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饲料添加剂和氨基酸的关系(饲料原料的氨基酸组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4 05:34   点击:2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饲料原料的氨基酸组成

预混料的配方因使用对象而异,以猪饲料为例,具体配方如下:

1、仔猪(10-30斤)

豆饼20斤,白糖4斤,玉米面55斤,小米(高粱米)10斤,鱼粉6斤,麦麸5斤,食盐4两,预混料5两。

2、中猪(30-60斤)

豆饼20斤,鱼粉3斤,高梁米10斤,玉米面58斤,麦麸8斤,食盐5两,骨粉1斤,预混料5两。

3、育肥猪(60-120斤)

(1)细糠18斤,食盐5两,豆饼20斤,骨粉1斤,玉米面60斤,贝粉1斤,预混料5两。

(2)玉米面55斤,米糠10斤,骨粉1斤,豆饼18斤,贝粉1斤,食盐5两,麦麸15斤,预混料5两。

2. 饲料中一般都添加哪几种氨基酸

牛羊饲料氨基酸原粉配比11比1

3. 饲料中的氨基酸

100克饵料2至3克氨基酸

4. 饲料原料的氨基酸组成是什么

根据氨基酸的种类不同,在饵料中添加氨基酸,有三种添加比例,0.1~0.5g/KG.1~2G/KG.1~8G/KG。

比例一、L型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添加比例0.1~0.5g

1、L-丙氨酸,属于甜味氨基酸,能溶于水,对所有的鱼类、水产动物,都有强烈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在0.04~0.5g/kg,不溶于酒精。

2、L-精氨酸,易溶于水,微苦,对鲤鱼、鲫鱼、大马哈鱼有很强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0.3~0.5/KG。

3、L-脯氨酸,无色、微甜,多用于蛋糕烘焙,少量添加在饵料中,对所有的鱼类有极强的诱鱼效果,添加比例0.1~0.8g/KG。

4、L-丝氨酸,甜味白色,溶于水,遇酸碱都会变味,对鲤鱼、鳗鲡、鳕鱼有很强的诱食效果,对鲶鱼有趋避反应,添加比例0.1~0.5g/KG。

5、L-苏氨酸,甜味白色,高温环境遇酸碱会变味,低温环境无影响,对鳕鱼、鲫鱼、鲤鱼、草鱼都有极强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0.1~0.5g/KG。

5. 饲料中常用氨基酸的种类

通常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 0.05% ~0.2%。赖氨酸也是限制性氨基酸,因为饲料中的部分赖氨酸

与其他物质结合而不易被家禽利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时,应考虑饲料 中有效赖氨酸的含量,一般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5%〜0.25%。

6. 各种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组成

猪常用的蛋白质饲料主要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大类。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是提供猪蛋白质营养最多的饲料,主要有豆科籽实和饼粕类。

(1)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35%左右),与玉米比较,赖氨酸高10倍,蛋氨酸高2倍,胱氨酸高3.5倍,色氨酸高4倍。

但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进入猪体内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饲料的转化率,所以,用大豆喂猪时,一定要将其煮熟或炒熟后饲喂。

(2)豆饼:豆饼蛋白质含量高,平均达43%,且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胱氨酸比大豆高15%以上,是目前使用最广泛、饲用价值最高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其缺点是:蛋氨酸偏低,含胡萝卜素、硫胺素和核黄素较低。

在配制日粮时,添加少量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即可达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但在生榨豆饼中同样含有抗胰蛋白酶、血细胞凝集素、甲状腺肿诱发因子等有害物质,使用时一定要加热处理,破坏这些不良因子,以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豆饼的饲喂量一般占日粮的10%~20%为宜。

(3)花生饼:花生饼含蛋白质40%左右,大部分氨基酸基本平衡,适口性好,无毒性。但脂肪含量高,不易贮存,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限制了其在猪饲料中的使用量,一般多与豆饼合并使用。

(4)棉籽饼:棉籽饼含蛋白质34%左右,但由于游离棉酚的存在,喂猪后易发生累积性中毒,加之粗纤维含量高,因而在猪饲料中要限制使用。

不去毒处理时,饲料中含量以不超过5%为宜。

(5)菜籽饼:菜籽饼含蛋白质36%左右,可代替部分豆饼喂猪。由于含有毒物质(芥子苷),喂前宜采取脱毒措施。

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饼要严格控制喂量,在饲料中一般不宜超过5%~7%,妊娠后期母猪和泌乳母猪不宜饲用。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有鱼粉、肉粉、蚕蛹、乳类以及昆虫等,其共同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不含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是猪的优良蛋白质饲料。

除以上两大类外,还有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科牧草、单细胞蛋白质饲料,也是养猪较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

特别是豆科牧草,既能提供蛋白质,又能起到青饲料的作用,对母猪尤为重要。

7. 饲料氨基酸的原料是什么

激素类、安定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也称瘦肉精,主要添加在育肥猪饲料中,能够提高猪的瘦肉率。添加后,一方面是引起猪只机体代谢异常,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出现死亡;另一方面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人食用后,会造成二次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由于误食含有该药品的动物产品,药检呈阳性,影响了比赛成绩,也损坏了国家声誉。

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毒性大小不一,危害程度不等。下面以一些重要指标为例,说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铅、汞和砷、氟、镉等属于重金属。饲料中的铅进入动物机体后,经血液循环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一部分经肝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铅中毒后,主要对动物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损害。脑血肿、脑血管扩张、神经节变性导致明显的神经症状;干扰体内卟啉代谢,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和铁利用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症状;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包涵体,导致糖尿、氨基酸尿。铅可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给胎儿,对胎儿造成危害。

氟是一种全身性的组织毒,饲料中氟进入机体后,主要与血中的钙离子结合,引起机体钙代谢障碍,往往造成软骨、脆骨,幼龄动物牙齿、骨骼钙化不全,形成“氟牙”。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通过饲料原料对饲料的污染最为严重。有机氯农药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后,主要蓄积在脂肪、肝脏、肾脏、脑、血液等组织和器官中。其对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损害中枢神经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干扰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改变体内某些生化过程;损害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动物生殖能力;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等,通过饲料摄入大量菌体后,细菌在肠道繁殖,并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肠道粘膜肿胀、渗出和坏死脱落,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由肠壁吸入到血液后,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引起体温上升和运动神经麻痹。

饲料霉变主要由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引起。霉菌不仅仅会影响饲料质量,影响动物正常生长,最严重的是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黄曲霉毒素B1毒性强,急性中毒常引起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致畸、致癌,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药物添加剂等。大多数来自自然产物和人工合成,部分具有毒副作用,在添加量过大时,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脏蓄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肝坏死;血液中铜含量大时,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往往阻塞肾小管,使肾小球和肾小管急性坏死,出现少尿、尿闭和尿毒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