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麦田灌溉设备(小麦灌溉系统)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08:54   点击:1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小麦灌溉系统

当然是滴灌带,滴灌管相比滴灌带要贵很多,不过小麦一般适合铝管喷灌。价格更低

2. 小麦灌溉技术

用喷水带浇麦子一般用小型喷灌机合适,简单、方便、实用是喷水带的灌溉最大的特点,由于在灌溉系统中少省去了灌水器,只要将喷水带按一定的距离铺设到田间就可以直接灌水,收放和保养都比较省事,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3. 小麦浇灌系统

小麦在分蘖前一般不要浇水。

小麦还没分蘖就是单根独苗,甚至是刚刚出土。在这个时候浇水容易造成地表板结,影响幼苗生长。

如果确因土壤墒情不好,最好使用喷溉,溉后要及时松土,以免板结。

4. 麦田灌溉技术

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即使全生长期不浇水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灌溉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有效的节水措施。

3、硬化水渠: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水渗漏。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利用喷灌、微灌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结合:麦田灌溉后,采用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也可以起到节水目的。

5. 小麦灌溉系统简称

北方麦区的小麦灌溉要点是撑握好,返清,拨节,抽穗,灌浆这几个时节即可。

6. 小麦玉米喷灌系统

1. 小麦种植时应随播种机铺设滴灌带,将滴灌带浅埋于表土下1~2厘米土中,以增强防风能力。加压滴灌管带铺设是在传统3.6米播种机上改装

2. 头次灌溉时,劳务使用较多,而后逐次降低。

7. 小麦灌溉系统有哪些

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12000~18000元/公顷之间,有的甚至达到22500元/公顷。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公顷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

为了避免或减少因支管移动带来的费工、易损等不足,近代发明了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克服这一缺点。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将支管支撑在高2~3m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像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国已有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

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

此机在美国应用广泛,也值得我国在大平原地区、大规模农场推广。

滚移式喷灌机将喷灌支管(一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

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每根支管最长可达400m。

这种机型我国已有产品,适用于矮杆作物(如蔬菜、小麦等)要求地形比较平坦。

大型平移喷灌机为了克服时针式喷灌机只能灌圆形面积的缺点,近代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但其缺点是当机组行走到田头时,要专门牵引到原来出发地点,才能进行第二次灌溉。

而且平移的准直技术要求高。因此,没有时针式喷灌机使用得那么广泛,我国也已有产品。

其适于推广的范围与时针式相仿。

纹盘式喷灌机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

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度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

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

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

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是一面坡。

该机型我国也已有系列产品。

中、小型喷灌机组这是我国在70年代用得最多的一种喷灌模式,常见的形式是配有1~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每公顷投资为固定管道式的20%~60%,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近年来,发展的规模似有降低的趋势,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

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以上各种喷灌形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地决策选用用途和优缺点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

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但在多风的情况下,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的问题。

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

优点是使农田灌溉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变成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但在多风、蒸发强烈地区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时难以发挥其优越性,在这些地区进行喷灌应该对其适应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8. 新型灌溉小麦的叫什么系统

前段时间我们走访了一些蔬菜基地,主要做灌溉施肥的调研,发现在灌溉方面,夏季至少有80%的农户还在采用沟灌灌溉,冬季至少有60%的农户用沟灌。他们也知道沟灌会有很多问题,导致棚内湿度高,蔬菜病虫害严重,又浪费水。但是总觉得沟灌浇地简单又快,别的灌溉方式太麻烦了。

其实除了沟灌外,还有很多灌溉方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浇地也很好。我一一给大家详细介绍。

1、微喷带灌溉系统

我们种植小麦玉米都是用微喷灌溉

包括供水设备和与供水设备配套安装的主供水管,以及借助于阀门并列安装在主供水管上的微喷带。

其优点在于:依据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微喷带,结合供水情况进行水力学性能分析以后配套设置供水设备和连接件,进而构成成套大田微喷带灌溉系统,有效提高微喷带灌溉系统的可靠性。

微喷带灌溉系统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的粮食生产上,粮食企业、种粮大户都可以使用,或者在连片露地蔬菜上实施。

适用的蔬菜种类:萝卜、大白菜、生菜、芹菜等。

2、防堵滴灌带

滴灌出水比较慢,如果在8、9月份定植,提前要先开开滴灌浇水,否则定植水太少不容易缓苗

包括滴灌带,滴灌带内部设置连续螺旋流道,流道上均匀布置出水口。采用螺旋流道,改变了现有的滴灌流道方式,更具有出水均匀和抗堵塞的能力;出水口宽大,便于出水,能够过滤出水中杂质泥沙;采用交联塑料材料更具有抗老化和成本低的特点。

膜下滴灌投资相对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主要用于以设施菜生产为主的项目区和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露地蔬菜项目区。

适宜的蔬菜种类:棚室黄瓜、番茄、茄子、甜椒、草莓、西瓜等。

3、膜下微喷带

微喷的出水量比较大,做高畦时要做成两边高,中间低的这种形式

是将膜下种植技术和微喷技术相结合,这种微喷带不同于大田上的微喷带,有专门适于大棚使用的规格。

膜下微喷投资比滴灌小,比沟灌大,水量也比滴灌大,但是比沟灌省水很多,适用于设施蔬菜项目区和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露地菜项目区。

适宜的蔬菜种类:黄瓜、番茄、茄子、甜椒、生菜、萝卜、草莓、西瓜等。

4、新型渗灌系统

渗灌,估计很多人没见过

渗灌管,水是从这些陶瓷管中渗出来的

由低压自动灌水装置和PE管输水管道、地下渗灌管道三部分组成。克服了我国目前渗灌设备中存在的出水不均匀,水量过大不好控制的问题,但是造价成本比较高,目前渗灌主要用于家庭蔬菜种植上。

5、定量灌水袋

定量灌水带,我们种的是黄瓜

由导水管和渗灌袋两个部件构成。渗灌袋是一端封闭的口袋型。依据土壤水分渗透半径确定袋上出水缝的间距,保证土壤湿润均匀,在渗灌袋的一端上方、距上方45°角和30°角位置分别打有水位小孔,解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变化的定量问题。

该定量渗灌袋适应具有行距的不同类型蔬菜和不同生育期应用,实用性好,定量调节采用水位孔设计,方便可行。

以上就是我要和大家介绍的比较新的灌溉技术,这些灌溉方式各有各的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