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轴承沟道磨床设计(轴承外圈磨床)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15 16:07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轴承外圈磨床

1.松开燕尾吊紧块,调整轴承间隙。调整螺母,使主轴用手旋转(此时轴承间隙为0)。

2.将燕尾吊紧块吊紧(吊紧力不宜过大),使轴承在吊紧块膨胀力的作用下扩大孔径,并与轴承座套孔紧密贴合。此时,主轴可以用手旋转。如果它不能旋转或太松动,应重新调整。

3、在磨床主轴前端螺纹上旋入螺母,并用铜等软金属轻击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紧的应力,使磨床磨头轴承外锥与座孔贴合得更好,用手转动主轴应灵活、无异常感觉,否则应重调。

2. 轴承外圆磨床

轴承钢可用——棕刚玉,白钢玉砂轮磨削均可。棕刚玉,白刚玉砂轮,主要成份:AL2O3,91-96%。它的主要特性:硬度高,韧性好,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可以磨削,碳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硬青铜等材质。

一般砂轮磨料的粒度主要与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有关,粗磨时,磨削余量大,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应选用较粗的磨粒。

因为磨粒粗、气孔大,磨削深度可较大,砂轮不易堵塞和发热。

精磨时,余量较小,要求粗糙度值较低,可选取较细磨粒。一般来说,磨粒愈细,磨削表面粗糙度愈好。

选择砂轮硬度的一般原则是:加工软金属时,为了使磨料不致过早脱落,则选用硬砂轮。

加工硬金属时,为了能及时的使磨钝的磨粒脱落,从而露出具有尖锐棱角的新磨粒(即自锐性),选用软砂轮。

3. 轴承内外圈磨加工过程

(1).检查锻件毛坯: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等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

(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切削量按工艺规定执行,切削速度控制在6转/分钟,切削量为9mm~11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少于48小时;

(3).精车:切削速度控制在8转/分钟,切削量为0.4mm~0.6mm;

(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控制在8转/分钟,切削量为0.3mm~0.5mm;

(5).轴承内圈:为防止交叉、三排滚子转盘轴承内圈热处理后变形,车削加工时必须进行成对加工,即滚道背靠背加工,热处理前不进行切断,热后切断成型,轴承内外圈热处理后,进行精车成工序;

(6).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4mm,软带宽度小于48mm;

(7).热后回火:轴承内外圈需在180℃的温度下中频淬火48小时后出炉,以确保内应力的消失;

(8).滚齿、铣齿: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精度等级要达到8级以上;

(9).划线、钻孔:在测量零件的外型尺寸后,按图纸规定进行划线、定位,各孔相差不得大于3%,再对照图纸检测划线尺寸,确保尺寸正确无误后再进行钻孔,分体内套转盘轴承安装孔应组合加工,并使软带相间180度各孔距误差不得大于5%;

(10).粗磨:采用中刚玉、软三颗粒度为38度,大气孔树脂砂轮进行磨削,线速度控制在10转/分钟,最大磨削深度不得超过2mm;

(11).精磨: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光洁度要达到到6级以上;

(12).质检:通过噪声系统进行产品质量和轴承清洁程度检测,噪声检测系统通过噪声室里的信号探头采集数据,之后由网络传输给控制中心,通过测量软件对产品质量及清洁程度进行分析;

(13).防锈入库:将合格产品涂防锈油,进行包装入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转盘轴承加工工艺,改进轴承制作工序,精细把握表面处理,有效保证了轴承的负荷承载能力,极大的降低了轴承高速运转时的摩擦力,减少轴承结构的损耗,保障了轴承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采用噪声系统对产品质量和轴承清洁程度检测进行检测,如果轴承加工装配出现误差、伤痕或内涵杂物会超出轴承固有噪声频率范围,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挑出不合格产品,产品涂油甩干后再次通过噪声系统进行频率比对,挑出涂油不合格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3.本发明每一工序精心调整后,要求明确,操作更简单,更容易入手,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转盘轴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检查锻件毛坯:检查毛坯是否有叠层、裂纹等缺陷,将有缺陷的锻件毛坯件去除,测量毛坯内外径、高度尺寸、计算加工余量,算出车削加工的分刀次数;

(2).粗车:根据车削工艺图纸进行粗车加工,切削速度、切削量按工艺规定执行,切削速度控制在6转/分钟,切削量为9mm~11mm,轴承零件粗车完成后,采用三点支承、平放,放置时间不小少于48小时;

(3).精车:切削速度控制在8转/分钟,切削量为0.4mm~0.6mm;

(4).成型精车:轴承零件最后成型精车时,为防止零件变形,须将零件固定夹紧装置松开,使零件处于无受力状态,车削速度控制在8转/分钟,切削量为0.3mm~0.5mm;

(5).轴承内圈:为防止交叉、三排滚子转盘轴承内圈热处理后变形,车削加工时必须进行成对加工,即滚道背靠背加工,热处理前不进行切断,热后切断成型,轴承内外圈热处理后,进行精车成工序;

(6).表面淬火:轴承滚道表面中频淬火,硬度不低于50HRC,硬化层深度不小于4mm,软带宽度小于48mm;

(7).热后回火:轴承内外圈需在180℃的温度下中频淬火48小时后出炉,以确保内应力的消失;

(8).滚齿、铣齿:对有内外齿的转盘轴承,磨削加工前要进行滚铣齿工序,严格按工艺要求加工,精度等级要达到8级以上;

(9).划线、钻孔:在测量零件的外型尺寸后,按图纸规定进行划线、定位,各孔相差不得大于3%,再对照图纸检测划线尺寸,确保尺寸正确无误后再进行钻孔,分体内套转盘轴承安装孔应组合加工,并使软带相间180度各孔距误差不得大于5%;

(10).粗磨:采用中刚玉、软三颗粒度为38度,大气孔树脂砂轮进行磨削,线速度控制在10转/分钟,最大磨削深度不得超过2mm;

(11).精磨:采用颗粒度48度至52度树脂砂轮磨削,磨削量要小于粗磨加工,光洁度要达到到6级以上;

(12).质检:通过噪声系统进行产品质量和轴承清洁程度检测,噪声检测系统通过噪声室里的信号探头采集数据,之后由网络传输给控制中心,通过测量软件对产品质量及清洁程度进行分析,如果轴承加工装配出现误差、伤痕或内涵杂物会超出轴承固有噪声频率范围,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挑出不合格产品,产品涂油甩干后再次通过噪声系统进行频率比对,挑出涂油不合格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加入噪声检测系统之后,轴承生产合格率比传统工艺合格率上升了13%;

(13).防锈入库:将合格产品涂防锈油,进行包装入库。

4. 轴承端面磨床

我给你个建议吧,关于出件的速度,看看两侧的砂轮是否是同一个方向旋转?(比如,是否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都是逆时针方向)有的工件需要两侧的砂轮必须同一个方向旋转,有的工件却必须往不同的方向旋转才可以啊。

另外,关于两侧磨量的问题,一般是工件入口处,砂轮水平方向的开口角度的问题。

有时候,两侧砂轮的开口角度一样并不是个好事,恰恰有些产品需要一个砂轮是没有角度的,另外一个砂轮进行角度的调整就可以了。

不要灰心,多调试几次就会成功的,祝你早日走出困境。

5. 轴承内圆磨床

  内外圆磨床应该是14系列,他有二种功能。能磨外径,包括圆面和锥面,也可以磨内孔。  磨床:磨床(Grindingmachine)是一种利用磨具研磨工件,以获得所需之形状、尺寸及精密加工面的工具机。磨床的加工动作即为研磨,研磨工作在机械加工中居于首要地位,切削刀具的磨锐及机械零件的精确制造皆有赖于研磨工作,研磨工作也是精密加工的一部份。磨床的作用是进行高度精密和粗糙面相当小的磨削,可进行高效率磨削。磨床能加工淬硬钢、硬质合金等硬度相当高材质,也可以加工玻璃、花岗石等脆度较高的材料。‍

6. 轴承外圈磨加工

轴承生产加工流程如下:

1、套圈的加工过程:轴承内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或管料(有的棒料需经锻造和退火、正火)----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精研或抛光----零件终检----防锈----入库----(待合套装配〉

2、钢球的加工过程,钢球的加工同样依原材料的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热处理前的工序,又可分为下述二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或线材冷冲(有的棒料冷冲后还需冲环带和退火)----挫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3、滚子的加工过程滚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热处理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两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车加工或线材冷镦后串环带及软磨----热处理----串软点----粗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4、保持架的加工过程保持架的加工过程依设计结构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两类:(1)板料→剪切→冲裁→冲压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喷丸或串光→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2)实体保持架的加工过程:实体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可分为下述四种毛坯型式,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管料、锻件、铸件----车内径、外径、端面、倒角----钻孔(或拉孔、镗孔)----酸洗----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7. 轴承外圈沟道磨床

轴承的类型不同,工序会有些差别,以深沟球轴承为例:磨外圈:

1、磨两端面,双端面磨床或立轴圆台平面磨床;

2、粗磨外径,无心磨床;

3、细磨外径,无心磨床;

4、磨外圈沟道(简称磨外沟),全自动外沟磨床;

5、超精研外沟,全自动外沟超精研机;

6、修磨外径,无心磨床。磨内圈:1、磨两端面,双端面磨床或立轴圆台平面磨床;2、磨内圈外径,无心磨床(本道工序也可省略);3、磨内圈沟道(简称磨内沟),全自动内沟磨床;4、磨内径,全自动内圆磨床;5、超精研内沟,全自动内沟超精研机。

8. 轴承套圈磨床

一、 轴承的安装:

  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

  轴承安装前应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及轴承箱容积的30%-60%,不宜过多。带密封结构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和水泵轴连轴承已填充好润滑脂,用户可直接使用,不可再进行清洗。

  轴承安装时,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端面,以免损伤轴承。 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鎯头敲打套筒,通过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如果大批量安装时,可采用液压机。压入时,应保证外圈端面与外壳台肩端面,内圈端面与轴台肩端面压紧,不允许有间隙。

  当过盈量较大时,可采用油浴加热或感应器加热轴承方法来安装,加热温度范围为80℃-100℃,最高不能超过120℃。同时,应用螺母或其它适当的方法紧固轴承,以防止轴承冷却后宽度方向收缩而使套圈与轴肩之间产生间隙。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安装最后应进行游隙的调整。游隙值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和配合的过盈量大小而具体确定。必要时,应进行试验确定。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和水泵轴连轴承在出厂时已调整好游隙,安装时不必再调整。

  轴承安装应进行旋转试验,首先用于旋转轴或轴承箱,若无异常,便以动力进行无负荷、低速运转,然后视运转情况逐步提高旋转速度及负荷,并检测噪音、振动及温升,发现异常,应停止运转并检查。运转试验正常后方可交付使用。

 

  二、 轴承的拆卸: 轴承拆下后拟继续使用时,应选用适当的拆卸工具。拆卸过盈配合的套圈,只能将拉力加在该套圈上,绝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拆卸力,否则滚动体和滚道都会被压伤。

  

  三、 轴承的使用环境: 根据使用部位及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选择规格尺寸、精度,配合适宜的轴承是保证轴承寿命及可*性的前提。  

  1、 使用部位: 圆锥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的联合负荷,通常以两套轴承配对使用,主要应于汽车的前后轮毂、主动圆锥齿轮、差速器、减速器等传动部位。

  2、 允许转速: 在安装正确、润滑良好的环境下,允许为轴承极限转速的0.3-0.5倍。一般正常情况下,以0.2倍的极限转速为最宜。

  3、 允许倾斜角: 圆锥滚子轴承一般不允许轴相对外壳孔有倾斜,如有倾斜,最大不超过2′。

  4、 允许温度: 在承受正常的载荷,且润滑剂具有耐高温性能,且润滑充分的条件下,一般轴承允许在-30℃-150℃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9. 轴承外圈沟磨床尺寸不稳

原因和解决方法

1、是变频器驱动结构的无心磨床,此种结构操作方面,但在变频器缺相或变频器模块烧坏的情况下会出现导轮抖动这种现象。此种抖动一般是在受力的状态下才显示出来,有时会在蜗轮蜗杆处传出一种敲击声,容易给人误判以为是蜗轮蜗杆有问题。

2、无心磨床蜗轮蜗杆磨损,齿轮咬合不整齐造成。

3、是马达与导轮的联轴器过松造成。

4、是变速箱结构的无心磨床,这种结构的较为复杂,无心磨床主要是由于主轴与链轮、链条、拄链器及变速箱内轴承及各种传动机构的部件磨损有间隙和调整轴瓦间隙过紧时引起的。也是在低速和受力的状态下显示更清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