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耙式干燥机供应商(耙式干燥机结构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11:50   点击:1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耙式干燥机结构图

盘式连续干燥机是一种高效的传导型连续干燥设备,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热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小、配置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操作环境好等特点。

不需配备喷雾干燥所必须配置的旋风除尘器,不使用热风作为加热介质,因此,不会发生因热风和粉尘分离不好随尾气夹带造成的产品损失。新型盘式连续干燥机广泛适用于化工,医药,农药,食品、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干燥作业。盘式连续干燥机工作原理:湿物料自加料器连续地加到干燥机上部第一层干燥盘上,带有耙叶的耙臂作回转运动使耙叶连续地翻抄物料。

物料沿指数螺旋线流过干燥盘表面,在小干燥盘上的物料被移送到外缘,并在外缘落到下方的大干燥盘外缘,在大干燥盘上物料向里移动并从中间落料口落入下一层小干燥盘中。

大小干燥盘上下交替排列,物料得以连续地流过整个干燥器。

中空的干燥盘内通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形式有饱和蒸汽、热水、导热油和高温熔盐,加热介质由干燥盘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导出。

已干物料从最后一层干燥盘落到集料盘,最后被耙叶移送到出料口排出。

湿份从物料中溢出,由设在顶盖上的排湿口排出,真空型盘式干燥器的湿份由设在顶盖上的真空口抽出。

从底层排出的干物料可直接包装。通过配加翅片加热器、溶剂回收冷凝器、袋式除尘器、预干燥机、引风机等辅机,可提高其干燥的生产能力,干燥膏糊状和热敏性物料,可方便地回收溶剂,并能进行升温、冷却、煅烧、升华、热解和反应操作。

2. 耙式干燥机型号

首先,从加料口加入待干燥物料,随后开机,在开机后,首先需要打开真空泵对耙式干燥机内腔体进行抽真空,时刻关注真空度,待达到0.03Mpa左右时可开启加热,向夹层内通入热介质。

这个顺序一定不可搞错,如果按先升温加热再抽真空的步伐操纵,加热的空气被真空泵抽出去的时候,会导致真空泵温度过高,大大影响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损毁。

更重要的是,由于真空耙式干燥机内部完全密封,如先加热,则空气膨胀无法排出,干燥机内部压力增大,虽然耙式干燥机采用加强结构,但极端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的。这是安全操作规则所不允许的。 之后就可开启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

3. 耙式真空干燥机结构图

1、做好磨合后对设备的清洗、润滑、紧固,更换或检修故障零部件并进行调试,使设备进入使用状态。

2、作好并整理设备几何精度、加工精度的检查记录和其他机能的试验记录。

3、整理设备试运转中的情况(包括故障排除)记录。

4、对于无法调整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设备设计、制造、运输、保管、安装等方面进行归纳。

5、对设备运转作出评定结论,处理意见,办理移交的手续,并注明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和日期。

4. 耙式干燥机原理

PLG系列盘式连续干燥机工作原理:

  湿物料自加料器连续地加到干燥器上部层干燥盘上,带有耙叶的耙臂作回转运动使耙臂作回转运动使耙叶连续地翻抄物料。物料沿指数螺旋线流过干燥盘表面,在小干燥盘上的物料被移送到外缘,并在外缘落到下方的大干燥盘外缘,在大干盘上物料向里移动并从中间落料口落如下一层小干燥盘中。大小干燥盘上下交替排列,物料得以连续地流过整个干燥器。中空的干燥盘内通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形式有饱和蒸汽、热水和导热油,加热介质由干燥盘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导出。已干物料从后一层干燥盘落到壳体的底层,后被耙叶移送到出料口排出。湿份从物料中逸出,由设在顶盖上的排湿口排出,真空型盘式干燥器的湿气由设在顶盖上的真空泵口排出。从底层排出的干物料可直接包装。通过配加翅片加热器、溶剂回收冷凝器、袋式除尘器、干料返混机构、引风机等辅机,可提高其干燥的生产能力,干燥膏糊状和热敏性物 料,可方便地回收溶剂,并能进行热解和反应操作。

5. 干燥机结构简图

展开全部

1、原料配料: 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备(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土壤检测结果)。

2、原料搅拌: 将配好的原料搅拌均匀提高肥料颗粒整体的均匀肥效含量。

3、原料造粒: 将搅拌均匀的原料送入造粒机造粒(可用转鼓造粒机,也可选用挤压造粒机)。

4、颗粒烘干: 将造粒机造好的颗粒送入烘干机,将颗粒内含的水分烘干,增加颗粒强度,便于保存。

5、颗粒冷却: 烘干后的肥料颗粒温度过高,易结块,经过冷却后的,便于装袋保存,和运输。

6、颗粒分级: 将冷却过后的颗粒分级,不合格的颗粒经粉碎重新造粒,把合格的产品筛分出来。

7、成品薄膜: 将合格的产品进行涂衣包膜增加颗粒的亮度与圆润度。

8、成品包装: 将包过膜的颗粒也就是成品装袋放在通风处保存。 ( 1 )管式反应器技术

本套 NPK 生产装置是嵩山重工引进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挪威海德鲁( Hydro )公司“管式反应器”专利技术,包括硬件和工艺软件包。该专利技术较传统的中和反应槽 + 氨化粒化工艺,在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其特点是:

●造粒工艺先进

根据复合肥产品养分要求,经过微机配料计量的各种液、固原料在造粒机及管式反应器中经化学反应合成复合肥料, 在氨化粒化器中被连续包裹,而获得完全球形的粒子, 各种养分比例即可达标,而且稳定、有保障。

●产品颗粒养分等量均衡

由于是化学合成造粒,因此颗粒肥料的养分含量都是与标识相同,都能按一定比例同时给作物提供氮磷钾和其它养分,确保作物均衡生长。

● 产品物理性状好产品颗粒大小分布均匀, 90% 是粒径在 2-4 mm 的颗粒;颗粒强度高,流动性好,在运输、贮存和堆放时不易破碎。 化工部第三设计院在工程化设计中还融入了法国 AZF 公司和西班牙 INCRO 公司的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了装置设计性能。

( 2 )熔融尿液造粒技术

● 装置采用 熔 融尿液造粒技术 , 一方面可满足生产各种高氮养分复合肥要求;另一方面亦可进一步提高造粒质量,使肥料颗粒氮素养分更加均衡,表面圆滑、光泽度高。

( 3 ) DCS 控制技术

● 根据本装置的生产特点,设置磷酸、 NPK 控制室,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 (DCS) 。通过全过程动态画面对磨矿、磷酸、硫酸 / 磷酸罐区、 NPK 等装置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在控制室的 CRT 上能够显示各类工艺参数和机泵的运行状态;对于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控制,对主要机泵的开停可在控制室进行;利用 DCS 的强大功能能够定时或及时打印多种规格的生产报表;可以及时显示参数越限、生产事故或系统故障;能够存贮、显示历史趋势,并提供丰富的操作指导信息;易于操作和维护

DCS 操作站主要功能 :

· 工艺参数的显示及越限报警

· 对控制回路能方便地进行操作,如调整设定值

· 重要参数的实时记录和趋势记录

· 运转设备的操作和显示

· 阀门的开关操作和位置显示

· 系统故障自诊断

· 工艺流程画面显示

· 控制回路的画面显示

· 定时打印报表

DCS 控制技术 生产装置在原料配料、生产过程调节控制等全过程均采用了 DCS 微机控制技术,显著减少由于人工或机械计量配料不准,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养分比例偏差大、生产操作不稳定的现象。确保了装置生产稳定,产品养分比例精确、达标。

( 4 )涂膜包裹技术

装置涂膜包裹系统采用最新科研成果—活性包裹剂,并选用优质包裹粉料,可使产品经涂膜包裹后,能有效防止吸潮和颗粒彼此粘结结块,流动性好,便于施肥操作,且外观质量进一步提高,满足用户不但要求内在质量达标,亦追求外在美的质量要求。

上述两项技术——磷铵料浆和熔融尿液双喷浆造粒技术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同类装置中独有的。 20 万吨 / 年复合肥装置于 2001 年 4 月投产,经一年多的生产实践摸索,生产水平已逐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产品出厂后存在结块现象;装置储存成品量约 5000 吨,相当于约 7 天储存量。随着产量逐步达产达标,产品库存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结块和库存容量偏小问题,经反复讨论研究,拟建设成品散装库房及配套设施。目前在国内市场除中阿撒可富拥有该建设外,我公司是国内第二家投资建设,总项目投资总额 209.07 万元。 该散装库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 增加库容

散装库较原袋装库库容由 2000 吨增加至 4030 吨,增加 1.0 倍;新增简易袋装成品库 864m 2 ,增加储量约 900 吨。储存天数由 3 天提高至 8 天。

● 均化养分

由于原料计量偏差,操作中的人为因素等,产品养分出现瞬时波动是经常发生的,但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平均的,因此进入散装库后经再混和,可以起到缓冲波动,均匀养份的作用,保证出厂产品养分均衡达标。

● 减少产品的结块

由于复合肥在储存期间,继续有物理化学反应,有盐桥产生,在包装袋中易结块,进入散装库后开放式堆放,残留水分容易逸出,且盐桥易在均化混和中破坏,因此产品经散装库堆放均化后可大大减少结块现象。

● 减少转运次数,降低转运费用

由于散装库将成品由袋装改为散装,因而可以做到包装后及时出厂,减少或避免二次转运,降低转运成本。

● 减少包装班次,提高包装效率

因包装机包装能力较小时产量为大,采用散装库后可充分发挥包装机能力,集中包装,可将包装班次由三班改为二班,提高包装效率,降低包装费用。

● 均衡品种生产 采用散装库后,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要,包装出厂不同规格产品,可减少品种频繁更换对生产影响。

● 提高包装产品外观质量

散装库可在相当大程度上做到包装后及时出厂,避免袋装贮存后的陈旧感,利于产品外观形象。

装置改造

● 溶解:通过填充料的精选与合理配比,并在较难溶的品种上适度添加促溶剂,现产品溶解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 板结:

a : 2003 年度装置大修,公司通过咨询国内磷复肥专家 , 并参照国内同期装置产品二次干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水份 1 . 2% 以下,有效控制游离水引起产品盐溶解,行成晶桥,易形成二次结晶;

b :配合福州大学催化剂研究中心,将最新研制出的新型活性包裹剂(表面活性剂)在装置生产产品中进行试验验证工作,阻止表面结晶。试用后,通过叠包试验及板结模拟装置跟踪试验,板结率都在 10% 以下,即物料呈流动状态,效果显著;

c :改造包裹设备装置:产品包裹后进入散装库,在包装时易破坏表面包裹膜,采用包装前包裹可消除此不利因素;包裹过料更稳定,喷油量恒定,可起到较好的包裹效果;

d :添加包裹粉:选用液蜡石粉、滑石粉等惰性物料,表面形成隔离膜,减少物料相互接触。通过上述采取的措施,目前板结现象已得到显著改善。

● 色差:

a :精选原辅材料并稳定货源和供货渠道,主要是 MAP 、 K 2 SO 4 、填充料。

b :通过添置色度检测仪器,加强对影响色差的原材料进货关,制定供应指标,提出供货指标要求,严把原材料进货检验关;

c :通过对色度有差异的原辅材料进行了合理配料,确保出厂产品的色度趋于一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