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转式煅烧炉(回转窑式煅烧炉)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23:27   点击:1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回转窑式煅烧炉

回转窑煅烧的工艺流程是:原料进入生料仓后,经充气均化后的生料喂入预热器,回转窑内的生料和热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到达旋风筒后进入分析炉内进行分解煅烧,之后在五级旋风筒煤进行料气分离,物料进入回转窑内接着煅烧,回转窑窑头收的粉尘与出篦冷机的熟料回合,经衬板输送机送入三个熟料库,冷却剂高温的地方热风经部分的摇头罩在窑内的部分作为二次风,进入分解炉的部分作为三次风,冷却机中温段热风入煤磨烘干原煤,剩余的其他经电收尘除尘后排入大气中,对于废气,封过高温风机抽吸,再加上增湿降温后将作为原料系统的烘干热源或经窑尾除尘排出。

2. 回转床式煅烧炉

石灰的理论分解热约6000千卡/千克——一般回转窑的热效率为30%,如果用煤气煅烧,大约1500~2000标米/吨,用60006000千卡/千克煤粉大约0.35~0.4吨/吨。

3. 回转窑焚烧炉

一般吸附的活性碳是可以用焚烧炉处理的,活性炭最好选择是回转窑焚烧炉,若作为危废,后面还有一整套尾气处理,当然热能可以回收。如果不是作为危废处理,用简单的固废炉焚烧,热能回收。一般来讲废活性炭回收厂与多家危废处置单位是长期合作关系,拥有一定量的处置额度,可以联合同一区域其他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集合处置,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废活性炭处置成本。

4. 焙烧回转窑

工艺流程:烘干带--焙烧带--均热带--冷却带。

5. 高温回转煅烧炉

1、目的不同。

煅烧缓和了物质分子结构的内在张力,更加结实。

焙烧是为炉料准备的组成部分。

灼烧是将固体物质加热到高温以达到脱水、分解或除去挥发性杂质、烧去有机物等。

2、使用设备不同。

煅烧:煅烧在工业上使用的设备一般为回转窑等。

焙烧:焙烧的设备一般为固定床、移动床、反射炉、沸腾炉、焙烧炉等。

灼烧:灼烧的设备一般为煤气灯,在实验室中的灼烧一般会用电炉、电加热套、管式炉和马弗妒等。

3、所需温度不同。

煅烧:煅烧在工业上的温度一般都是大于1200摄氏度。

焙烧:焙烧的温度一般在500摄氏度到1000摄氏度之间。

灼烧:灼烧在实验室中的温度温度达1000摄氏度左右。

4、适用不同。

煅烧适于如锤打、扭转和弯曲等处理方式。

焙烧反应以固-气反应为主,有时兼有固-固、固-液及气-液的相互反应或作用。

灼烧在化学实验中灼烧通常除去试样中的有机物和铵盐。

6. 回转窑加热

回转窑的分类:按照外型分分为变径回转窑和通径回转窑,按照用途分可以分为水泥回转窑、陶粒砂回转窑、高岭土回转窑、石灰回转窑等,按照供能效果不同又分为燃气回转窑,燃煤回转窑,混合燃料回转窑。回转窑的工作区可以分为三段,即干燥段、加热段、焙烧段。

7. 回转窑煅烧温度多少

废炉渣钢渣经回转窑煅烧再利用新方案

回转窑新工艺:废炉渣钢渣经回转窑煅烧再利用新方案

回转窑通过钢水中加入三种不同物质造渣,回转窑随着钢水中的不同有害物质可采取一些方法造渣。随着市场对钢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炼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对于石灰在钢水中的熔解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反复试验,石灰回转窑煅烧的活性石灰作为造渣的原料最为合适。本篇报道废炉渣钢渣经回转窑煅烧再利用新方案。

选择在钢水中加入石灰石造渣,从效果上来看要远远好于上面的两种造渣剂。但是,石灰石在遇到高温的时候,它首先发生反应,并且这个反应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就会出现热量分配使用上的混乱,造成碳酸钙分解反应在前,造渣过程滞后,或者是失去了造渣的时间。选择在钢水中加入硅酸盐造渣,一方面硅酸盐可以起到造渣的目的,但是同时它也加大了造渣的数量,为除渣工作增加了负担 。选择在钢水中加入萤石造渣,这个过程中有个不足之处,一方面萤石造渣会增加渣量,另一方面萤石造渣严重侵蚀炉衬。通过在钢水中分别加入石灰石、硅酸盐、萤石造渣,采取过程中的优点,避免过程中的不足。让造渣过程更加有效进行。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熟料强度,节约资源,用干粉煤灰部分替代粘土,用钢渣完全替代硫铁矿渣配料进行生产。钢渣、粉煤灰这两种原料都是经过高温段烧过的工业废渣,钢渣的MgO、CaO含量较高,MgO含量高所形成的低溶点矿物易形成结皮,结皮粘结在窑尾烟室、分解炉下缩口、五级锥体和下料管上。而钢渣中的CaO经高温煅烧其部分已形成硅酸盐矿物,具有较高的活性,易烧性很好。粉煤灰表面活性很大,如果窑尾温度控制不当,很容易过早出现液相,造成预热器结皮或窑内辅窑皮过长。因此在满足生料易烧性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SM值,提高硅酸盐矿物的含量。

液相的多少和大量出现液相量迟早是决定窑皮长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辅窑皮过长,必须保持适当的液相量。从配料方案来看,液相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硅酸率的大小,而液相量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主要与铝率有关。硅酸率高则液相量少,铝率高液相大量出现就迟。因此我们对熟料的硅率、铝氧率做了适当调整,提高了硅率,降低了铝氧率,保证熟料的液相量稳定在25.5±0.5范围内。

8. 回转窑煅烧系统基本流程

原料进入生料仓后,经充气均化后的生料喂入预热器,回转窑内的生料和热气流进行热交换,在到达旋风筒后进入分析炉内进行分解煅烧,之后在五级旋风筒煤进行料气分离,物料进入回转窑内接着煅烧,回转窑窑头收的粉尘与出篦冷机的熟料回合,经衬板输送机送入三个熟料库,冷却剂高温的地方热风经部分的摇头罩在窑内的部分作为二次风,进入分解炉的部分作为三次风,冷却机中温段热风入煤磨烘干原煤,剩余的其他经电收尘除尘后排入大气中,对于废气,封过高温风机抽吸,再加上增湿降温后将作为原料系统的烘干热源或经窑尾除尘排出。

9. 回转窑电炉工艺

所谓转炉炼钢,就是将铁水、废钢等炼成具有所要求化学成分的钢,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目前转炉炼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生产方法

(a)筒球形;(b)锥球形;(c)截锥形

转炉的形状主要有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

转炉炼钢

(1)筒球型:熔池形状由一个球缺体和一个圆筒体组成。它的优点是炉型形状简单,砌筑方便,炉壳制造容易。熔池内型比较接近金属液循环流动的轨迹,在熔池直径足够大时,能保证在较大的供氧强度下吹炼而喷溅最小,也能保证有足够的熔池深度,使炉衬有较高的寿命。大型转炉多采用这种炉型。

(2)锥球型:熔池由一个锥台体和一个球缺体组成。这种炉型与同容量的筒球型转炉相比,若熔池深度相同则熔池面积比筒球型大,有利于冶金反应的进行。同时,随着炉衬的侵蚀熔池变化较小,对炼钢操作有利。欧洲生铁含磷量相对偏高的国家,较多采用此种炉型。我国2080吨的转炉多采用锥球型,对筒球型与锥球型的适用性,看法尚不一致。有人认为锥球型适用于大转炉(奥地利),有人却认为适用于小转炉(苏联)。但世界上已有的大型转炉多采用筒球型。

(3)截锥型:熔池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其特点是构造简单且平底熔池便于修砌。这种炉型基本上能满足炼钢反应的要求,适用于小型转炉。我国30吨以下的转炉多用这种炉型。国外转炉容量普遍较大,故极少采用此种形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