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老大米加工工具(古代磨大米的工具)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6 04:10   点击:1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古代磨大米的工具

在古代稻谷晒干后首先用风鼓机(也叫扬扇)中,来分离杂物和稻谷的,首先将稻谷放入上方的漏斗中,然后稻谷会掉进风鼓机里,再转动风鼓内的扇片来产生风力,把稻杆及杂草从稻谷中吹往左边的出口,而较重的稻谷则会直接滑落到另出口。

然后再用石碓去壳,将稻谷放入石碓中,脚踏驱动杆,倾斜的锤子落下时砸在石臼中,来回数次,就可以去掉稻谷的皮了。去皮后,用竹编簸箕去大糠,再用箩子去细糠,此后,就可以食用了。

2. 古人的磨米工具

1、磨米

日本清酒选用的酒米比较特殊,外层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而酿造清酒需要的是中心的淀粉,所以需要进行磨米,而磨米的程度就是“精米步合”,日本清酒九个等级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2、洗米

洗米的目的是除去米上的糖、尘土以及杂物,浸米的时间与“精米步合度”有关,从吟酿的几分钟到精米步合度低的一昼夜不等,浸米温度需控制在10-13℃,浸米后的含水量以28-29%为宜。

3、蒸饭

洗干净的米就可以蒸熟,这是淀粉的胶化或护或糊状,可以让酶容易发挥作用。蒸熟后的米要摊开自然冷却。

4、制曲

清酒一般会用两种微生物,制造米曲用米曲霉,培养酒母用优良清酒酵母,并且有有一曲二酝(酒母)三造(醪)的说法,但需要注意,曲一定要均匀搅拌好,避免发酵不彻底。

5、发酵

醪发酵会直接影响酒的质量,通常在恒温15℃左右进行,大概发酵20-35天左右,就可以看到有浑浊的酒液出来。

6、压滤

可以将发酵的醪放在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出酒,或者手工压榨也可以,出来的酒液呈黄色浑浊液体,需要进行过滤澄清。

7、杀菌包装

压滤之后得到的清澈酒液基本上就是市面上的清酒了,只不过有些会经过贮藏,有些则直接进行杀菌,包装上市,主要看清酒的品质好坏。

3. 古代磨大米的工具是什么

根据古书《齐民要术》中记载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粉,是把大米加水磨成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再取出晒干成粉末,就可以用来装饰面容。

这种制作方法既简单易得,又生态环保,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然用这种米粉化妆。

成语“涂脂抹粉”原来本义就是指女子涂胭脂,抹香粉,而现在多比喻对丑恶食物进行粉饰。

成语“粉墨登场”的本义是指演员用墨来画眉,用粉涂脸化妆上台演戏,而现在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舞台。

这两个成语中出现的“粉”都是指化妆用的粉。

在古代,女子除了用米粉化妆之外,还有一种铅粉,即含有金属铅的一种粉剂。

这种粉剂又叫“铅白”,“铅华”,“胡粉”。

现在成语有一个叫“洗尽铅华”,比喻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这里的“铅华”指化妆用的铅粉。

4. 古时碾米的工具

元朝王祯设计和绘制了许多生产工具的图样。例如他在江西看到有一种茶磨,就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绘制成“水转连磨”图。

水转连磨是利用水力发动的机械。这种机械性能很好,每具可以灌溉农田一百亩;如果用来砻稻碾米,可以供给一千户人家的使用。另外他还绘成“水轮三事”图。

水轮三事也是一种用水力发动的机械,一个大水轮可以同时用来磨面、砻稻、碾米

5. 古代磨大米的工具叫什么

糜子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称黄米,为黄色小圆颗粒,直径大于粟米(即北方俗称的黄米);黍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黍的籽粒有非糯性与糯性之分,黍为非糯质,不黏,一般供食用。糯性黍为糯质,性黏,磨米去皮后称作大黄米或软黄米,用途广泛,可磨面作糕点,古代也广泛用于酿酒。

6. 古代是怎么磨大米的

石头比麦子大米硬吧?它们存在于两层石头之间,石头磨的是麦和米,而不是石头磨石头,石头间互磨才有可能产生石头粉,就算麦米磨成粉了它们还存在于两层石头之间,主人当然在不断观察,粉够细时就停止磨的转动。做磨盘石时就已经选好没毒害的石头。就算有极少量石粉,那也是碳酸钙,对人体也无害的。否则电磨产生前,人们吃石磨面早生病了。

7. 古代加工大米的工具

古代的炊具主要分为八种:分别是灶、鼎、鬲、甑、釜、甗、鬶、斝

主要介绍灶、鼎、鬲、甑、釜。鬲读音同立,甑读音同增。

1.灶

最原始的灶是在土地上挖成的土坑,直接在土坑内或再于其上悬挂其他器具进行烹饪,相当于当今的燃气灶一个系统,看下古代的厨房。

2.鼎

新石器时代的鼎均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炊具之一

秦汉以后,鼎变为香炉,完全退出了饮食领域。

3.鬲

陶鬲是炊具,青铜鬲则同时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而存在于夏商周时期。

4.甑

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它的镂孔底面相当于一面箅子。饭甑在南方使用较为广泛,南方人主食是稻米,人口较多的人家,主妇会提前蒸好全家的量。

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的,今天的厨房中仍能见到它的遗风。

5.釜

" 釜底抽薪"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釜是放置在灶上使用,灶下有薪,就是柴火。

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商周时期有铜釜,秦汉以后则有铁釜,带耳的铁釜或铜釜叫鍪(音谋)。釜单独使用时,需悬挂起来在底下烧火。

饭甑和釜沿用到后来,经过诸多变形,传承下来,继续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厨房用具,实质没有变,只是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各大品牌推出的智能蒸锅,号称能做柴火饭,保留米饭的香气,锁住水分,还能够24小时预约,真的很方便。

现代人的厨房,经过一代代演变,储物柜子的收纳功能使厨房变得不再拥挤,还多了些清新的格调,镶嵌式样的烤箱、洗碗机等家电让厨房更加智能。稳中求变,变中有新,坐享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也要感谢古人的智慧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