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量具校正机构(量器的校正)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3 22:35   点击:29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量器的校正

通常有三个点。

根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中规定:需检定的内容主要有:1、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2、容量示值误差

相关知识扩展:

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滴定管的校准与容量瓶的校准一样,都采用称量水法,即根据纯水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密度,称量测量温度下滴定管不同刻度处水的质量,根据V=m/ρ,计算陔温度下纯水的体积,即为该滴定管在陔刻度处的真实容积。

滴定管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一致,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需进行校准。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滴定管的体积不同。校准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

2. 分析天平的使用和量器的校正

主要是看你需要的精确度和所称物重,精确度很高的话就要用分析天平,台秤满足不了,要是所称重量较大只能选择台秤了,因为他量程较大

不对,首先量器只能做量具,不能做反应器,分析天平称 无水硫酸铜时,应在底部垫一张纸防止天平被腐蚀,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配溶液,配制溶液应用烧杯等容器

其实都可以互换的 主要看你做什么实验{精确度}和称多少的问题{量程}

3. 量器的校正的原理

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 真实值为正,< 真实值为负) 一.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systermaticerror )——可定误差(determinateerror) (1)方法误差:拟定的分析方法本身不十分完善所造成;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2)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3)试剂误差:由于世纪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4)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

4. 量器的校正如何计算

1、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洗涤。通常滴定管可用自来水或管刷蘸洗涤剂(不能用去污粉)洗刷,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离子水润洗3次。有油污的滴定管要用铬酸洗液洗涤。

(2)给旋塞涂凡士林(起密封和润滑的作用)。将管中的水倒掉,平放在台上,把旋塞取出,用滤纸将旋塞和塞槽内的水吸干。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管处不涂凡士林),然后把旋塞插入塞槽内,旋转几次,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3)试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0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4)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5) 装标准溶液。应先用标准液(5-6ml)润洗滴定管3次,洗去管内壁的水膜,以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方法是两手平端滴定管同时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接触整个内壁,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装液时要将标准溶液摇匀,然后不借助任何器皿直接注入滴定管内。

(6) 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滴定管应插入锥形瓶口1-2cm,右手持瓶,使瓶内溶液顺时针不断旋转。掌握好滴定速度(连续滴加,逐滴滴加,半滴滴加),终点前用洗瓶冲洗瓶壁,再继续滴定至终点。

(7) 滴定管使用完后,应洗净打开旋塞倒置于滴定管架上。

2、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试漏。给碱式滴定管装满水后夹在滴定管架上静置5分钟。若有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管内玻璃珠,直至不漏水且能灵活控制液滴为止。

(2) 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将尖嘴内的气泡排出。方法是: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

(3)进行滴定操作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中部靠上部位的橡皮管外侧,向手心方向捏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其他操作同酸式滴定管。

扩展资料:

1、滴定管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滴定管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一致,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须进行校准j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滴定管的体积不同。校准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即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

2、滴定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

(1)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有玻璃活塞,可装入酸性或氧化性滴定液,不能装入碱性滴定液,因为碱性滴定液可使活塞与活塞套黏合,难于转动。

(2)碱式滴定管用来盛放碱性溶液,它的下端连接一橡皮管,橡皮管内放有玻璃珠以控制溶液流出,橡皮管下端再接有一尖嘴玻璃管。凡是能与橡皮管起反应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等溶液,都不能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3、校准:滴定管的校准与容量瓶的校准一样,都采用称量水法,即根据纯水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密度,称量测量温度下滴定管不同刻度处水的质量,根据V=m/P,计算陔温度下纯水的体积,即为该滴定管在陔刻度处的真实容积。

4、原理

滴定过程需要一个定量进行的反应,此反应必须能完全进行,且速率要快,也就是平衡常数、速率常数都要较大。而且反应还不能有干扰测量的副产物,副反应更是不允许的。

在两种溶液的滴定中,已知浓度的溶液装在滴定管里,未知浓度的溶液装在下方的锥形瓶里。通常把已知浓度的溶液叫做标准溶液,它的浓度是与不易变质的固体基准试剂滴定而测得的。反应停止时,读出用去滴定管中溶液的体积,即可用公式算出浓度。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为以下种类:

(1)酸碱中和滴定(利用中和反应)(指示剂常用甲基橙、酚酞)

(2)氧化还原滴定(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3)沉淀滴定(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

(4)络合滴定(利用络合反应)

5、滴定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摇瓶时,应使溶液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左右旋转均可),但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2)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活塞任其自流。

(3)注意观察溶液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

(4)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但不能流成“水线”。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每加半滴溶液就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瓶壁。用碱管滴加半滴溶液时,应先松开拇指和食指,将悬挂的半滴溶液沾在锥形瓶内壁上,再放开无名指与小指。这样可以避免出口管尖出现气泡,使读数造成误差。

(5)每次滴定最好都从0.00开始(或从零附近的某一固定刻度线开始),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6)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内剩余的溶液应弃去,不得将其倒回原瓶,以免沾污整瓶操作溶液。随即洗净滴定管,并用蒸馏水充满全管,备用。

5. 量器的校正实验报告

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

1、滴定管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滴定管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一致,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须进行校准,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滴定管的体积不同。

2、容量瓶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它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颈上有刻度。当瓶内体积在所指定温度下达到标线处时,其体积即为所标明的容积数,这种一般是量入的容量瓶。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

3、移液管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扩展资料1、滴定管滴定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有玻璃活塞,可装入酸性或氧化性滴定液,不能装入碱性滴定液,因为碱性滴定液可使活塞与活塞套黏合,难于转动。碱式滴定管用来盛放碱性溶液,它的下端连接一橡皮管,橡皮管内放有玻璃珠以控制溶液流出,橡皮管下端再接有一尖嘴玻璃管。凡是能与橡皮管起反应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等溶液,都不能装入碱式滴定管中。2、容量瓶容量瓶有多种规格,小的有5ml、25ml、50ml、100ml,大的有250ml、500ml、1000ml、2000ml等。它主要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和准确稀释溶液以及制备样品溶液。容量瓶也叫量瓶。3、移液管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50和75等规格。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规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6. 量器的校正实验报告计算V=W/D

有效期3年,我们当地计量所出具的报告也是3年。是根据国家计量法和相关计量规范来的,这个有国家依据。但是一时我手上也没有电子版的文件。当初检查员问过这个,我们咨询的计量所答案。

7. 量器的校正实验

移液管的使用步骤:

  1、使用时应先将移液管洗净,自然沥干。

  2、用待量取的溶液润洗2-3次,用右手拇指及中指捏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

  3、左手拿像皮球轻轻将溶液吸上,眼睛注意上升的液面。

  4、当液面上升到标线约1cm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

  5、取出移液管,用滤纸拭干移液管下端及外壁。

  6、稍稍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至凹液面与标线相切。

  7、再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接触器壁。

  8、容器稍微倾斜,移液管直立,使溶液自由的顺壁流下。

  9、此时移液管仍残留有一滴液体,不可吹出。

  移液管的注意事项:

  1、移液管(吸量管)不应在烘箱中烘干。

  2、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

  3、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4、移液管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移液管架上。

  5、移液管和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在使用前常作两者的相对体积校准。

  6、在使用吸量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0刻度)处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7、移液管有老式和新式,老式管身标有“吹”字样,需要用洗耳球吹出管口残余液体。新式的没有,千万不要吹出管口残余,否则引起量取液体过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