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隧道炉炉体结构(隧道式窑炉原理与结构)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2 12:59   点击:1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隧道炉炉体结构

800度隧道炉用电产生的热风循环来加热。

隧道炉(食品加工类)是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完成食品烘烤的隧道式机械设备。该烤炉炉体一般很长,最小6米,长至60~80米。烘烤室为一狭长的隧道,宽度一般为80cm到140cm。隧道内有一条连续运转的输送系统。

2. 隧道式窑炉原理与结构

隧道窑窑炉的预热段是不可缺少的一段窑炉工艺段,是整体窑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段的窑体布置结构与预设的烧成气氛参数对整个窑炉的温度曲线和烧成气氛曲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多孔砖的烧成为例来说明此问题:需要烧成的坯体虽然经过了干燥窑干燥,但坯体中的游离水与结构水仍大量存在,窑炉的烧成工艺决定了此部分水需要在经过预热带时大量排出。坯体在预热带内是一个升温至烧成温度,度与多孔砖来说,一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在此升温过程中,对多孔砖制品来说需经历几个较为重要的温度点或段,比如在573摄氏度时,是石英晶型转换点,在此温度点时,如果温度不够稳定或升温过快,制品容易出现裂纹;在6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时,制品还容易出现急剧膨胀,若此时温度不够稳或提升温度速度过快,也容易出现裂纹断裂等缺陷。因此,为了保证多孔砖制品的质量,对预热带的温度进行干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若此段内的控温措施不当,或是对窑断面上下温差的影响因素不能尽量消除,就会出现多孔砖制品质量下降,烧成周期边长,相应的产量下降,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与能源效益。

当然,对于整个隧道窑的预热带来说,其温度的变化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本文仅对部分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 坯体码放密度对温度的影响

1.1 窑内气流分层

一般来说,在窑炉预热带,多孔砖砖坯的行进方向和从高温带过来的高温烟气方向是相反的,这既是工艺的决定也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方法,是比较科学有效的。经过干燥后的坯体进入烧成窑后,从烧成带过来的高温气体对这部分坯体进行加热,此部分高温烟气温度是从烧成温度逐渐递减的,其行进路线大方向为向窑头方向前进,主要通道是坯体与窑吊顶之间、坯体与窑墙墙面之间、窑车上坯体之间以及窑车之间的空隙。又因为热气上行的特性,温度较高的气体主要停留在坯体与窑顶吊顶之间的空隙中,而较低温度的烟气则处于窑车台面附近,造成了气体上下温度不一致,形成烟气的温度分层现象,形成温差,不利于坯体的预热除水。实际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窑炉的结构形式来避免温差过大,实际生产中,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少此情况发生,在次不再一一赘述。

1.2 窑内气流速度不均

在隧道窑断面上,高温烟气通过不同的空隙从烧成带向预热带方向移动,但不同的空隙对此部分气体产生的阻力是不同的,比如坯体与窑炉吊顶之间的空气往往比较大,也就是说高温烟气通过此处时,其阻力小,速度相应会较快

3. 隧道炉工作原理

保持恒温的方法为:

涂装隧道炉前,活塞杆表层应干净整洁,无废植物油,活塞杆金属材料体应加热,加热温度必须适中均匀,以满足要求

4. 隧道炉结构图

食品隧道炉自动回盘的机器原理:

它是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完成食品烘烤的隧道式机械设备。该烤炉炉体一般很长,小6米,长至60~80米。烘烤室为一狭长的隧道,宽度一般为80cm到140cm。隧道内有一条连续运转的输送系统。食品烤制时,食品通过输送链板、钢带或网带与电热元件或直燃燃烧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完成均匀烘烤和输送的工作。这类烤炉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烘烤品质稳定。

5. 隧道炉炉体结构形式有哪三种

工作耐温200℃,温度均匀性±5℃。

IR隧道炉即红外线隧道炉,隧道炉(食品加工类)是通过热的传导、对流、辐射完成食品烘烤的隧道式机械设备。该烤炉炉体一般很长,最小6米,长至60~80米。烘烤室为一狭长的隧道,宽度一般为80cm到140cm。隧道内有一条连续运转的输送系统。

食品烤制时,食品通过输送链板、钢带或网带与电热元件或直燃燃烧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完成均匀烘烤和输送的工作。这类烤炉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烘烤品质稳定。该隧道炉主要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企业,以大批量连续或间歇烘烤为特征。通常额定功率输入>24KW,由专职人员操作。

6. 隧道窑炉结构示意图

隧道窑、梭式窑、辊道窑的区别:

  1、隧道窑。故名思议,它的窑体像隧道。其实广义上的隧道窑包含辊道窑、台车式隧道窑、推板窑、转盘窑都属于隧道窑的范围。狭义上的隧道窑。仅指台车式隧道窑,但潮式叫法叫推板窑,推板窑是耐火板直接承载在耐高温的导轨上,(如刚王砖导轨或刚玉球导轨能原地滚动)耐火板一块接着一块,由于受耐火板承载推力所限制,一般不长,长则二十米,短则几米,一般烧成高温粉末或特种陶瓷,日产量不大。由于推进器直接推动耐火板前进,叫推板窑。潮州的推板窑是台车式隧道窑。隧道窑由于连续式生产,预热带的热量基本是由烧成带的烟气带来的余热供应,由于窑炉窑壁不像梭式窑,不存在升温再冷却的循环热损失,烧成带的高温烟气余热大部分能利用,故比间隙式窑炉节能效果好。但由于台车还是要经过升温再冷却,浪费部分热量,它的节能效果及温差不及辊道窑。

  2、梭式窑。间隙式生产窑炉,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由于生产的灵活性,现在很多中小陶瓷瓷厂都还采用这种窑炉。但由于是间隙式,窑壁、台车要吸热消耗能量,总的比较起来耗能相对较高,但通过窑炉设计和制造者的努力,比如采用高速燃烧机快速烧成,采用轻质耐火保温材料减少窑炉蓄热,有的快速烧成梭式窑已达到与旧有隧道窑相媲美的节能效果。

  3、辊道窑。是用耐高温的陶瓷棍棒直接驱动耐火板前进,装载产品的耐火板直接承载在棍棒上,又称罗拉窑。最早引进是烧成墙地面砖,没有托板,地面砖直接放在棍棒上,由于在预热、烧成、冷却过程中温差极小,烧成时间从过去用梭式窑、隧道窑烧成的十几个小时,一下缩短几十分钟,故而推广到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随着棍棒质量的提高,从低温型逐步到中高温型转变。由于辊道窑是耐火板直接承载于原地滚动的棍棒上前进,它没有像隧道窑要用一个个台车吸收很大一部分热量,它也比隧道窑的气密性好得多。所以它的节能效果比隧道窑要好,它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烧成高温还原的产品,对棍棒的质量要求较高,采用碳化硅棍棒,可较好地解决1350℃以内的高温陶瓷产品的烧成。但它还没有解决窑变釉,结晶釉的烧成,因为它速度较快。

  以上分析了梭式窑、隧道窑、辊道窑的大致结构及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结构、产量以及经济能力来选用适合自己的窑炉:

  1、对于日产量在20m3以下,且产品种类较多,烧成温度各一,由于其本身产量难以满足隧道窑的生产量,推荐采用快速烧成梭式窑。

  2、对于日产量或大于20m3,但其釉色复杂,如窑变结晶釉需一定的恒温及冷却时间,从建窑经济上的考虑,可采用传统梭式窑或电热梭式窑;如果窑变釉或结晶釉只是部分,可以选用快速窑,快速窑不是只快,也可以慢的。慢,温差可控制很小。但慢的节能效果差。

  3、对温度在1300℃以内,产量较大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卫浴陶瓷,建议采用辊道窑,或大型快速梭式窑。

  4、对产量较大、高度较高、重量较重、温度较高、釉色单一,可选用台车式隧道窑。如高温日用陶瓷,卫浴陶瓷。

  电热窑与燃气窑的优缺点:电热窑由于发热体不产生烟气,在烧成过程中只有坯体本身的挥发物排出,对梭式窑而言窑炉可以很密封,只需几个排气孔,没有烟气带出热量。烧成1200℃以下中低温氧化烧成,现在生产成本较燃气窑低。据测算在电费0.8元/度,液化气价格6.2元/KG,这个比价是一个平衡点。用连续式电热辊道窑烧成1220℃以下的氧化产品,现在生产成本要比燃气辊道窑低15%以上,但要一个200kva以上的变压器、这个投资不小,对变压器容量还有过剩的陶瓷厂,可在预热带或靠近烧成带加装电热线用电热来预热升温,高温带还是用燃气,但电热窑不能烧还原,对烧成1260℃以上对发热体质量要求较高,价格较贵。1280℃以上烧成发热体要用硅钼棒。硅钼棒容易老化、使用寿命不是太长。选用电热窑炉要看电价,平均电价较低的地区可以选用电热窑炉,在电价较高、液化气的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原有窑炉上改装电热是合算的,但要保留原有燃气功能。

7. 隧道炉的特点

工作中一小时消耗电量为一度,它是越来越标量,18KW的输出功率,工作中10小时消耗电量为180度。要测算隧道炉的耗电量,得看它的出厂铭牌,上边写的是多少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