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家禽饲料添加剂(动物饲料添加剂)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7 00:18   点击:2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动物饲料添加剂

麸皮43%、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剂2%、饲料系数2。

2、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维生素1%、无机盐1%、抗生素下脚料1%、黏合剂2%、饲料系数2.70。草鱼 1、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

2. 动物源性饲料

在我国允许生产使用的动物源性产品主要包括:肉粉(畜和禽)、肉骨粉、鱼粉、鱼油、血粉、、羽毛粉、乳清粉、乳粉、骨粉、动物油渣、动物油脂等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需要注意的是:原料需要标注来源,如,肉骨粉应说明是“鸡肉骨粉”还是“猪肉骨粉”等

3. 动物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一般在养殖过程中,有哪些必要的添加剂呢?

一、非蛋白氮添加剂

牛喂尿素、氨水、铵盐等非蛋白氮添加剂,可以减少蛋白质的饲喂量,并且还能促生长。但是,在喂食尿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过量喂

尿素的喂量在每100kg体重喂20~30g,并且一头牛每天最高饲喂量不要超过100g。在饲喂尿素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刚开始饲喂时可以喂正常饲喂量的1/10,一般要有10天左右的过渡期,从少到多饲喂即可。

2、不能空腹喂

在饲喂尿素前一定不能空腹,也不能直接给牛饲喂,要将尿素和饲料混合后再喂牛。且饲喂期间不要饮水,在饲喂后1小时才可饮水。

3、饲料禁忌

在喂食尿素时,最好不要和大豆、黑豆、豆饼等含脲酶的饲料一起饲喂,可能会降低尿素的饲喂效果。

4、犊牛不能饲喂

犊牛的瘤胃还未发育完全,微生物菌群数量少,对尿素的利用率小,尿素一旦进入胃中可能会中毒。

如果牛采食尿素后中毒,出现肌肉震颤、痉挛、呼吸困难、肛门松弛等症状,可以灌服大量食醋或者稀醋酸,控制瘤胃的脲酶活力。在饲喂时不过量、不误操作,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二、瘤胃缓冲剂

牛是反刍动物,如果精饲料饲喂过多,会导致精料在瘤胃中堆积发酵,造成瘤胃中酸度过高,出现酸中毒的情况。这在我们养牛时是很容易出现的,一般添加瘤胃缓冲剂就会有很好的改善。

我们常见的瘤胃缓冲剂是小苏打,在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后,可以中和瘤胃中酸性物质,调节瘤胃内的pH值,从而增强肉牛的食欲,也会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小苏打的喂量也有讲究,母牛一般按照饲料的1.2%添加,育肥牛按照饲料的1~1.7%添加。由于小苏打微苦,如果喂量太多反而会让牛的适口性变差,采食量下降,也会造成胃酸过少,对饲料消化变慢,所以一定不要擅自添加。

三、聚醚类抗生素添加剂

在养殖中常用的是瘤胃素,是欧盟允许使用的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它能减少瘤胃蛋白质降解,增加过瘤胃蛋白质数量,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肉牛增重。

在使用瘤胃素时,需要将其拌入饲料中喂牛,也可以制成预混料后,再拌入饲料中喂牛。

当然,既然是添加剂,一定要控制用量。对于放牧牛,开始时每头牛每天用100mg,5天后增加到200mg即可;对于舍饲牛,每头牛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60mg。如果超量或不合理使用,会造成肉牛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肉牛死亡。

这些添加剂被养殖户大量使用,严格按照其说明饲喂,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有的添加剂打着快速增重的旗号,牛长几个月之后不再长肉还掉膘,就比较坑人了。所以说,要用靠谱的、信得过的东西,不要听人吹嘘两句就信了,最后害得还是自己家牛!

4. 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育肥猪添加剂——催肥增重王,后期增重效果明显。

全程使用,可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在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改善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克柠檬酸,可使猪从日增189克提高到216克。这种方法最适合喂养体重在5公斤~10公斤的断奶猪。但仅供参考。

5. 饲料添加剂目录

1、全价料

全价料是由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和添加剂四部分组成的配合料,市场上销售的全价料主要是经过机器加工制粒的颗粒状饲料,部分为膨化颗粒料,能直接用于饲喂饲养对象,能全面满足饲喂对象的营养需要。

2、浓缩料

浓缩料是由蛋白原料和添加剂预混而成,饲喂时需补加能量料,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适合于规模大,尤其是自家有玉米等能量饲料的农户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浓缩料至少有50多种。

3、预混料

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4、营养分类

1、粗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上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类、秸秆类、农副产品类以及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为18%以上的糟渣类、树叶类等。

2、青绿饲料:指自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一类饲料,包括牧草类、叶菜类、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水草类等。不考虑折干后粗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

3、青贮饲料: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制成的青贮及加有适量糠麸类或其它添加物的青贮饲料,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半干青贮。

4、能量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0%以下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谷实类、糠麸类、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油脂、草籽树实类等。

5、蛋白质补充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等。

6、矿物质饲料:包括工业合成的或天然的单一矿物质饲料,多种矿物质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加有载体或稀释剂的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

7、维生素饲料:指人工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项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8、添加剂:指各种用于强化饲养效果,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及其配制产品。如各种抗生素、抗氧化剂、防霉剂、黏结剂、着色剂、增味剂以及保健中兽药与代谢调节药物等。

6. 猪饲料的主要原料

  激素类、安定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也称瘦肉精,主要添加在育肥猪饲料中,能够提高猪的瘦肉率。添加后,一方面是引起猪只机体代谢异常,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出现死亡;另一方面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人食用后,会造成二次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由于误食含有该药品的动物产品,药检呈阳性,影响了比赛成绩,也损坏了国家声誉。  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毒性大小不一,危害程度不等。下面以一些重要指标为例,说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铅、汞和砷、氟、镉等属于重金属。饲料中的铅进入动物机体后,经血液循环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一部分经肝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铅中毒后,主要对动物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损害。脑血肿、脑血管扩张、神经节变性导致明显的神经症状;干扰体内卟啉代谢,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和铁利用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症状;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包涵体,导致糖尿、氨基酸尿。铅可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给胎儿,对胎儿造成危害。  氟是一种全身性的组织毒,饲料中氟进入机体后,主要与血中的钙离子结合,引起机体钙代谢障碍,往往造成软骨、脆骨,幼龄动物牙齿、骨骼钙化不全,形成“氟牙”。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通过饲料原料对饲料的污染最为严重。有机氯农药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后,主要蓄积在脂肪、肝脏、肾脏、脑、血液等组织和器官中。其对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损害中枢神经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干扰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改变体内某些生化过程;损害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动物生殖能力;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等,通过饲料摄入大量菌体后,细菌在肠道繁殖,并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肠道粘膜肿胀、渗出和坏死脱落,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由肠壁吸入到血液后,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引起体温上升和运动神经麻痹。  饲料霉变主要由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引起。霉菌不仅仅会影响饲料质量,影响动物正常生长,最严重的是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黄曲霉毒素B1毒性强,急性中毒常引起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致畸、致癌,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药物添加剂等。大多数来自自然产物和人工合成,部分具有毒副作用,在添加量过大时,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脏蓄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肝坏死;血液中铜含量大时,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往往阻塞肾小管,使肾小球和肾小管急性坏死,出现少尿、尿闭和尿毒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