身测量误差,这涉及到按方法进行试验时的分散和对于多台同型号里氏硬度计的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是比较不同硬度试验方法所测硬度产生的误差,这是由于各种硬度试验方法之一间不存在明确的物理关系,并受到相互比较中测量不可靠影响的原因。

2、特殊材料引起的误差

存贮在硬度仪中的换算表对下列钢种可能产生偏差:

所有奥氏体钢

耐热工具钢和莱氏体铬钢(工具钢类)硬质材料会引起弹性模量增加,从而使L值偏低。这类钢应在横截面上进行测试

局部冷却硬化会引起L值偏高

磁性钢由于磁场影响,会使L值偏低。

表面硬化钢,基体软,会使L值偏低,当硬化层大于0.8mm时(C型冲击装置为0.2mm)则不影响L值。

3、齿轮检测中的误差

一般情况下,由于齿面较小,测试误差相对较大,对此,用户可根据情况设计相应的工装,将有助于减小误差。

4、材料弹性、塑性的影响

里氏值除与硬度、强度相关外,更与弹性模量有关,硬度值是材料硬度和塑性的特征参数,因为两者的成分必然是共同测定的。

在弹性部分,首先明显受E模量影响,在这方面当材料的静态硬度相同,而E值大小不同时,E值低的材料,L值较大

5、热轧方向造成的误差

当被测工件系热轧工艺成型时,如果测试方向与轧制方向一致,会因弹性模量E偏大而造成测试值偏低,故测试方向应垂直于热轧方向。例如:测圆柱截面硬度时,应在径向测试为好。(一般圆柱热轧方向为轴向)。

6、试样重量、粗糙度、厚度的影响

7、试件磁性应小于300高斯

8、其它因素的影响

测量管件硬度时须注意:管件注意稳固支撑,测试点应靠近支撑点且与支撑力平行,管壁较薄在管内放入适当芯子。

3. 里氏硬度计国家标准

CNAS标准一览表

1. GB/T18984-2003《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

2. GB/T21833-2008《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

3. GB/T 3090-2000《不锈钢小直径钢管》

4. GB/T 3639-2009《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

5. GB/T 20409-2006《高压锅炉用内螺纹无缝钢管》

6. YB 4103-2000《换热器用焊接钢管》

7. GB18248-2008《气瓶用无缝钢管》

8. API Spec 5L/ISO 3183:2007《管线管规范》

9. API Spec 5cT/ISO 11960《套管和油管规范》

10. GB 13296-2007《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11. GB/T14976-201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12.GB 6479-200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

13. GB 9948-2006《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14. GB3087-2008《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5. GB/T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16. GB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7. GB 9948-2006《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18. GB/T19830-2011/ISO11960:2001《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或油管用钢管》

19. GB/T 9808-2008《钻探用无缝钢管》

20. GB/T 21832-2008《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绣钢焊接钢管》

21. CJ/T 3022-1993《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22. SY/T5037-2012《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

23. GB/T3091-2008《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24. GB/T 24593-2009《锅炉和热交换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

25. GB/T12771-2008《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26. GB/T9711-201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27. GB/T 13402-2010《大直径钢制管法兰》

28. GB/T9117-2010《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29. GB/T9114-2010《带颈钢制螺纹管法兰》

30. GB/T9116-2010《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

31. GB/T9118-2010《对焊环带颈松套钢制管法兰》

32. GB/T9120-2010《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33. GB/T9122-2010《翻边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34. HG/T 20615-2009《钢制管法兰 》

35. HG/T 20592-2009《钢制管法兰(PN系列)》

36. GB/T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37. GB/T9121-2010《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

38. GB/T9119-2010《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39. DL/T695-1999《电站钢制对焊管件》

40. GB/T13401-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

41. GB/T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42. 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43. SY/T5257-2012《油气输送用钢制感应加热弯管》

44.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 射线检测》

45. 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 超声检测》

46. 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磁粉检测》

47. JB/T 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 渗透检测》

48. NB/T 47013.7-2011(JB/T 4730.7)《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49. 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50.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51.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52. SY/T6423-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

53. SY/T6423.1-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承压钢管无损检测方法埋弧焊钢管焊缝缺欠的射线检测》

54. GB/T11344-2008《无损检测 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

55. 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56. GB/T2650-2008《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57. GB/T2651-2008《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58. 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抻试验方法》

59. 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60. GB/T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61. GB/T2651-2008《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62. GB/T8363-2007《铁素体钢落锤撕裂试验方法 》

63. GB/T246-2007《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

64. GB/T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65. 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66. GB/T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67. GB/T17394-199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68. GB/T230.1-2009《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69. 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70.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方法》

71.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72.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73.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74. 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75. GB/T9441-2009《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76. DL/T786-2001《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

77. GB/T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78. GB/T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下额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79. GB/T14203-1993《钢铁及合金光电光谱分析法通则》

80. GB/T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81.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82. DL/T773-2001《火电厂用12Cr1MoV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83. DL/T674-1999《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84. DL/T787-2001《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85.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86. DL/T652-1998《金相复型技术工艺导则》

87. GB/T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

88. NB/T 47020~47027-2012《压力容器法兰、垫片、紧固件》

89. NB/T47008-2010(JB4726)《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90. NB/T47009-2010(JB4727)《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

91. NB/T47010-2010(JB4728)《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92. NB/T47016-2011(JB4744)《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93. GB223.69—2008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94. GB223.72—2008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95. GB223.59—2008《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分光光度法》

96. GB223.4—2008《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

97. GB223.5—2008《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法》

98. GB/T223.11—2008《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99. GB /T223.13–200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 》

100. GB /T223.9–2008《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101. GB/T223.23—2008《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02. GB223.26—2008《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103. GB/T223.16—200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

104. GB223.43—2008《钢铁及合金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

105. GB223.19—1989《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106. GB223.45—200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铜试剂分离-二甲苯胺蓝Ⅱ光度法测定镁量 》

107. GB223.51—198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5-Br-PADAP光度法测定锌量》

108. GB223.40—200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氯黄酚S光度法测定铌量》

109. GB223.29—2008《钢铁及合金铅量测定 载体沉淀-二甲酚橙光度法 》

110. GB/T20066-200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制取和制样方法》

111. GB/T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11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13. 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114. 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4. 里氏硬度计操作规程

便携硬度计说明书,打开硬度计的开关,放置建筑物的外墙,就可以实时检测当前建筑的硬度,并作保存

5. 里氏硬度块检定规程

D型用于常规测量,C型冲击力小,对被测表面损伤很小,不破坏硬化层,适合测量小轻薄部件及表面硬化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