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留置位置)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1 08:28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留置位置

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宜留在楼梯板跨度端部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处理要求

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

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

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

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常见问题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问题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⑵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⑶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⑷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⑸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⑹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⑺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2. 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留置位置要求

1、口部、防护密闭段应各制作一组试块;

2、每浇筑100m3混凝土应制作一组试块。 也就是按实际每100方做一组,但口部处、防护密闭封堵部位,多各增加一组,待建成后做强度评测。通风和给排水部分出墙距离是不一样的

3、防护单元内部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如需设置必须设置防爆沉降缝。

4、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滤毒室、扩散室等房间、通道,其墙面、顶面、地坪均应平整光洁、易于清洁。

3. 地下室侧墙施工缝留置位置

1、混凝土板的施工缝留置和处理按照《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要求进行。

2、墙体施工缝主要是指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水平施工缝,根据其留置部位分为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3、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主要指地下室外墙上留置的施工缝,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地下室外墙上每层留设1道水平施工缝。

4、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包括地下室内墙柱水平施工缝,其留置位置为:每层楼板板面处。

5、有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1)、地下室500mm高短墙与下部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至底板面上500mm处,不得偏高或偏低。

2)、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将结合处已有混凝土面清理干净,剔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的石子等杂物,钢板止水带表面也应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在外防水施工时应对施工缝处采取加强措施。

3)、在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时,将接槎面用水充分润湿,并且要求在混凝土施工前在接槎面上先浇筑一层50mm厚与结构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

6、无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1)、先清洗干净新旧混凝土接槎处的凿毛面,采用塔吊运输浇筑与新浇筑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30~50mm厚,然后浇筑新混凝土。

2)、为方便施工,本工程中无防水要求的竖向结构的水平施工缝一般留置在梁板顶面,板下侧部分的尽量一次浇筑完成,浇筑时注意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时的先后顺序。

4. 地下室混凝土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时,应留水平施工缝,即要与柱子受压力的方向垂直 留设位置应在受剪力较小、便于工作施工的部位,即留设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浇筑大型基础 混凝土,一般情况下不得留有施工缝。

混凝土梁、板应一次浇筑,留施工缝应特别慎重。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 小的部位,板与墙的施工缝要与表面垂直。

(1)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高度大于1m),宜留置在板面以下20 ~30mm处。板下有梁托时应留在梁托下部。

(2)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平行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 中1/3跨度的范围。

(4) 人防板墙的施工缝留置在底板面以上或顶板面以下10~15cm 处。

(5) 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 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 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留置位置图片

地下室外墙竖向缝与变形缝一致,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是水平的,图纸上有明确标高和止水大样,大约在底板上500~800内。地下室外墙不宜留置竖向施工缝,只能利用结构的变形缝作为施工间歇,防水工程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容易引起地下室外墙渗漏。

6. 地下室结构中施工缝的留设原则

  1、伸缝要贯通到底,缩缝深度不小于1/3。路面的缝有两种,伸缝和缩缝。这个规范标准,首先要熟悉缩缝及缩缝的概念的。路面混凝土切缝深度具体不小于1/3路面厚度为宜,路面混凝土厚度最多也就200厚,一般割缝也就5cm。

  2、当地面垫层采用的是混凝土时,还必须沿纵向和横向设置伸缩缝。根据该规范:“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12m”。

  3、框架结构房屋不管哪一向超过50米的应设伸缩缝。排架结构为60米均要设置伸缩缝。

7. 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留置位置规范

基坑施工缝预留的位置

墙、柱

竖向施工缝,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内外墙施工逢留在内墙距外墙100mm处,施工缝处绑两道钢板网(墙体竖向施工缝按流水段划分图位置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主梁底面上25㎜。

2、基础底板与外墙施工缝留设在底板标高以上320mm处(预留20mm的浮浆层剔凿量);墙顶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出顶板底标高25mm处(20mm浮浆层剔凿量) 。所有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须在缝中埋设止水钢板。

层底板与外墙施工缝留置

3、顶板后浇带施工缝留置在1/3跨中位置,顶板施工缝与板面垂直,不得留斜茬。

4、楼梯踏步一边有剪力墙时,控制在梯段板跨中1/3范围内。楼梯踏步一边没有剪力墙时,留置在楼梯休息平台板跨中1/3范围内,平行于楼梯梁留置。

5、梁窝施工缝,用苯板卡设胶带包裹,梁窝要比实际梁边线每边小20㎜,作为清理梁窝时的剔凿量。

楼地下室与室外地下车库施工缝

主楼先施工,车库后挖,在施工缝位置预留插筋,一般项目上把施工缝留置在墙体垂直面上,主体完工后进行室处地下室施工。这样容易出现墙体垂直施工缝不易浇筑密实,因沉降变形因素影响产生裂缝、渗漏等现象,修补难度较大。我们可以将施工缝位置由墙板结合处改为板板结合处,浇筑前彻底清理施工缝,确保混凝土密实,并在防水施工前进行渗漏检查,发现渗漏先进行修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