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产茶叶设备(茶叶加工生产线设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4 11:35   点击: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加工生产线设备

1.茶青烘干机,约2万元

2.烘烤机,约1万元

3.装袋机(现在有自动重量分装机,不须在另买电子计重机了),约3千元

4.其它如茶袋茶罐…等,约2000元即可,看你需多少量

2. 茶叶的生产设备

现在加工厂用的是机械杀青干燥设备。

干燥杀青设备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清香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

3. 茶叶深加工设备

属于中间阶层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又 有红茶的浓郁。乌龙茶制作工序尤为复杂,吸取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造原理,制造过程中既不完全破坏全叶组织,但又轻微地擦伤叶缘组织,要求细胞内含物不完全变化,但又有一部分起氧化作用。因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使得乌龙茶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独特品质。所以,乌龙茶可谓是制作工序最复杂的茶类。

4. 茶叶加工生产线图

茶叶经过采摘后需要茶农对青叶通过炒茶机进行炒制,现有技术中,大多还是采用单台炒茶机单独进行喂料、炒制、收集等炒茶工序,平均每人最多只能操作2-3台的炒茶机,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成本;尽管有些茶农将炒茶形成流水线式工艺,其喂料方式也不够统一,需要人工判断每台炒茶机的工作进程,并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炒茶机进行喂料,很难实现自动化的连续炒制,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浪费并致使茶叶的制造成本增加,还使得炒茶效率低下,无法实现炒茶流水线的全面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全自动化连续炒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炒茶流水线,包括提升机、投料车、若干台炒茶机、两台平输机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提升机包括设于底部的提升机进料箱、设于顶部的提升机出料箱、输送带一,所述输送带一被倾斜设置以能够被驱动以自提升机进料箱向提升机出料箱方向移动,从而使承载在输送带一上的茶叶材料被输送至提升机出料箱内,所述提升机出料箱内水平设置有输送带二,所述提升机出料箱底部在输送带二的输送终端设有开口,供输送带二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向下掉落时通过;

所述投料车包括导轨和车体,所述导轨水平设置于所述提升机出料箱的下方,所述车体被设置以能够被驱动以沿着导轨移动;所述车体上部开口,用以接收提升机出料箱输送出的茶叶材料,所述车体内部水平设置有输送带三,所述车体底部位于输送带三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供输送带三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向下掉落时通过;

所述炒茶机分为两排,分别并列放置于导轨下方两侧,所述炒茶机包括储料箱、炒锅和炒茶机出料口,所述储料箱上部开口,用以接收投料车输送出的茶叶材料,所述储料箱内部水平设置有输送带四,所述储料箱底部位于输送带四的输送终端设有开口,供输送带四上承载的茶叶材料在输送过程中掉落至炒锅内;

所述平输机分别设置于两排炒茶机的炒茶机出料口下方;所述平输机包括输送带五,用以输送经每台炒茶机炒制完成的茶叶材料;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脑主控板和设置于输送带二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脑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电脑主控板分别与各输送带的驱动装置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提升机将待炒制的茶叶材料从底部的提升机进料口输送至顶部的提升机出料口,提升机出料口内部的输送带二再将茶叶材料输送并投放至投料车中,投料车可移动至需要被喂料的炒茶机上方,将茶叶材料通过输送带三投放至炒茶机上部的储料箱中,再由储料箱中的输送带四投放至炒锅内进行炒制,最后经过炒制完成的茶叶将通过炒茶机出料口被投放至平输机上,由平输机将其统一输送至一侧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提升机的输送带一分为提升机进料箱内的水平段、上升段、提升机出料箱内的水平段。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提升机的输送带一表面水平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为棱柱状,防止茶叶材料在上升运输过程中滑落。

5. 茶叶加工设备介绍

看你加工的量了,家庭的话像我家一年100斤左右干茶,两个炒茶机,一个烘干机,算下来1万元左右, 商用的话要贵好多倍,大约8-10万

6. 茶叶加工生产线设备有哪些

茶叶初制机械设备品种繁多,主要有:鲜叶分级机、贮青机、萎凋设备、发酵设备、杀青机、揉捻机、解块筛分机、烘干机、炒干机、揉切机、理条机、曲毫炒干机、扁茶炒制机、精揉机、乌龙茶做青设备、提香机、砖茶压制机、运输机械等。每个种类还可以再分。如杀青机可以再分为滚筒杀青机,锅式杀青机,槽式杀青机,蒸青机,微波杀青机,汽热杀青机,热风杀青机等。

7. 茶叶加工全套设备

全自动制茶设备价格大多都是在3000块钱到5000块钱左右就能够买得到,因为不同品牌的设备价格肯定还是会有差距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回答,你可以参考一下我给你的回答,因为大概就在这个范围内。

茶叶自动烘干机的出现为种植茶叶的人提供了很多便利,节省了大家烘干茶叶得时间,也不需要关注天气情况来选择烘干茶叶。

8. 茶叶加工生产线设备机械建设项目的总体方案说明

1、绿茶加工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2、红茶加工

红茶有两种:一种是条型茶又叫工夫红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种是红碎茶。分为4个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红茶属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使叶子变红是工艺关键。中国红茶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3、乌龙茶加工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主要产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区,其次是福建的闽南,再就是广东省的潮汕地区。乌龙茶的采制方法与红茶、绿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茶叶不能采摘过早过嫩;

(2)乌龙茶必须在阳光下进行晒青;

(3)采取“摇青”与“凉青”相结合的“做青”技术,使茶叶达到半发酵的程度;

(4)乌龙茶的烘焙技术特别讲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茶)和红茶( 全发酵茶 )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乌龙茶有条形茶与半球形茶两类,半球形茶需经包揉。

4、白茶加工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烘干

5、黄茶加工

黄茶加工分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闷黄工序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工序,如果没有闷黄这道工序,就称不上黄茶。黄茶是杀青后包闷和烘炒后再包闷,使芽叶变黄而形成的,因此焖黄是工艺关键。

以蒙顶黄芽为例。基本工艺流程: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

6、黑茶加工

黑茶的鲜叶原料多数比较粗老,揉捻后经过渥堆发酵,或制成绿茶后再经后发酵而使叶色变黑,汤色深浓。普洱茶是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绿茶,主要产于云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关键是发酵。普洱茶加工完成后,味道不苦不涩,咖啡碱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7、紧压茶加工

紧压茶是以绿茶或红茶或黑茶作原料,经过蒸软压模制成不同形状的茶叶,有砖形、饼形、碗形、柱形、方块形等。中国生产的紧压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砖茶、湘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紧茶、圆茶、饼茶、固形茶等。

8、花茶加工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香片等。它以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又称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类。

9. 茶叶生产线设备厂家

1993年——

1993年4月,在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员工自筹650万种子基金,进行股份制改造,创立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东升出任董事长兼总裁,带领濒临倒闭的老电子管厂走上“产业报国,强企富民”之路。

1994年——

1994年1月,与日本旭硝子、丸红、共荣合资成立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通过合资企业,以少量投资迅速实现生产能力,获得新产品,培养出专业人才,拓展了国际化视野。随后陆续与日本日伸工业合资成立北京日伸电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与日本端子合资成立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发展与CRT配套的精密零件与材料业务。

1995年——

1995年9月,成立TFT-LCD项目预研小组,跟踪研究TFT、PDP、FED等显示技术,在科学论证及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

1997年——

1997年5月,京东方与台湾冠捷科技合资成立北京东方冠捷电子有限公司,持股52%,进入显示器领域。

1997年6月,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1998年——

1998年12月,组建浙江京东方,生产真空荧光显示屏(VFD),进入小尺寸平板显示领域。京东方实施“从合资经营为主转向自主经营,从精密电子零件和材料转向新型显示器件与产品”的两个战略性转变,着力打造主营业务,企业实力迅速提升,形成了显示器、VFD、STN-LCD等产业。

1999年——

1999年5月,成立京东方专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显示系统与解决方案。

1999年5月,京东方与冠捷合作的显示器生产线项目投产,建立起中国北方第一个显示器生产基地,为发展新显示器件完成了下游的产业布局。

1999年,成立京东方真空电器公司,使京东方发挥在真空领域的优势,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01年——

2001年1月,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

2001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STN-LCD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业务,组建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生产移动产品用液晶屏(STN-LCD),开始研发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

2002年——

2002年3月,成立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TFT-LCD产业的重要元器件显示光源产品。京东方布局TFT-LCD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2年5月,成立京东方现代(北京)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移动产品用液晶显示模组。

2003年——

2003年1月,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TFT-LCD业务、相关专利及团队,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标志着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2003年6月,成立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液晶显示屏及模组。

2003年8月,收购冠捷科技26.36%的股份,由此,京东方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而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平台。

2003年9月,京东方第5代TFT-LCD生产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京东方TFT-LCD北京产业基地的建立对中国乃至世界显示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005年——

2005年3月,成立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显示光源产品。

2005年5月,京东方第5代TFT-LCD 生产线正式量产,不仅填补了国内TFT-LCD显示产业的空白,结束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屏时代”,也为京东方在TFT-LCD领域技术和人才的积累打下了基础。

2006年——

2006年4月,成立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移动产品用液晶显示模组。

2007年——

2007年10月,成立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移动产品用液晶显示屏、模组。2007年 11月,成立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显示光源产品。

2008年——

2008年3月,京东方第4.5代TFT-LCD生产线在成都高新西区开工建设。

2008年10月,成立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IT与电视用液晶显示屏、模组。

2009年——

2009年4月,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开工建设。

2009年4月,中国唯一 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这是中国显示产业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基地,对提升全行业研发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8月,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

2009年10月,京东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该产线提升了京东方在移动和应用显示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

2010年7月,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010年8月,并购美齐科技电脑显示器及电视机业务以及相关资产,公司开始向整机代工业务延伸。

2010年10月,京东方第 6 代 TFT-LCD 生产线量产,打破了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1年——

2011年8月,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填补了我国AMOLED产业空白。

2011年9月,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这是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彻底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2012年——

2012年5月,京东方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开工建设该产线是京东方在氧化物技术方向的前瞻布局,对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京东方在未来显示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2013年——

2013年7月,京东方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

2014年——

2014年2月,京东方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量产。

2014年7月,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量产,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自主技术的全球最先进新型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进入生产运营阶段。

2015年——

2015年4月,京东方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

2015年5月,京东方成都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在成都高新西区开工建设。

2015年10月,京东方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福建省福清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在安徽省合肥开工建设。

10. 茶叶精制加工生产设备图片

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 -筛选 -拼配 -渥堆 -汽蒸 -压制成型 -陈化 -成品。

技术要求:

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