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锄头的构造(锄头的起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7 00:16   点击: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锄头的构造

锄头的材质是锰钢或者是弹簧钢。

锰钢:

是一种高强度的抗磨钢,主要用于需要承受冲击、挤压、物料磨损等恶劣工况条件,破坏形式以磨损消 耗为主,部分断裂、变形。人们大量用锰钢制造钢磨、滚珠轴承、推土机与掘土机的铲斗等经常受磨的 构件。

弹簧钢:

可得到很高强度、硬度、屈强比,但淬透性小,耐热性不好,承受动载和疲劳载荷的能力低 应用非常广 泛,但多用于工作温度不高的小型弹簧或不太重要的较大弹簧。如汽车、拖拉机、铁道车辆及一般机械 用的弹簧。

2. 锄头的起源

1.锄头

锄头,在河南一带又被称为“铩虎铲”,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收获、挖穴、作垄、耕垦、盖土、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业皆可使用,属于万用农具,是农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使用时以两手握柄,做回转冲击运动。其构造、形状、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质而异。

2.锹

掘土工具,用于开沟掘土、铲取什物。如:铁锹;锹钁(锹镢。锹和镢头);锹锸。

3.耙子

耙子是指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

4.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

5.扫帚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3. 锄头构造图片

 槐树木, 其木质较硬,纵横交错的独特结构,缔造了其绝佳的稳定性;同时,槐木中所含有的类黄酮物质可使它在泥土中保持100多年不腐,因此也被称之为“金刚柚木”。经过层层打磨而成的槐木地板,在稳定性方面,相比其它木地板,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

4. 锄头的原理

锄头底下有火也有水 中耕不仅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而且通过浅中耕措施还能切断底层土壤与表层的毛细管水通道,并在表层形成疏松覆盖层,能减少底层

5. 锄头的形状

板锄:宽20cm至30cm左右,高比宽略长。重量在1.5斤左右。

锄头,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收获、挖穴、作垄、耕垦、盖土、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业皆可使用,属于万用农具,是农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使用时以两手握柄,做回转冲击运动。其构造、形状、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质而异。锄头分为板锄、薅锄、条锄三种。

6. 锄头的演变

chú páo

锄,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chú,

名词

(1) (形声。从金,助声。本义:锄头。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 同本义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大锄;小锄

动词

(1) 用锄头整理田地,除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 又如:锄社(古代北方农村的一种组织。平时协同耕作,有事时则互相帮助);锄耘(耕作农地。也作鉏耘);锄谷(耕作)

(3) 根除,铲除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术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锄拔(去除);锄理(清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