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功能纺织品的历史(丝织品的发展历史)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4 12:30   点击:2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丝织品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2. 我国丝织品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旳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响应,中欧班列的运营,中欧投资协议谈判成功,东南亚自贸区的签订,现在中国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中国第一的贸易伙伴。

3. 我国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黄帝之妻嫘祖——先蚕娘娘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待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嫘祖便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驯育野蚕。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历朝历代都有王后嫔妃祭先蚕的仪式。

在江苏苏州盛泽镇现仍存有一座建于清代道光七年(1827年)的先蚕祠,是目前仅存的祭祀蚕桑文化的祠庙,但也说明至少在清代晚期都还有祭祀先蚕祠的遗风,一直到1949年以前,还能在很多养蚕区看到一些跟先蚕祠近似的蚕神庙,但也供奉着“先蚕”嫘祖。在苏州的祥符寺巷还有一座嫘祖庙,是苏州丝织业祭奠祖师轩辕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的地方。

2

在苏州的民间传说中,嫘祖成了轩辕黄帝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被民间蚕农亲切地称为三姑娘。传说轩辕黄帝在天庭十二神兽帮助下,发明了织丝的织机,又从三姑娘梳头的篦子上得到启发而发明了筘篾,使经线在织造过程中不再被割断。这些传说正如其他农业的发明一样,将其归功于史前时期一两个英雄人物身上,虽然无据可查,但也保留了一部份史实。

3

《搜神记》(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晋代干宝著)中还有一则关于蚕桑起源的神话,颇为动人心魄:

相传古时候蜀地有父女二人,父亲外出打工,留下女儿在家养马。久之,女儿思念父亲,对马戏言如能找回父亲,就嫁给它。那马听后竟挣脱缰绳而去,历经坎坷终于寻到父亲,并望着家的方向悲鸣不已,父亲大为惊奇,知家中有事便骑马回到家中。马回到家后就不肯吃食,每见女儿出入都要击蹄,父亲觉得奇怪,便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如实相告。父亲认为此事有辱家门,遂用箭将马射杀,并将马皮晒在院中。

这故事慢慢传了开去,有一天,女儿和邻家女友又来到马皮前嘲笑:“你一个畜生为什么要娶一个女人呢?招此杀身之祸,何苦?”谁知话音刚落,马皮突然飞起,将女儿席卷而去。父亲四处寻找,数天后才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她们,女儿和马皮同时化为了蚕,生息于树上,其茧又厚又大。邻家女友便取下一些来饲养织丝,养蚕织丝由此而来。

4. 丝织品的发展历史简述

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5. 中国丝织品发展史

1、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

3、帛书

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

5、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

6、平版印刷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7、口袋书

指开本小于小32开,印张大致不超过10个印张的书。口袋书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

8、电子书

单纯文字形式的书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此,CHM和HLP格式的电子书应运而生。

6. 丝织品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丝绸的历史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7. 中国丝织品历史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简单地说:

历史地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汉唐的兴盛。

作用:在历史上对商品、文化、宗教思想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8. 中国纺织品发展史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邮政编码:712000,电话区号:029.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嵕山南, 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 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 0119平方千米。辖秦都、渭城2个区,兴平市一市,旬邑、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4万人。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气候: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 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别注入泾渭两条动脉。

矿藏: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陶土、铁矿石、大理石等1 6种。市区北部属渭北“黑腰带”的一部分,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为陕西第二大煤田。中部石灰石储量40亿立方米。

经济: 有耕地41.54万公顷,是陕西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全市有9个省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6个国家级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人均产粮居陕西之首,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多公斤。多种经营已形成以棉花,苹果、烤烟、蔬菜、笼养鸡、生猪等产品为主的1 5个商品基地。尤其是“红富士” 苹果等新品种多次获国家和省优质果品奖。大力发展礼泉短富、皇家嘎拉、美国8号等优质品种。美国已在泾阳、三原、礼泉、永寿建立了200公顷开发示范园。境内动物以家畜家禽为主,是关中驴、秦川牛的主要产地,奶山羊发展较快,已成为陕西奶山羊基地之一。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林木总蓄积量为456.5万立方米。11.5万公顷草场。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品种达626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

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I/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

交通: 陇海铁路贯通东西,咸(阳)铜(川)、西(安)韩(城)铁路与陇海线在此交汇;西(安)兰(州)、211国道、咸(阳)宋(家川)、西(安)宝(鸡)、西(安)铜(川)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县县、乡乡实现了油路化。已建成的西安至天水、西安至铜川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几千年的“咸阳古渡”已被横跨渭河的铁路和公路大桥代替。国内第四大机场有国际、国内航线80多条。

名胜古迹: 全市文物景点5000多处,国家级文物12处,省级73处。乾陵举世闻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夫妇皇帝唐高宗李治和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还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等。咸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咸阳主要旅游景点:乾陵 ·沙河古桥风情园 ·咸阳博物馆 ·渭滨公园 ·茂陵博物馆· ·大地原点 ·三原城隍庙 ·昭陵 ·五陵原·后稽教稼台 ·郑国渠 ·北杜铁塔 ·崇文塔 ·长陵 ·咸阳石门山 ·彬县大佛寺石窟 ·开元古塔 ·懿德太子墓 ·彬县大佛寺 ·昭仁寺 ·甘泉宫遗址 ·爷台山 ·永泰公主墓 ·黄土民俗村 ·凤凰广场 ·汉阳陵 ·乾陵博物馆 ·中华广场 ·唐家大院 ·咸阳湖

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

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此,改为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次畿。五代、宋、金皆称咸阳。元初,一度将咸阳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在秦都区所在地。明、清均称咸阳,属西安府管辖。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直属陕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后,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将咸阳县的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归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一九五三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将咸阳县并入咸阳市。一九六一年一月曾将兴平、周至、彬县划归咸阳市管辖。一九六一年十月复置咸阳专署,四县划出,咸阳市仍归咸阳专署。一九六六年七月改属西安市。一九七一年十月咸阳市复属咸阳地区。一九八四年五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市易名秦都区。

[铁虎网]历史名人

〖刘古愚〗(1843~1903)

〖杨双山〗(1687~1758)

〖王徵〗 (1571~1644)

〖胡登洲〗(1522~1597)

〖康海〗(1475~ 1540)

〖马理〗(1474~1556)

〖王恕〗(1416~1508)

〖王重阳〗(1112~1170)

〖杨良瑶〗(736~806)唐代外交官。咸阳泾阳人。少时以节义为志行,长大后以忠勇为己任。唐肃宗永泰元年(765),奉命说服在慈隰一带叛乱的狼山部落;代宗大历六年(771),宣慰安南、广府,不辱使命;德宗兴元元年(784),赴回纥求师成功,挽救了唐王朝的危局。贞元元年(785)四月,受命出使黑衣大食(西亚一带),成为我国第一位航海抵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回国后受命主持修葺历代唐陵,参与洛阳平叛。

〖李靖〗(571~649)

〖牛弘〗(543~610)

〖苏蕙〗 生卒年不详。

〖马超〗(176~222)

〖马钧〗 生卒年不详。

〖赵岐〗(108~201)

〖马融〗(79~166)

〖贾逵〗(30~101)

〖班昭〗(49~约120)

〖班超〗(32~102)

〖班固〗(32~92)

9. 纺织品的发展史

1845年英国纺织品商人查尔斯.费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移居巴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沃斯看到了为他的服装面料创造需求的可能性。这是西方世界进入现代服装业的雏形,在此之前,富有的女性雇佣裁缝为她们量体裁衣,一切关于风格的创新都发展缓慢。

沃斯开始为他的妻子和其他年轻女性制作风格别致的长裙,再请她们在公众场合展示这些衣裙以博取关注——这是时装周的最初原型。通过这一活动,沃斯立即名声鹊起,当时的消费者大都是地位尊贵的女士,甚至包括法国皇后欧也妮。

高级时装的诞生

由于沃斯的成功,市场上很快的出现了其他设计师的模仿,至此,高级时装诞生了。

沃斯的两个儿子也加入了家族的生意,1868年加斯顿(沃斯的其中一个儿子)参与了时装设计师行业协会的建立工作。这个协会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巴黎时装企业联合会",是规范行业的权威机构。行会认定的高级时装设计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巴黎设有作品陈列或工作室,至少有15名雇员,有用使人顾客群并且每个工作室至少有1-3名试装模特,每年举办两次包含至少35套日装和晚装的发布会——Haute Couture Fashion Week系主要活动。

成衣的兴起—Ready-to-Wear

直到二战前,巴黎服装业在西方世界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从巴黎购置时装再进行仿制成为业界的标准操作流程。纳粹占领法国期间,许多高级时装设计师坚持营业,以提升士气和解决就业问题。但最终还是迫于战争形势被迫同世界其他地区中断了联系,其他地区的时装行业只得依靠本地有才华的设计师满足市场需求。

基于客观环境,这时在美国,针对本土的消费者,需要消化及改造法式风尚,此时,讲究实用性摈弃过分复杂的元素的美式风格应运而生,在没有了巴黎时装的影响下,新兴的美式审美开始强调成衣的混合搭配。相比巴黎风尚,美式风格显得极为随意,并以休闲运动感而著称。纽约时装周是战后率先举办的国际性时装周。

高级时装与实用的平衡

二战结束后,巴黎重回时装界潮流引领的影响力地位,然而,成衣凭借快节奏的优势受到持续的欢迎。至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强调朝气与活力的趋势变化,由于经济受到战争重创,社会资源极度匮乏,一个现代主义概念催生了抛弃浮华夸张的古典风格,推崇简约中性的风格,高级时装逐渐开始失势,取而代之的是发展迅速的成衣业。

对于"巴黎时装企业联合会"而言,"Pre-a-porter"即成衣的法语表述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概念。许多设计师选择同时制作高级时装和成衣,因为单纯依靠前者创造力润越来越困难。"巴黎时装企业联合会"禁止成衣设计师申请入会,不允许她们获得严格意义上的"高级时装设计师"的身份认证,除了对"高级时装"品质的保护之外,还有革新、专属性、技巧等因素不再被成衣设计师所重视的原因。事实上,设计师继续制作高级时装是出于希望创新的诉求,也是为了使高级时装制作技艺得意流传。

时装之都的国际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就是软实力亦是财富之源。"时装之都"一词的由来是为了表彰几个为时装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赢得该殊荣的米兰凭借的是高超的印花技艺、优质的羊毛面料、明艳的色彩、精准的剪裁以及华丽的手工技艺。伦敦时装由于兼具两面性即保守主义与具有震撼感的先锋主义。伦敦催生了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貌的艺术风格,并始终与业内传奇"英国裁缝街"(Savile Row)紧密联系。纽约则是因为整体简约的休闲运动风格著称,体现在畅销、实用的日常着装。巴黎则延续着高级时装风格风向标的路线,位列四大时装周之首的地位,起着激发创造力的创意引领角色。虽然"巴黎时装企业联合会"被迫承认高级定制工坊可以设立在巴黎以外的其他城市,但这些几乎没有削弱巴黎作为时装之都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高田贤三、三宅一生等一众日本顶尖设计大师的进军巴黎时装界,无可避免的改变了国际时装格局, 带来了关于轮廓、形象美学的新理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日本设计师对一展头角的比利时设计师产生了意义深渊的影响,后者对当代时装涵义的理解又随后影响了四大时装之都: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

时装业的营销手段

20世纪的60-90年代,设计师被允许进行以特许经营的营销手段开张时装和副线产品的销售活动,这一举措使得时装业以成倍数的规模扩张。由于初期的特许经营设计师缺乏经验,在注重盲目扩张及漠视品牌知识产权等问题,造成了很多设计师丧失品牌控制权的案例比比皆是。特许经营的萌芽初期产生于20世纪早期美容产品和香水的生产领域,时至今日才被广泛接受。设计师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制作生产出售各式各样的产品,从中分得可观的利润。在商业运作过程中,缺乏重视品牌价值以至于失去了品牌控制权,更有应授权产品的品质低劣至使品牌名誉受损。后期,在加强了之前缺乏的经验,在完全掌握品牌控制权之下,不断完善了特许经营的规则,以确保设计师品牌的健康成长。

高超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广告技巧,帮助设计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每年两季的高级定制及成衣发布秀就是最具设计师影响力的表现机会,只要在时装周上的设计师设计被行业、消费者喜爱,就标志着该设计师将成为世人瞩目的明星。因此,时装周就是所有设计师极尽所能展示创意天分的战场,一旦成绩突出,就马上会被诸如LVMH这样大集团盯上为之提供开发市场的全方位支持,使之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品牌,品牌授权将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国际市场动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装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影响力,一夜之间就能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家喻户晓。因此,全球市场出现了无以计数的各种时装周,但是与四大时装之都的全球影响力却是天壤之别。原本上世纪90年代能够挤进第五位的日本时装周也是因为近些年的不济而落得终被淘汰的地步,每年也只是一些一线大牌为了维护日本本土上流社会的客户而不得不将某一季的新款发布安排在日本东京举行。对于时装业而言,创造力的持续能力是唯一检验设计师的标准,而创造力的产生并非孤立存在的事物,它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而这些是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老牌国家的优势,设计师整体品位及美学修养强于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时装业的前景

基于对整个现代服装业的发展史的了解,国内设计师如何把握网络时代强大的传播能力的优势将自身品牌进合理的规划。汲取时装之都的先进经验,能很好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避免片面的、狭窄的视野造成的创意局限,广泛的涉猎艺术、文化、历史、美学音乐等知识,以达到跨领域艺术的知识为自己随时提供灵感支撑。时装公司的艺术总监绝不是只会画图的服装设计师,需要极高的艺术造诣,既不能让纯艺术占据了服装的功能性,也不能让设计沦为平庸的地步,这需要非常好的平衡能力。因此,学习国际著名的设计师的经验便是快速掌握技巧的方法,例如Tom Ford的设计就能恰如其分的平衡艺术与平庸之间的比例,使得其设计风格始终保持高雅、性感、张力以及活力的独特风格。我们也会持续的给大家分享影响现代时装界的世界级大师的成长经历,以达到帮助致力于成为优秀设计师的朋友了解更多的行业资讯。

*Betty Hsu Background Tips: 服装设计专业,英国游学,辅修大众传播。时尚及生活方式新媒体主编,时尚美学评论人,品牌策略、分析及管理顾问,常年专注于研究欧美时装周近百余品牌设计风格。分别在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开设InBrand专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