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业智慧化建设(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10:36   点击:2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

智慧农业是主要依靠“5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智慧化决策知识系统、“物联网 ”、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其他电子和信息技术,并与农业生产全过程结合的新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

智慧农业除具备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休闲观光、食品溯源防伪、功能外,它还涉及到农村电子商务、方方面面。市场定位主要有:(一)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

(二)建立“公司+农业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

(三)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智慧农业应用在实处就是,提供产品追踪的前提下,将农业进行品牌的价值创造,会有利于整体农业产业的管理,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这才是智慧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 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

智慧农业应该包括6大方向:

1、大数据统计:通过大数据统计更好地体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流程和信息,以便做出预测和对策。

其中包括:大数据统计和大数据运用

2、技术运用:把技术运用农业中,尤其是物联网技术或者互联网技术运用中整个农业生产和管理中。

其中包括:物联网技术

3、监测:对现场、场地环境或植物、动物的本身的反应的监测。其中包括:监测器

4、预警:对现场和对象收集的信息,并作出提前报警。其中包括:报警器

5、记录:对动物、植物、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记录。其中包括:可溯源技术、区块链技术

6、辨别和诊断:对对象进行辨别和诊断。

3. 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标

(一)电代煤补贴政策。

1.设备补贴。按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7400元/户,由省级补贴3700元、市级补贴1850元,其余1850元由县(市、区)统筹解决。

2.运行补贴。每户最高补贴1200元,由省级补贴400元、市级补贴400元,其余400元由县(市、区)统筹解决。

(二)气代煤补贴政策。

1.设备补贴。按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2700元/户,由省级补贴1350元,其余1350元由县(市、区)统筹省补贴资金解决;灶具每户补贴200元,由县级承担;燃气初装费执行特殊优惠价2600元/户,由用户承担。

2.运行补贴。按每户最高补助1300元,由省级承担320元、市级承担320元,县(市、区)最高承担660元,由各县(市、区)统筹解决。

(1)采暖季未用满40立方米(含)的用户不予补贴(做饭平均数);

(2)采暖季用满40立方米且不足541立方米的用户,执行每立方米0.4元的运行补贴标准;

(3)采暖季用满541立方米(含)以上的用户,执行每立方米1元的运行补贴标准,最多补贴1300元。

实施步骤

自2020年2月份开始至10月底,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确村确户阶段(3月31日前)。

(二)科学规划,组织施工阶段(9月30日前)。按照科学组织、统筹安排、有序衔接、交叉同步的原则,精心组织施工。施工环节包括双代工程申请报批,燃气壁挂炉、电采暖等设备招投标,市政燃气管网、村内燃气管网、用户电表前、表后线路改造等工作。

(三)严密组织,竣工验收(10月底前)。10月底前,由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建设、市场监管、应急管理、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责成相关燃气企业、供电企业、燃气壁挂炉、电采暖设备中标企业,对采暖设备进行调试运行,对双代工程进行验收。市双代办根据省、市工作要求进行抽查核验,组织评比总结和考核。

(四)依据标准,兑付补贴(11月底前)。按照省、市补贴标准和程序,11月底前及时兑付采暖设备补贴;并依据市场规律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双代工作主体责任,敢于担当,及时将企业工程款、采暖设备款落实到位;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双代补贴资金的督查力度,督促县(市、区)履职尽责,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严格督导,严肃问责

2020年是全面完成国家、省清洁取暖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市双代办要对各项工作进展实行周排名、月调度制度,每周排名,每月调度,总结经验做法,协调解决问题;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制定强有力措施,明确县乡包村单位,明确乡(镇)主体责任,乡、村干部全程陪同施工队伍跟进作业,现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难题,要层层建立包联机制,逐级按照时间节点签订责任状;要采取日推进、周检查、月讲评的方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全程指挥调度与监管,确保双代工程高效有序进行;建立追责机制,对擅自调整目标、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依法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4.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

什么叫智能农业?小编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在现阶段能帮助农民、帮助农业节省成本、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技术服务都叫智能农业。智能农业,并不是什么高大上、不接地气、价格贵得吓人的东东。智能农业的关键是如何把高科技、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从而提升农民生产与管理水平和效率。因此,接地气的智能农业越来越会受到农民的热捧。

实际上,关于智能农业,有很多说法。例如有人说AgriTech就是指技术在农业上的一般应用;另一种说法是智能农业主要是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农业中的应用(即农业物联网)。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是不矛盾的,农业物联网也是一种技术。只不过智能农业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其它技术应用的。由此可见,智能农业的基础是科技!这里的科技包括单项技术与物联网技术。

大家知道,智能农业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虽然不像消费者联网设备那样受欢迎,但市场却充满活力。技术和物联网有可能在许多方面改变农业。关于技术方面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主要讨论一下农业物联网问题。

农业物联网有多种方式改善农业:

由传感器收集大量数据 比如天气状况、土壤质量、作物生长进程或牛的健康状况。

控制内部流程,降低生产风险 能够预见产品的输出,能计划好产品分布。确切地知道你将要收获多少庄稼,确保产品不会卖不出去。

增加了对生产的控制,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能够直观的看到作物生长或牲畜健康的任何异常变动,减轻失去产量的。

通过过程自动化提高业务效率 通过使用智能设备,在生产周期内自动化多个过程,例如灌溉、施肥或虫害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通过自动化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更好控制,保持较高的作物质量和生长能力标准。

目前智能农业的应用系统有智能化温室,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沙土栽培系统,LED生态种植柜,工厂化育苗,智能配肥机,智能孵化机,智能养殖场。

综上,智能农业是按照工业的发展理念,以信息和知识为生产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有这些能推进农业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使农业管理高效透明。

科技是能够颠覆任何行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农业。农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由于生物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介入,它同时又是一个新型产业。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下,智能农业可迅速打通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收益。可以说智能农业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不二选择。

说到这里,我想您对智能农业的基础是什么肯定有了自己的见解。谢谢您的阅读!

如果您对该问题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德州数码,欢迎点赞、关注,给我以持续创作的动力。诚心感谢您的阅读。

5. 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答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的概念是: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