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功率达林顿三极管(达林顿管芯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23:05   点击:29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达林顿管芯片

595芯片是一种常用的芯片,常被用来驱动数码管或是继电器等。该芯片价格便宜,使用简单,但是如果使用中不注意也会掉到很多坑里,本文就针对该芯片的使用做个详细的说明。

基本介绍

74系列595芯片是具有三态输出寄存器的 8 位移位寄存器,很多厂家都有生产该类芯片(比如TI、NXP等),各种细分类别的74lv595、74ls595、74hc595等各种也很齐全(区别在于速度、电压、电路、输入输出电平等,具体的需要参考对应的元件手册)。

不同厂家datasheet对于针脚的描述也有差别,但功能上来说同一类型封装都是pin to pin的:

主要特点

595芯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级联,最少只需要占用控制器三个IO口就可以控制很多片595。只要电路设计合理级联个上百片不成问题。(想象一下如果用来驱动继电器,级联100片595,每片可以驱动8个,总共可以驱动800个,所占用的只是控制器三个IO口)

应用场景

控制小功率负载(xmA~xxmA)

595根据具体的型号不同,输出口可能拥有几毫安到几十毫安的电流,可以直接驱动很多小电流器件,最常见的用来驱动数码管、LED、光耦等。

控制稍大功率负载(~500mA)

控制稍大功率负载,这里为什么写~500mA呢?因为有一种神奇的器件叫做达林顿管阵列,常见的都是芯片类型,在这里推荐使用型号为ULN2803的芯片,该芯片有八路,和同样八路的595刚好匹配,另外该芯片可以用来驱动最大需求50V 500mA的负载。595+2803的组合可用场景已经比较多了,最常见的被用于驱动继电器。

控制大功率负载

控制大功率负载纯用芯片方案就不太合适了,一般会用到继电器或是接触器,常见的

2. 达林顿管芯片PNP

放大电路中担任末级输出的管子叫功率管。  功率管分为大功率管和小功率管。一般PCM(集电极耗损功率)大于1W的叫大功率管如国产的3DD和3DA型的和日产的2SD和2SC管子。PCM小于1W的叫小功率管。如3AX和3DG型的管子。有的较好的电路有CMOS场效应管做功率放大管。  达林顿管就是两个三极管接在一起,极性只认前面的三极管。具体接法如下,以两个相同极性的三极管为例,前面三极管集电极跟后面三极管集电极相接,前面三极管发射极跟后面三极管基极相接,前面三极管功率一般比后面三极管小,前面三极管基极为达林顿管基极,后面三极管发射极为达林顿管发射极,用法跟三极管一样,放大倍数是两个三极管放大倍数的乘积。它有四种接法:NPN+NPN,PNP+PNP,NPN+PNP,PNP+NPN。  达林顿管又称复合管。他将两个三极管串联,以组成一只等效的新的三极管。这只等效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是原二者之积,因此它的特点是放大倍数非常高。达林顿管的作用一般是在高灵敏的放大电路中放大非常微小的信号,如大功率开关电路。在电子学电路设计中,达林顿接法常用于功率放大器和稳压电源中。

3. 达林顿晶体管阵列驱动

ULN2004是七重达林顿晶体管阵列。输入电压 6V - 15V,用于CMOS,PMOS电路。输出500ma,50V。

4. 达林顿阵列芯片

  【达林顿阵列的四种接法简介】

  NPN+NPN,PNP+PNP,NPN+PNP,PNP+NPN. 前二种是同极性接法,后二种是异极性接法。将前一级T1的输出接到下一级T2的基极,两级管子共同构成了复合管。另外,为避免后级T2管子导通时,影响前级管子T1的动态范围,T1的CE不能接到T2的BE之间,必须接到CB间。以NPN+PNP为例。设前一三极管T1的三极为C1B1E1,后一三极管T2的三极为C2B2E2。达林顿管的接法应为:C1B2应接一起,E1C2应接一起。等效三极管CBE的管脚,C=E2,B=B1,=E1(即C2)。等效三极管极性,与前一三极管相同。即为NPN型。 PNP+NPN的接法与此类同。

5. 达林顿管电路图

一般情况下,功率放大器里面有许多的电子器件。例如:二极管、三极管PNP和NPN型、电阻(R)、电容C等等。R7 370 应该是 R7电阻,阻值为370欧姆。

自己找电路图如果是自己动手准备做功放准备学习的话,比较麻烦,耗时较长,里面可以学到许多电子知识:整流桥、变压器的使用等等。下面这个是一个简单的功放电路的原理的讲解:

由VT1、 VT2组成差动放大电路,每管静态电流约为0.5mA。R3为VT1的集电极负载电阻,VT1与推动级VT4之间为直接耦合。输出级由两只型号相同的 NPN型大功率晶体管VT5、VT6组成,而没有采用互补对称推挽电路。输出管VT6对于负载(扬声器)来说是共发射极电路,而VT5则是射极输出电路,因此是不对称放大。但实验测试表明,整个放大电路在取消C大环负反馈(将R5短路)时的开环失真却很小,而且主要是偶次谐波失真。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推动级电路。推动电路是本机最具特色的电路,它的作用和效果与传统的RC自举电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VT4为集-射分割式倒相电路,分别由其集电极和发射极输出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信号。VT4对于输出管VT6来说为射极输出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从VT4集电极输出的信号通过交流电阻很小的发光二极管VD1,加到输出推动管VT3的基极。VD1的正向导通压降约为1.9V左右,可看作一个噪声很小的稳压二极管,它使得VT3的发射极电阻R7两端的直流电压UEC基本不变,约比VD1的稳压值小0.7V。对交流信号而言,R7是与VT3的发射结电阻相并联的。VT3和VT5组成同极性达林顿式复合管。因此推挽放大的上臂是由一级共射放大电路(VT4)和二级射极输出电路(VT3、VT5)构成的,而推挽电路的下臂是则由一级射极输出电路(VT4)和一级共射放大电路(VT6)构成,可见是不对称的推挽放大电路。故在选择放大管时,这几只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也不必配对。这一点在工厂大批量生产时尤为重要,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该样机各管β值如下:β1=β2=110, β3=50,β4=90,β5=70,β6=90。也就是说,要把β值较大的管子优先安排为VT4和VT6。该功放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504,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由R4和R5决定,约为15.7。甲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理论最高效率为50%,该样机实测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1V,折合成输出功率约为15W(8Ω),静态功耗约为40W,因此最高效率为37.5%。当无信号输入时,效率为零,40W功率几乎全部消耗于两只输出管上,因此要加上足够面积的散热器,并且保证通风情况良好。

功放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给你推荐首先购买一些功放模块,供电后连上喇叭,先试着了解一下原理后,自己再动手亲自做。下面是小编给你的一个15w的小型功放模块的搭配:

(1)功放模块

(2)电源的选择:由于这个功放模块是9v----15v的直流电源供电,因此一般家里的路由器的电源都是12v,有的话这个即可,没有的话淘宝上买一个也行,一般都是10---30价格不等,主要是供电电流的大小不同。

(3)音响喇叭的选择,根据功放模块的选择的功率大小为15w,所以;喇叭选择一个15W左右的即可,如果喇叭功率过大的话声音会比较小。如果预算较少的话,可以选择一个音质一般的

如果想使用低音效果和外观比较漂亮的可以选择车载低音效果更佳强烈的。

(4)音频线的选择,普通双公头的音频线一根。

(4)最后将以上配件DIY调试好以后,将音频线插入手机,功放模块正常供电后即可播放喜欢的音乐。

6. 达林顿晶体管

普通达林顿管内部由两只或多只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复合而成,其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检测时可使用万用表的R×1k或R×10k档来测量。

7. 达林顿管阵列

同型号的中外不同厂家产品,性能参数一般是基本相同的。

但反过来不同厂家的性能参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管子却不一定是同一型号。例如ULN2003A和MC1413都是同样的达林顿管阵列,两者参数完全相同,但有的厂家产品叫ULN2003A,有的厂家产品却叫MC1413。类似的情况很多。

8. 达林顿管属于什么器件

8050三极管作用:三极管8050是非常常见的NPN型晶体三极管,在各种放大电路中经常看到它,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高频放大。也可用作开关电路。

三极管管脚识别方法:

(a) 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管子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 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 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管子为PNP型三极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如 8050,9014,9018。

(b) 判定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型三极管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用手捏住基极和假定集电极(假定剩下的两极任意一个为集电极、一个为发射极),黑表笔接触假定集电极,红表笔接触假定发射极指针有较大偏转则假定正确,反正错误。进一步验证,替换假定集电极和假定发射极,重复操作,两次中指针偏转较大的假定正确;npn型红黑表笔相反。

资料扩展

不拆卸三极管判断其好坏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管子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如果是像8050 ,9014一样NPN的用万用表检测他们的引脚,黑表笔接一个极,用红笔分别接其它两极,两个极都有5K阻值时,黑表笔所接就是B极。这时用黑红两表笔分别接其它两极,黑表笔所接那个极和B极,表指示阻值小的那个黑表所接就是C 极。(以上所说为用指针表所测,数字表为红笔数字万用表内部的正负级是和指针表相反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