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怎么算)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2 20:55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怎么算

根据需要处理的含尘气体量Q,按下式算出除尘器直径:根据需要处理的气体量算出除尘器进口气流速度(一般在12~25m/s之间),由选定的含尘气体进口速度和需要处理的含尘气体量算出除尘器入口截面积,再由除尘器各部分尺寸比例关系选出除尘器。

当气体含尘质量浓度较高,或要求捕集的粉尘粒度较大时,应选用较大直径的旋风除尘器;当要求净化程度较高,或要求捕集微细尘粒时,可选用较小直径的旋风除尘设备并联使用。

2.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计算公式

与旋风分离器相比,旋液分离器的特点是:

  (1)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以利于颗粒的分离;

  (2)中心经常有一个处于负压的气柱,有利于提高分离效果。旋液分离器中,颗粒沿壁面高速运动,磨损严重,一般采用耐磨材料制造。

 

  因为旋液分离器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悬浮液中固体颗粒增稠或使粒径不同及密度不同的颗粒进行分级。其操作原理与旋风分离器相似。悬浮液从圆筒上部的切向进口进入器内旋转向下流动。液流中的颗粒受离心力作用沉降到器壁,并随液流下降到锥形底的出口成为较稠的悬浮液而排出称为底流。澄清的液体或含有较小较轻颗粒的液体则形成向上的内旋流经上部中心管从顶部溢流管排出称为溢流。由于液体的粘度约为气体的50倍,液体的比气体的小,并且悬浮液的进口速度也比含尘气体的小,同样大小和密度的颗粒悬浮液的旋液分离器中的沉降速度远小于含尘气体在旋风分离器中的沉降速度。因此,要达到同样的临界粒径要求,则旋液分离器的直径要比旋风分离器小很多。

3. 旋风分离器的分割粒径

仪器简介: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3321)是TSI公司开发出的专业仪器,其测定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并给出气溶胶数量浓度、表面积浓度、体积浓度及质量浓度随粒径的分布情况。对气溶胶粒子而言,测定它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您了解气溶胶粒子的特性,粒子是否能穿过某一滤材,是否能被旋风分离器分离,以及是否能沉积在肺中,这一切都与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有关。3321具有宽阔的动力学粒径范围、很高的分辨率,测量结果受颗粒物折射率、密度、形状等因素较小,准确度和稳定性均高于同类的激光散射颗粒度仪,为当今应用广泛的粒子分析仪器之一。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3321)的前身(3300-APS、3310-APS、3320-APS)早已在实验室及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成功地应用了30年,被公认为具有突出的测量精度。3321-APS型在继承原有机型的优点后,更加入了全新的设计。它可提供两种测量数据(空气动力学粒径和光散射强度)。仪器可精确、实时对空气动力学粒径在0.5~20μm的粒子进行测定,也可测量相应光学粒径范围(0.37~20μm)的光散射强度。由于可对每一粒子同时提供两种测量数据,因此该仪器为那些对气溶胶生成机理感兴趣的科学家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工具!该仪器测定每一粒子通过两束近距离激光束的飞行时间,以此换算粒子的动力学粒径。它是一种可提供真实粒子浓度的单粒子计数装置。配套的AIM 3321软件可在Windows环境下提供数据分析。

3321-APS还可配以3302A型气溶胶稀释器、 3306型冲击器和3433扩散器共同工作。 3302A型稀释器可进行100:1和20:1两种稀释,如二稀释器串联,便可提供高达10000:1的稀释。3306型冲击器可收集2.5或4.7微米的样品,以便进一步重量和化学分析。3433扩散器可对粉末进行扩散,使3321-APS能更方便对粉末进行粒径分析。

技术参数:

1.粒径范围: 0.5-20μm (空气动力学直径) 0.37-20μm (光散射直径)

2.大颗粒物浓度:10 4个/cm3

3.分辨率:每十进制32个通道

4.采样流量: 5.0 L/min

5.采样时间: 1s~18hr

主要特点:

1.空气动力学原理(飞行时间)

2.同时提供两种粒径数据

3.分辨率高

3.准确度和稳定

4. 旋风分离器分离的粒径

二级分离汽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BJSC型二级分离汽水分离器主要由一级除油器(旋风分离)、二级除油器(惯性除沫预滤和凝聚)、排污阀、排水阀等组成,夹带油水的压缩空气,由进气管以切线方向进入一级除油器。经过旋风分离,部分液态油、水被分离出来。然后,经过二级除油器,气体通过惯性碰撞作用下,气、液进一步分离,气体中粒径较大的尘埃被滤除.分离出来的油、水,由各排污口排出,经除油处理的压缩空气由除油器顶端的出气口输出。

5. 临界粒径反映了旋风分离器的

物理性质表示催化剂的外形、结构、密度、粒度等性能。通常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筛分组成五个主要项目。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1、比表面积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总和。内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内部的表面积,外表面积是指催化剂微孔外部的表面积,通常内表面积远远大于外表面积。单位重量的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叫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是衡量催化剂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产品,因载体和制备工艺不同,比表面积与活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测定比表面积采用的方法是氮吸附容量法。

2、孔体积

孔体积是描述催化剂孔结构的一个物理量。孔结构不仅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而且还能影响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寿命及耐热性能等。

孔体积是多孔性催化剂颗粒内微孔的体积总和,单位是毫升/克。孔体积的大小主要与催化剂中的载体密切相关。对同一类催化剂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孔体积会减小,而孔直径会变大。

孔体积测量采用的方法是水滴法。

3、磨损指数

一个优良的催化裂化催化剂,除了要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等特点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损机械强度。机械强度不好的催化剂,不但操作过程中跑损多、增大催化剂用量、污染环境,严重时会破坏催化剂在稀、密相的合理分布,甚至使生产装置无法运转。

催化剂耐磨损强度的大小是由制备过程中粘结剂品种类型决定的,通常以铝溶胶为粘结剂的催化剂强度最好,磨损指数最小;以全合成硅铝溶胶为粘结剂的催化剂强度最差,磨损指数大。

目前采用“磨损指数”来评价微球催化剂的耐磨损强度。测定方法是:将一定量催化剂放入磨损指数测定装置中,在恒定的气速下吹磨5小时,第一小时吹出的<15μ的试样弃去不计,收集后4小时吹出的试样,计算出每小时平均磨损百分数(每小时吹出的<15μ的试样占原有试样中>15μ部分的重量百分数),此即为该催化剂的磨损指数,其单位是%h-1。

目前采用的催化剂磨损指数分析方法是直管法。

4、粒度分布(筛分)

催化裂化催化剂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分布,以保证良好的流化状态。一般要求催化剂颗粒<40μm的不大于25%,40μm~80μm不小于50%,>80μm的不大于30%。

在流化状态下,催化剂经磨损、冲击所产生的<20μm的细粉很容易从旋风分离器中跑掉。一般地讲,催化剂耐磨性越差,跑损越严重。在催化裂化操作中,为了平衡生产就需要不断地补充这部分跑损掉的催化剂。如果催化剂细粉多、强度差、跑损多,那么所需补充的新鲜催化剂的量也大,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越细的催化剂颗粒,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越短;而较粗的催化剂颗粒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长,活性衰减。因此,为了维持装置的平衡活性水平,除了补充正常跑损的催化剂以外,适当卸剂也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测定催化剂筛分采用的仪器是激光粒度仪。

5、表观松密度

催化剂密度的大小,对流化性能、流化床的测量、设备的大小和催化剂的计量都有影响。通常,催化剂的密度用表观松密度来表示,俗称堆积比重。

正常生产中,分析催化剂表观松密度所用的仪器为一内径为20毫米的25毫升量筒,并恰好在25毫升刻度处割断磨平。测量时将量筒放在漏斗下,把样品倒在漏斗上,使样品在30秒内连续装满量筒并溢出,用刮刀将多余的催化剂刮平,擦净量筒外催化剂并称重。由此计算出催化剂的表观松密度。单位为克/毫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