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极管判断正负反馈(二极管正负判断)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00:28   点击:2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二极管正负判断

1.观察.从侧面进行观察两条引出线在管体内形状,较小的为正极。

2.看引脚长短,贴片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引脚长的为正极,短的为负极。

3.最为直观方法的看实物,贴片发光二极管分为正负两极,其中一端有个多出来的引脚,仔细观察引脚边有个小孔,这个小孔就是方便我们区分贴片发光二极管正负极的重要部件,带小孔的一端就为正极,但这个小孔引脚没有实际作用,焊接时还是需要焊接那两个像小脚的引脚,支架大连接的引脚是负极,支架小的链接的引脚是正极。

2. 二极管正负判断图

二极管的N极(负极)在外表大多采用一种色圈标出来,当然没标色圈的一端就是P极(正极)了,很好识别的。玻璃二极管也是这样辨认。

3. 二极管正负判断原理

一、普通二极管有色端标识一极为负极;

二、发光二极管长脚为正,短脚为负。如果脚一样长,发光二极管里面的大点是负极,小的是正极。有的发光二极管带有一个小平面,靠近小平面的一根引线为负极。

万用表中:红笔接“+”,黑笔接“-”;在测发光二极管时,低阻挡测不出来,可用RX10K档测,两表笔接触二极管的两级。如果电阻较小,黑表笔所接的是正极,电阻较大,黑表笔所接的是负极。发光二极管,若与TTL组件相连使用时,一般需串接一个470R的降压电阻,以防器件的损坏。

4. 二极管正负极性的判断方法

      1、观察外壳上的符号标记。通常在二极管的外壳上标有二极管的符号,带有三角形箭头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是负极。

      2、观察外壳上的色点。在点接触二极管的外壳上,通常标有极性色点(白色或红色)。一般标有色点的一端即为正极。还有的二极管上标有色环,带色环的一端则为负极。

      3、以阻值较小的一次测量为准,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正极,红表笔所接的一端则为负极。    

      4、观察二极管外壳,带有银色带一端为负极。

5. 二极管正负极判断方法

通过外观判断二极管正负极(极性),二极管常见封装为两脚直插和贴片,负极(K)一端一般都标有一条横线,另一端为正极(A)。

利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正负极(极性),如果二极管的正负极标记模糊不清,可以用万用表进行测试判别。

晶体二极管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

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 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也是常态下的二极管特性。

扩展资料:

外加反向电压不超过一定范围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是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所形成反向电流。由于反向电流很小,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这个反向电流又称为反向饱和电流或漏电流,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受温度影响很大。

一般硅管的反向电流比锗管小得多,小功率硅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在nA数量级,小功率锗管在μA数量级。温度升高时,半导体受热激发,少数载流子数目增加,反向饱和电流也随之增加。

外加反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电击穿。引起电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电击穿时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性。

如果二极管没有因电击穿而引起过热,则单向导电性不一定会被永久破坏,在撤除外加电压后,其性能仍可恢复,否则二极管就损坏了。因而使用时应避免二极管外加的反向电压过高。

6. 二极管辨别正负

1:辨别出二极管的正负极,有白线的一端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

2:将万用表上的旋钮拨到通断档位,并将红黑表笔插在万用表的正确位置。

3:将红表笔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负极。然后观察读数,如果满溢(即显示为1),则二极管已坏。若有读数,则交换表笔,若还有读数而不满溢,则二极管坏。

4:如果是发光二极管,若二极管正常,则可以看到微弱的亮光,长脚为正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