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设备(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操作方法)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09:51   点击:2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操作方法

1、工作原理不同:高温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超高温灭菌是把加热温度设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2、保存时间不同:高温杀菌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超高温灭菌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后, 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将产品包装起来,就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由于杀菌持续时间很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营养和风味。

3、使用设备不同:高温杀菌菌的使用设备为巴氏杀菌机。超高温灭菌的使用设备为蒸汽或热交换器。

2. 超高温瞬时杀菌法

132℃。

1、工作原理不同:巴氏灭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超高温杀菌是把加热温度设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2、保存时间不同:巴氏灭菌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高温灭菌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后, 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将产品包装起来,就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由于杀菌持续时间很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营养和风味。

3、使用设备不同:巴氏灭菌的使用设备为巴氏杀菌机。高温灭菌的使用设备为蒸汽或热交换器。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3.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工作原理

依据:热死亡活化能大于营养物质受热分解活化能。当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

4.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原理

属于高温灭菌的一种,原理是利用饱和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出大量潜热的物理特性,使待灭菌的物品处于高温和潮湿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5.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的作用

像你平时喝的牛奶大多都是经过瞬时超高温灭菌的呀,而且,你在喝牛奶或果汁的时候都没有注意下它们的包装吗?一般采用利乐砖、利乐枕包装的牛奶,包装上面都印有“UHT”,这个就是指瞬时超高温灭菌。而且,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处理的牛奶或果汁,即使不在冷藏条件以及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比较长时间的保质期,能够降低不少运输成本。

6. 超高温瞬时灭菌器

生鲜奶又叫生牛乳,是从牛身上刚挤下来的未经灭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

巴氏奶则是采用巴氏消毒法(62.8~65.6℃,30min或72~75℃,15~20s)制成的液态奶制品,一般保质期较短,需要冷藏保存,但保存了牛奶绝大部分的营养和口感。目前的牛奶巴氏灭菌,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短时间(72~75℃,15~20s)的巴氏灭菌处理。至于为什么现在会广泛使用高温短时间的巴氏灭菌处理?因为对于巴氏奶来说,它只需要将病原菌杀死即可,高温短时间的巴氏灭菌,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生鲜奶没有经过灭菌处理,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这里,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于挤奶过程中。因为生鲜奶是从牛身上刚挤下来的未经灭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各种微生物可能会通过牛的乳房、空气、挤奶的人或机器等进入牛奶中,并依靠牛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因为刚挤下来的生鲜奶很可能没有经过冷藏处理)进行大量的繁殖。

引起生鲜奶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所以,如果您购买了生鲜奶,一定要进行加热,将病原菌杀死以后再饮用。

巴氏奶因为经过了巴氏消毒,虽然尚未达到无菌级别,会存在有少量的耐热菌,但不含有任何病原菌,安全有保证,可以放心饮用。

超高温灭菌奶,又叫常温奶,是牛奶经过超高温(135℃~150℃,4~7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牛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可以进行长途运输和销售。

超高温灭菌奶通过超高温瞬时灭菌,达到了无菌级别,安全系数高,可以放心饮用。

7. 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

体奶也就是通常说的纯牛奶。纯牛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分为杀菌乳(国内通常叫巴氏奶或巴杀奶)、灭菌乳(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俗称UHT奶)和调制乳。

在国外市场上,UTH奶和巴氏奶同时存在,不同国家由于自然条件和消费习惯的差异,各自有所偏重,比如在巴氏奶技术诞生的国家法国、西班牙等,都是以UHT奶为主。国内市场,受国情、奶源分布、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UHT奶以其安全、方便、营养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冷链条件较好的大城市还有巴氏奶、超巴氏奶等产品进入消费者餐桌。

巴氏奶和UHT奶是纯牛奶的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营养上没什么区别,但一些巴氏奶厂家出于营销考虑,往往打着“鲜”的旗号。其实,巴氏奶并不是鲜奶,真正的鲜奶是刚挤下来的牛奶,直接喝反而是不安全的,因为担心微生物繁殖,需要经过热处理杀菌后才饮用。

作为纯牛奶的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UTH奶和巴氏奶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刚挤下来的牛奶需要杀菌处理来保证饮用的安全性,于是就诞生了不同的杀菌工艺。目前国际惯例上通常用的就是巴氏杀菌工艺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即UTH)。巴氏杀菌工艺,出现比较早,但这种工艺因技术条件限制,杀菌温度低,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和致病菌,所以保质期很短,且必须全程冷链。随着技术的进步,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出现,大大提高了杀菌效率,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所以保质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官方网站对巴氏杀菌工艺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的定义是这样的:

巴氏杀菌乳

巴氏杀菌技术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1865年发明的,其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出现以前,巴氏杀菌曾作为普遍的工业热处理工艺被广泛使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