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要发展工业机械臂?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1-17 19:18   点击:2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采用工业机械臂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更可以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1.安全性高.使用人手进到模内取产品,如果注塑机故障或误按键造成合模,有夹伤工人手之危险,使用机械手确保安全。

2.节省人工. 机械手取出产品放置在输送带或承接台上,只需一人看管或一人同时看两台甚至更多台注塑机,可节省人工,做成自动流水线更能节省厂地,所以整厂规划更小更紧凑精致。

3.提高效率和品质.如一成型周期为30秒,人工取出时间为6秒,机械手取出为1.5秒的15千瓦的120吨注塑机,人工取出产品一个班8小时来计算可以成型800模,使用机械手提高到915模,生产效率提高了14%,8小时注塑机用电量为120度(以千瓦每小时1度电计算)使用机械手后用电量节省120*14%=17度。

4.延长注塑机的使用寿命.人员取出产品需要频繁的开关安全门,会造成注塑机某些部件寿命减短甚至损坏,影响生产。使用机械手则不需要频繁的开关安全门。

5.降低产品不良率.刚成型产品还有未完成冷却,存在余温。人手取出会造成手痕且人工取出用力不均取出产品存在不均的变型。机械手采用无纹吸具抱具用力均匀使之产品质量大有提升。

6.预防模具损坏.人员有时会忘了取出产品,合模会造成模具损坏,机械手若未取出产品,会自动报警停机,绝对不会伤到模具。

7.节省原料,降低成本.人员取出时间不定,会造成产品缩水.变型(料管若过火,需要重新注塑会浪费原料)因机械手取出时间固定,所以品质稳定。

8.节省人工.使用机械手,水口与产品可自动分开放置,不需要再挑选,可节省人工,若用随机粉碎自动吹到料桶内,可更节省时间和原料。

9.优质客户也希望选择有机械手的注塑厂家合作.使用机械手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人工的惰性可准确算出日产量与交期。使用机械手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更是未来最大的趋势。

如何判断自由度个数?

在力学里,自由度指的是力学系统的独立坐标的个数。力学系统由一组坐标来描述。比如一个质点的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由x,y,z三个坐标来描述;或者在球坐标系中,由α,β,γ三个坐标描述。描述系统的坐标可以自由的选取,但独立坐标的个数总是一定的,即系统的自由度。一般而言,N个质点组成的力学系统由3N个坐标来描述。但力学系统中常常存在着各种约束,使得这3N个坐标并不都是独立的。对于N个质点组成的力学系统,若存在m个完整约束,则系统的自由度减为 S=3N-m。

机器人设计中的机械臂自由度是比较大的,如果采用多舵机提供动力分别传动的话就更复杂了。现在用的最多的工业机器人一般都是六轴的,但是最近推出来的一些人机协作机械臂却是7个自由度

航天飞机是怎样实现与空间站对接的?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两个航天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

太空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站、航天飞机、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太空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道上服务的先决条件。

交会对接过程分4个阶段:地面导引,自动寻的,最后接近和停靠,对接合拢。

在导引阶段,追踪航天器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操纵下,经过若干次变轨机动,进入到追踪航天器上的敏感器能捕获目标航天器的范围(一般为15~100公里)。

在自动寻的阶段,追踪航天器根据自身的微波和激光敏感器测得的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运动参数,自动引导到目标航天器附近的初始瞄准点(距目标航天器0.5~1公里),由此开始最后接近和停靠。

追踪航天器首先要捕获目标的对接轴,当对接轴线不沿轨道飞行方向时,要求追踪航天器在轨道平面外进行绕飞机动,以进入对接走廊,此时两个航天器之间的距离约100米,相对速度约3~1米/秒。

追踪航天器利用由摄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姿态,同时启动小发动机进行机动,使之沿对接走廊向目标最后逼近。

在对接合拢前关闭发动机,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与目标相撞,最后利用栓一锥或异体同构周边对接装置的抓手、缓冲器、传力机构和锁紧机构使两个航天器在结构上实现硬连接,完成信息传输总线、电源线和流体管线的连接。

交会对接飞行操作,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3种方式。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双子星座”6号和7号飞船在航天员参与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太空交会。1968年10月26日,前苏联“联盟”2号和前3号飞船实现了太空的自动交会。1975年7月17日,美国“阿波罗”号和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完成了联合飞行,实现了从两个不同发射场发射的航天器的交会对接。

1984年4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利用交会接近技术,辅以遥控机械臂和航天员的舱外作业,在地球轨道上成功地追踪、捕获并修复了已失灵的“太阳峰年观测卫星”。

1987年2月8日,前苏联“联盟-TM2”号飞船,与在轨道上运行的“和平”号航天站实现了自动对接。

1995年6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顺利地与太空运行的俄罗斯“和平”号航天站对接成功。这次对接与20年前美、前苏联飞船对接相比,规模大、时间长,而且合作的项目多。显然,这次成功的对接活动促进了国际航天站的建立,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21世纪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