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站仪定向屏幕(全站仪角度定向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4 13:44   点击:2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全站仪角度定向原理

全站仪测量坐标主要是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原理是一点(测站点)一方向(定向点)测量角度和距离,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

2. 全站仪角度定向测量方法

有四种方法

1、 三维坐标测量:将测站A坐标、仪器高和棱镜高输入全站仪中,后视B点并输入其坐标或后视方位角,完成全站仪测站定向后,瞄准P点处的棱镜,经过观测觇牌精确定位,按测量键,仪器可显示P点的三维坐标。

2、 后方交会测量:将全站仪安置于待定上,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的角度和距离,并分别输入各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棱镜高后,全站仪即可计算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3、悬高测量:测量不能设置棱镜的目标高度,可在目标的正下方或正上方安置棱镜,并输入棱镜高。瞄准棱镜并测量,再仰视或俯视瞄准被测目标,即可显示被测目标的高度。

4、偏心测量:测点不能安置棱镜或全站仪直接观测不到测点,可将棱镜安置在测点附近通视良好、便于安置棱镜的地方,并构成等腰三角形。瞄准偏心点处的棱镜并观测,再旋转全站仪瞄准原先测点,全站仪即可显示出所测点位置。

3. 全站仪后视点定向

站仪后方交会后应该不要后视。

后方交会是地形图测图时候加密测图控制点一种方法。因为全站仪应用普及,而且全站仪有内置后方计算程序。所以大家都常用。所谓后方交会(全站仪上称为自由设站)就是在测区内根据测图或测设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打下控制点桩,安置全站仪分别对三个已知控制点进行测。然后就根据已知控制点坐标可以自动计算出测站点坐标。

4. 全站仪方位角定向

简单的说,定向就是确定测量坐标系统。 当需要测量或放样的时候,地面上的点都对应一个坐标,而我们用的测量方式是极坐标法,也就是测量角度(方位角,或与正北的夹角),测量距离。

只有我们用测站、后视点的坐标定向了,才确定了整个坐标系统,我们的坐标都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之上。

5. 全站仪怎么用角度定向

一、全站仪定向

1、其中一点设站,架全站仪,另一点放棱镜;

2、点击数据采集,输入测站点(就是放仪器点)的坐标和仪器高,点击下一步;

3、输入定向点(就是不架仪器的一点)坐标,棱镜高输不输都行。

4、仪器瞄准棱镜,点击测量,看一下显示的坐标和输入点的坐标差别大不大,

不大的话定向完成。差别太大重复2、3步骤。

二、测图

1、确定棱镜高,根据地形调节。

2、将棱镜高输入仪器,将棱镜树在待求点,点击测量,保存坐标。

3、继续测量,点击同前。

4、测图完成后,导出数据,用cass作图,就好了。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棱镜高和一起输入的棱镜高一致;

2、仪器断电需要重新定向;

3、对于看不到的点设置转站最多两站。

放样方法:

根据已知的两个坐标点给全站仪定向,然后输入要放的点的坐标,

全站仪会显示角度和距离,你转动全站仪,使显示角度接近零,

然后拿着棱镜沿镜头指向走显示的距离,用全站仪瞄镜子,点测量,

看显示的角度和距离误差,不断调整。距离误差1-2mm,角度差+-(1-2)秒。

6. 全站仪角度定向跟坐标定向的区别

首先在测站设站,输入测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坐标,这时仪器产生坐标方位角值,用全站仪照准后视点后按确认健,仪器方位确立!定向完成!

7. 全站仪定向的两种方法

不是那么回事啊,先对中整平,然后输入测站点坐标,再输入后视点的坐标,瞄准后视点后进行后视,此时,全站仪通过自身的内置程序,根据坐标反算算出测站点与后视点的连线的坐标方位角,这都是全站仪自身完成的,你自己不用管,知道原理就好了。

在全站仪算出测站点与后视点的连线的坐标方位角时,也就间接的算出了坐标北方向,因为坐标方位角是顺时针旋转的,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也就是坐标北方向。

如果不知道后视点的坐标,那么只能进行局部坐标系的建立,如果瞄准后视点直接置零,相当于你确定测站点与后视点的连线方向为坐标北方向,而不是地理上的正北方向,这个坐标北方向是假设的。也就是说假设那个方向是北方向了!

8. 全站仪定后视点原理

首先要弄清楚全站仪的原理。

全站仪的本质是一台电子经纬仪+一台相位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是测角的仪器,即用水平光栅度盘和竖曲光栅度盘来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测距仪是测量仪器中心到棱镜的直线距离的。

全站仪里面的数据链(通讯协议)会将水平度盘读数,垂直度盘读数,测得的直线距离三个参数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加以计算后就能实现操作界面上的各种方法,像后视,坐标测量,坐标放样,后方交会,悬高测量。。。

以坐标放样为例,全站仪里面的工作逻辑是这样的:

设定测站点的坐标NEZ和仪高H,得到仪器中心的三维坐标N,E,Z+H

对后视,方法有两种,输入方位角,或输入坐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输入不论是输入方位角还是输入坐标,都不需要输入后视点的高程。输入坐标后仪器一般会显示计算出的测站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直接输入方位角就是输入自己计算的测站点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然后照准后视点,点击确定。关键的一步来了:这时仪器后台的操作是将后视点的这个方向的水平度盘值设置成方位角!

至此,全站仪的设站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下面就可以直接进行未知点坐标测量了。

拔动望远镜,照准目标,按下测量键,然后仪器内部的逻辑是这样的:

将当前度盘的水平角(即坐标方位角,直接就是水平度盘读数),竖直角(即与水平方向或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仪器可以设置为天顶角为0还是水平角为0)和测得的斜距(经过棱镜中心距和大气折射改正的)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竖直角和斜距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根据测站点仪器中心的坐标N,E,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用坐标正算法计算出置镜点的平面坐标,根据测站点的仪器中心高程和该点到置镜点的高差(由竖直角和斜距计算而得),还有置镜点的棱镜中心到测点高度(棱镜杆和镜头架一般已经考虑了,可以在棱镜杆上直接读数)就可以计算出置镜点的高程。

然后将算得的置镜点的三维坐标NEZ显示的屏幕上,由用户按需要保存到仪器内存就完成了一个测量过程。

全站仪的其他测量或放样的程序都是类似的数据处理逻辑

9. 全站仪的定向

全站仪的主要功能:

1.测角功能: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或天顶距;

2.测距功能:测量平距、斜距或高差;

3.跟踪测量:即跟踪测距和跟踪测角;

4.连续测量:角度或距离分别连续测量或同时连续测量。

5.坐标测量:在已知点上架设仪器,根据测站点和定向点的坐标或定向方位角,对任一目标点进行观测,获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值。

6.悬高测量[REM]:可将反射镜立于悬物的垂点下,观测棱镜,再抬高望远镜瞄准悬物,即可得到悬物到地面的高度。

7.对边测量[MLM]:可迅速测出棱镜点到测站点的平距、斜距和高差。

8.后方交会:仪器测站点坐标可以通过观测两坐标值存储于内存中的已知点求得。

9.距离放样:可将设计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差值比较迅速将设计距离放到实地。

10.坐标放样:已知仪器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或已知仪器点坐标和后视方位角,即可进行三维坐标放样,需要时也可进行坐标变换。

11.预置参数:可预置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等参数。

12.测量的记录、通讯传输功能。

10. 全站仪垂直角原理

一、铅垂线 铅垂线多用于建筑测量。用一条细绳一端系重物,在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这条绳所在直线就是铅垂线,又称重垂线。地球重力场中的重力方向线。它与水准面正交,是野外观测的基准线。悬挂重物而自由下垂时的方向,即为此线方向。包含它的平面则称铅垂面。

二、水平仪 测量小角度的常用量具,用于测量相对于水平位置的倾斜角、机床类设备导轨的平面度和直线度、设备安装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等。

三、水准仪 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等。 四、全站仪 全站型电子测距仪,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可测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平距)、高差测量。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学经纬仪。

五、角尺 角尺是指具有圆周度数的一种角形测量绘图工具(三角尺),即可放置得和图板的一边成任意需要的角度的绘图仪器。全文

11. 全站仪设站定向原理

首先要弄清楚全站仪的原理。

全站仪的本质是一台电子经纬仪+一台相位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是测角的仪器,即用水平光栅度盘和竖曲光栅度盘来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测距仪是测量仪器中心到棱镜的直线距离的。

全站仪里面的数据链(通讯协议)会将水平度盘读数,垂直度盘读数,测得的直线距离三个参数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加以计算后就能实现操作界面上的各种方法,像后视,坐标测量,坐标放样,后方交会,悬高测量。。。

以坐标放样为例,全站仪里面的工作逻辑是这样的:

设定测站点的坐标NEZ和仪高H,得到仪器中心的三维坐标N,E,Z+H

对后视,方法有两种,输入方位角,或输入坐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输入不论是输入方位角还是输入坐标,都不需要输入后视点的高程。输入坐标后仪器一般会显示计算出的测站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直接输入方位角就是输入自己计算的测站点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然后照准后视点,点击确定。关键的一步来了:这时仪器后台的操作是将后视点的这个方向的水平度盘值设置成方位角!

至此,全站仪的设站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下面就可以直接进行未知点坐标测量了。

拔动望远镜,照准目标,按下测量键,然后仪器内部的逻辑是这样的:

将当前度盘的水平角(即坐标方位角,直接就是水平度盘读数),竖直角(即与水平方向或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仪器可以设置为天顶角为0还是水平角为0)和测得的斜距(经过棱镜中心距和大气折射改正的)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竖直角和斜距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根据测站点仪器中心的坐标N,E,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用坐标正算法计算出置镜点的平面坐标,根据测站点的仪器中心高程和该点到置镜点的高差(由竖直角和斜距计算而得),还有置镜点的棱镜中心到测点高度(棱镜杆和镜头架一般已经考虑了,可以在棱镜杆上直接读数)就可以计算出置镜点的高程。

然后将算得的置镜点的三维坐标NEZ显示的屏幕上,由用户按需要保存到仪器内存就完成了一个测量过程。

全站仪的其他测量或放样的程序都是类似的数据处理逻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