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半自动凯式定氮仪(半自动凯式定氮仪怎么测蛋白质含量)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16:48   点击:1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半自动凯式定氮仪怎么测蛋白质含量

现在不管半自动还是全自动的定氮仪都有这一指标, 也是衡量仪器精度的首要指标, 可以这样理解, 你的样品中比如有100毫克氮, 仪器实际测出来如果也是100毫克,那回收率就是100%,一般现在仪器的误差都会写100%±0.5. 当然基本上厂家都是达不到的,实际回收率可用已知含量的样品测试比对。

2. 蛋白质含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3. 半自动蛋白仪和凯氏定氮仪

1.消解过程中,消解温度过低或者时间不足,样品未完全消解,消化样品时有挂壁现象产生。

2.盐酸或者硫酸标准溶液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溶度不准。

3.凯氏定氮仪蒸馏装置冷凝管或防溅管有破损,产生的氨气泄漏。

4.收集液太少,未能没过接收管出口。

4. 凯氏定氮法测的蛋白质含量偏高是怎么回事

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紫外吸收测定蛋白质含量;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以及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蛋白质含量。

由于食品种类很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又各不相同,特别是其他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的干扰成分很多。而凯氏定氮法因其通用性强,测定费用低,仪器简单,且比较准确。因此常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食品中的氮含量,再由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目前我国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就是通过凯氏定氮法来测定的。在检验食品中蛋白质时,往往只限于测定总氮量,然后乘以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得到蛋白质含量,实际上这样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包括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和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故称为粗蛋白质。

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不法商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向奶制品中加入高含氮量的有机化合物三聚氰胺来提高其产品的“蛋白”含量的。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食品,特别是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这个测定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食品,特别是奶制品中的主要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其他主要成分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都不含氮。因此,应该说目前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采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定食品中总含氮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在理论上并没有错。

但是,如果有人往样品中加入高含氮的其他物质,如三聚氰胺,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高含量。这样,就可以通过向原奶中兑水,把水当作牛奶来卖;向奶粉中添加淀粉等,将淀粉等当作奶粉,甚至婴幼儿配方奶粉来出售。面对这一问题,仅通过建立食品、特别是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是不够的,因为不法分子为了商业利益可能还会“研发”其他高含氮化合物作为新的“蛋白精”来替代受到高度关注的三聚氰胺。

5. 凯式定氮法测蛋白质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3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6. 凯氏定氮仪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

1、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实验费用较低;结果准确,是一种测定蛋白质的经典方法;用改进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可测定样品中微量的蛋白质。 

缺点:凯氏定氮法只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把低价氮氧化并转为氨盐来测定,而不能把高价氮还原为氮盐的形式,所以不可以测出物质中所有价态的氮含量。

7. 自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测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计算公式: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