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声名不显却对历史有重要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05-23 03:23   点击:299  编辑:钟友   手机版

有一人最符合这个定义,他是我军近代名将,号称“旋风司令”的韩先楚。

在不熟悉军史的人看来,韩先楚的名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暂且不说,就是和诸多上将如萧克、王震、许世友、张爱萍、杨成武、宋任穷、刘亚楼、陈锡联等相比,韩先楚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论起战略能力,韩先楚毫不逊色。

一般来讲,开国将帅中授予上将军衔的大多是兵团司令级别,这个级别的将领主要衡量指标是战役指挥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对战略能力要求不高,但韩先楚最突出的便是战略能力。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他出身贫寒,生活艰辛,没读过书,14岁就参加革命,后来加入红25军,参加万里长征,又在八路军115师任职,一直以作战勇猛著称。

韩先楚有资历,有能力,晋升却很慢。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也不过是个旅长,在当时八路军著名将领中,掰着手指头数上好几轮,也排不到他韩先楚。但后来的解放战争给了他充分发挥军事才华和战略能力的舞台。韩先楚没读过军事院校,甚至没读过书,但他有勇有谋,善于动脑子,打仗不蛮干,而且战略眼光独到,对形势分析十分透彻,敢于坚持己见,这在当时我军将领中尤其难得。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在东北战场多次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指挥取得鞍海战役、新开岭等一系列战役胜利,创下我军多个“第一”记录,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在东北将近4年时间里,韩先楚率领的3纵进军迅猛,作战勇敢,打的敌军狼狈不堪,坐镇东北指挥的几任国军指挥官都称韩先楚是“旋风司令”,把3纵称为最难对付的“旋风部队”。

韩先楚的战略眼和统帅之才,尤其体现在解放海南战役中。国军在海南岛布置重兵,由号称消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名将“战神”薛岳统领。薛岳组织打造了一道号称连一只鸟、一只老鼠都偷渡不过来的“伯陵防线”,而我军没有海军舰艇,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从上到下都决定推迟进攻时间。

但韩先楚经过深入当地群众走访,逐渐掌握海南岛附近的地形、海情和敌情,并对当时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后认为上级决定不妥,他的意见是:“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韩先楚多次向前敌指挥部、向四野司令部和林彪、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越级报告,强烈要求提前发动渡海作战,并亲自组织部队训练渡海作战本领,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在韩先楚的坚决主张和不懈努力下,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终于决定提前发动海南渡江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决定。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韩先楚身先士卒,随第一梯队登上战船(唯一一个第一批登陆的兵团级司令员),指挥大军浩荡起渡,跨海进击,一举突破伯陵防线,解放海南岛!

1950年7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湾台海峡。若非韩先楚的坚持和果决,海南后果不堪设想。

谈及此战,罗荣桓曾说过,“海南战役不大好打,但我们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队是12兵团、15兵团各一个军,由15兵团统一指挥,但在战役指挥上韩先楚同志起了主导作用。”解放海南岛战役标志着韩先楚已经从一名出色的战役指挥员,转变为一名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家,这种战略眼光和亮剑精神是很多著名将领都不具备的。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军猛将如云,最不缺的便是能打敢拼的猛将,但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任何时候都是稀缺品。对韩先楚的能力和才华,我们完全可以用“上将之名、大将之能、元帅之才”来形容。壮哉韩先楚,伟哉旋风司令!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龚楚这个人听过吗?井冈山会师,他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龚楚是广东乐昌人,是早期非常活跃的革命者。南昌起义时,龚楚就是营指导员。当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班长。

此后,他又准备去参加秋收起义,结果走到半路,被国民党军队进攻,只好回了老家。这个时候,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来到粤北,人生地不熟,非常困难。而龚楚被派去接应朱德,龚楚起了很大的作用,给部队当向导,带着部队突围。

朱德回忆道,“我们从韶关北上,计划去湘南找一块根据地,这时龚楚已来到我们的部队,便由他引路带我们到了宜章县的杨家寨子。”

(电视剧里的龚楚)

可以说,龚楚如一颗指路灯一样来到了处于最低谷的革命部队中。

后来部队上了井冈山,龚楚的地位就很高了,大家知道林彪升得很快,但其实龚楚升得更快,1927年,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红四军,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参谋长是王尔琢,陈毅任军委书记。龚楚是红四军前委委员兼29团团长。当时,中央给苏区写信,都是称“朱毛龚”。可见其地位之高。

后来,龚楚又参加了百色起义,起义后成立了红七军,军长是张云逸,政委是邓小平,而参谋长就是龚楚。这个起步非常的高,如果正常发展下去,至少是开国大将级的人物。

此后,红军长征,留了一部分人打游击,龚楚就是其一,他是中央军区参谋长。我们知道南方打游击的最高领导是陈毅,其实一开始不是,陈毅是生病了,没赶上长征。中央说你就留在南方,先管着这一块吧。一开始的领导人是龚楚。

正当中央对龚楚寄以厚望的时候,龚楚叛变了。

龚楚为什么叛变?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一个原因是红军的整改。龚楚也被整顿过,开除过党籍一年,被下放为团长。这在红军不是个例,毛主席都被选下去过。

此外,看龚楚的简历,这位仁兄经常离开部队回老家,革命的意志不是很坚定。到了红军最困难的时期,他就叛变了。

龚楚叛变过去了,受不受重视?不太受重视,为什么呢?因为红军都已经转移了嘛。国民党军队认为都打得差不多了,主要方向也是追击战略转移的主力。所以龚楚叛变过去,没受到什么重视,给他四十个兵,封个剿总游击司令的官。这可能也跟他路子比较野有关系。他不是黄埔出来的,像黄埔出来的,如果投降,那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一期毕业生刘畴西,当时被俘之后,说客如过江之鲫,刘畴西毫不理会,英勇就业。

再比如陈赓大将,蒋介石亲自上门说:“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校长,我肯定要爱护你的,你过来吧。我关心你。”陈赓一句话:我不需要你关心。

龚楚过去之后,看反响不大,很着急,立功心切,带着手下就准备去立个投名状,什么投名状呢?重要领导都长征去了,留在南方的只有项英,陈毅这两位重量级的,而且还很不好找。龚楚决定让项英他们主动找上门。

龚楚带着手下装成游击队,又让国军配合了一下,打了数场胜仗。国民党宣传说龚匪活动猖獗等等。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很高兴,说老首长还在,而且拉出了一支部队。当时,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主动联系上了龚楚。

龚楚就问贺敏学,知不知道怎么联系项英、陈毅他们。我们要请他们来我们湘南领导大家打游击。正好贺敏学有渠道可以联系到项英他们,就写了一封信,送到了项英的手上。

项英看了很高兴。当时的革命形势很严峻,到处都是国军取得什么胜利了。现在突然听说龚楚又拉起了一面大旗,恨不得马上就去汇合。这就是南方的小井冈会师啊。

关键时刻,还是陈毅发现了问题。他说不要急于会面,等等看。

为什么呢?

龚楚露马脚了,原来,龚楚为了忽悠项英他们来,信写得很诚恳,很谦虚。可是,他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啊。陈毅特别清楚这一点,他跟龚楚从广东一起到的井冈山,对龚楚门清。这位老龚仗着资历老,对红军有大贡献,在苏区只服一个人,就是毛泽东。

这一下,怎么突然客气起来了,还要请项英、陈毅他们过去指导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两位可都是俯视的啊。

项英恍然大悟,也就没有急于去见龚楚。

信发去之后,龚楚就等着项英了,可左等右等都没来。这下龚楚着急了,接下来,他干了一件很坏的事情。在一个叫北山的地方,他召集当地的游击队召开会议,在会议上诱杀了六十多名游击队员,逮捕了三十多名。这就是北山事件。此后,还带着部队去抄项英的营地,碰上了侦察员吴少华。吴少华识破了龚楚的阴谋,到了驻地,抢先登山,鸣枪示警。项英才及时转移。

当然,龚楚后来说,是自己放的枪,给项英示警,这个可信度不高。

这样一来,龚楚就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干了。不过,可惜啊,不受什么重用啊,最大的官就是当过徐州市市长,1949年,当广州行辕少将高参,给人家打下手。再看看,当年跟他平级的陈毅,已经是华东野战军司令。

到了10月,龚楚逃到老家,手下只有一个保安团。当时龚楚要投降,他想跟谁投降呢?林彪,因为四野已经打到了乐昌嘛。可是,对不起。林彪一来没空,二来你一个保安团的团长,想向林彪投降?彪哥现在是什么级别?你是什么级别?太天真了吧。

唉,其实当年龚楚上井冈山的时候,职别比林彪还要高二级。

最后龚楚投降过来,叶剑英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就是去海南岛劝降国民党的名将薛岳。薛岳也比他牛多了,是抗日名将,也是他老乡。当时,龚楚经香港转船。但到了香港,龚楚又不走了,留在香港,大概也是想清楚了,自己没什么价值了,当年又有血债在身上。

此后,龚楚就在香港做生意,呆了四十多年。到了1990年时候,他准备回老家。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主政了嘛,他跟邓小平一起发动百色起义,都是老朋友。而且当时也颁布了一个法令,不追究内战时期的军政人员。

最后,龚楚回到了乐昌老家,当时已经失明,政府拔了三万给他修了二层小楼,邓小平还给他打了电话。

穿越时空,当年一起起义的伙伴,一位已经是执掌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一个垂垂老矣,毫无作为。

五年后,龚楚在乐昌老家去世,也算是叶落归根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