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外齿轮泵工作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7-08 23:14   点击: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外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泵体内腔容纳一对吸油和压油齿轮,当主动齿轮轴逆时针带动从动齿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这对传动齿轮的啮合右腔空间压力降低而产生局部真空,油池内的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进入泵的吸油口。

随着齿轮的转动,齿槽中的油不断被带至左边的压油口,把油压出,送至机器中需要润滑的部位。

二、外齿轮泵的前后盖的纸垫作用是

      原理如下:

      一、转向盘不移动时,转向阀处于中位,齿轮泵输出的压力油经恒流流阀,转向阀回油道直接回油箱,由于转向阀处于中位,油缸后腔油压相等,因此,前后车架保持一定角度。

      二、转动方向盘时,随着方向盘的转动,转向机阀便向上或向下移动,经恒流阀来的压力油进入油缸一侧而另一侧回油,使车身屈折而转向。

      三、方向机的自动回位是随着前后车架的相对偏转与前车架连接的随动杆便带动方向机摇臂向前或向后回转,在摇臂的推动下,扇形齿轮、齿螺母也随着向上或向下摆动,从而使转向机随动滑阀回到中间位置,转向油缸停止进油,转向即停止。

三、外齿轮泵的吸油口( )压油口,目的是减少径向不平衡力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运动带来泵腔容积的变化,从而压缩流体使流体具有压力能,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泵腔有密封容积变化。

  液压泵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四种类型,具体如下。

  1、齿轮泵:

  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外啮合齿轮泵当齿轮旋转时,在A腔,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B腔,在B腔,由于轮齿啮合,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利用齿和泵壳形成的封闭容积的变化,完成泵的功能。

  2、叶片泵:

  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工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利用插入转子槽内的叶片间容积变化,完成泵的作用。

  3、柱塞泵:

  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於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3种普遍。柱塞泵由缸体与柱塞构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油。采用端面配油径向载荷由缸体外周的.大轴承所平衡,以限制缸体的倾斜利用配流盘配流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轴径较小。由于存在缸体的倾斜力矩,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否则易损坏配流盘。

  4、螺杆泵:

  一根主动螺杆与两根从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积沿轴向移动而实现吸油和排油利用螺杆槽内容积的移动,产生泵的作用不能变量无流量脉动径向载荷较双螺杆式小、尺寸大,质量大。

四、外齿轮泵工作原理视频

  齿轮油泵是通过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的相互滚动啮合,将油箱内的低压油升至能做功的高压油的重要部件。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动力装置。发动机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  

1、油泵内部零件磨损  油泵内部零件磨损会造成内漏。其中浮动轴套与齿轮端面之间泄漏面积大,是造成内漏的主要部位。这部分漏损量占全部内漏的50%~70%左右。磨损内漏的齿轮泵其容积效率下降,油泵输出功率大大低于输入功率。其损耗全部转变为热能,因此会引起油泵过热。若将结合平面压紧,因工作时浮动轴套会有少量运动而造成磨损,结果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这样的浮动轴套必须更换或修理。  

2、油泵壳体的磨损  主要是浮动轴套孔的磨损(齿轮轴与轴套的正常间隙是0.09~0.175mm,最大不得超过0.20mm)。齿轮工作受压力油的作用,齿轮尖部靠近油泵壳体,磨损泵体的低压腔部分。另一种磨损是壳体内工作面成圆周似的磨损,这种磨损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净所致,所以必须添加没有杂质的油液。  

3、油封磨损,胶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胶油封老化变质,失去弹性,对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失去了密封隔离作用,会产生高压油腔的油压往低压油腔,称为“内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CB46齿轮泵它的正常工作压力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输油量是46L/min,标准的卸荷片橡胶油封是57×43。自紧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损坏或年久失效,空气便从油封与主轴轴颈之间的缝隙或从进油口接盘与油泵壳体结合处被吸入油泵,经回油管进入油箱,在油箱中产生大量气泡。会造成油箱中的油液减少,发动机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现象,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必须更换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机油泵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  现象:工作装置提升缓慢,提升时发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内有气泡;提升时液压系统发出“唧、唧”声音;拖拉机刚启动时工作装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时间油温升高后,则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轻负荷时能提升,重负荷时不能提升。  故障原因:  (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  (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  (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  (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5)油泵进、出油口接头或弯接头“O”形密封圈损坏,弯接头的紧固螺栓或进、出油管螺母未上紧,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6)油泵内漏,密封圈老化;  (7)油泵端面或主、从动齿轮轴套端面磨损或刮伤,两轴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8)油泵内部零件装配错误造成内漏;  (9)“左旋”装“右旋”油泵,造成冲坏骨架油封;  (10)液压油过脏。  --------------------------------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 包括齿轮泵是容积式回转泵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齿轮泵具有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齿轮(主动轮)固定在主动轴上,齿轮泵的轴一端伸出壳外由原动机驱动,齿轮泵的另一个齿轮(从动轮)装在另一个轴上,齿轮泵的齿轮旋转时,液体沿吸油管进入到吸入空间,沿上下壳壁被两个齿轮分别挤压到排出空间汇合(齿与齿啮合前),然后进入压油管排出。齿轮泵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但与其他类型泵比较,有效率低、振动大、噪音大和易磨损的缺点.

五、外齿轮泵的前后盖的纸垫应按说明书要求

雷沃欧豹M404-B拖拉机产品特点

•动力更强劲:

匹配490发动机,扭矩储备大、动力强劲;

动力排放升级、性能升级,油耗低,可靠性高。

•技术更先进:

加强型密封前驱动桥,可靠性高;

力位调节提升器,可靠性更高;

选装液压输出,可进行多种农田及运输作业。

•作业更高效:

发动机扭矩储备大、动力强劲,牵引力大;

8+4换挡,操纵轻便,速度匹配合理,作业效率高;

动力输出转速可选择540/760转/分,选装540/1000转/分,可配套多种农机具。

•驾驶更舒适

平地板,吊挂踏板,侧置操纵,操纵灵活轻便;

独立操纵离合器,全液压转向系统,操纵灵活轻便;

六、外齿轮泵侧盖的纸垫的作用是

这可能是机油泵出油量不足引起机油压力下降:

机油泵有齿轮泵和转子泵两种。有的齿轮泵(如4125型柴油机上的机油泵),其泵盖与泵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很低,原设计不加垫片,若检修时自行另加纸垫,就增大了齿轮的端面间隙,反而会减少泵的出油量。但该泵与缸体接合面处有个垫片,如果漏装,来自机油泵的压力机油就由此向外泄漏,从而造成机油压力下降。

有的转子泵,其外转子一边有倒角,另一边没有倒角,如果装反,出油量可减少40%一60%。另外,齿轮或转子的径向及端面间隙因磨损而过大时,都会导致泵的出油量减少和机油压力下降的不良后果。

七、外齿轮泵的进出油口为何大小不同

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内外齿轮节圆紧靠一边,另一边被泵盖上“月牙板”隔开。主轴上的主动内齿轮带动其中外齿轮同向转动,在进口处齿轮相互分离形成负压而吸入液体,齿轮在出口处不断嵌入啮合而将液体挤压输出。

支撑块浮动式内啮合齿轮泵,内外齿轮均采用修正渐开线齿形,用活动月牙板将高、低压腔分开,并在径向形成压力补偿,使得内外齿齿顶与月牙板之间形成几无间隙的密封,轴向动补偿盘则保证轴向间隙的良好密封,使得该泵的内泄漏减至最低。

低压12Mpa、中压21 Mpa、高压33 Mpa。此结构容积效率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他适用于输送各种轻质、挥发性液体,直至重质、粘稠液体,甚至半固态液体。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油脂、涂料等行业。

扩展资料

由于这种独特结构,所以特别适用于输送粘度大的介质,粘度范围为:0.2-1000000cp。

1、内啮合齿轮泵可反向输送,只要更换电机转向即可;

2、内啮合齿轮泵泵体可转向,进出口位置成直角,便于选配进出口位置;

3、内啮合齿轮泵在泵体、端盖、轴承座间都有连接方便的保温或冷却介质的进出接口。

4、内啮合齿轮泵具有:存在困油现象、输送平稳、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参考资料来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