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编码器零点调试(编码器用示波器怎么调零点)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06:01   点击:1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编码器用示波器怎么调零点

编码器的ab相测量方法

1、编码器静止时,可测得A、B相的电压为15V左右或者0V。

轻轻转动编码器时,应能轮流得到以上两种电压。A-、B-相应能得到0V或-15V电压。

2、编码器连续旋转时,输出得到的是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可能只有3~5V左右的稳定电压值。

3、万用表只能做粗略检查,如果测量结果与上述描述相差太大,则可以初步认为编码器已有故障。

4、但是仅仅用万用表,是无法精确检查编码器是否完全正常的。

因为正常时,编码器是输出高频的脉冲信号的,所以建议你最好使用示波器来进行测量。

5、将编码器的输出A相或者B相信号接到示波器中,然后旋转编码器轴,如果此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高频的15V方波脉冲信号,则说明编码器是好的。

2. 编码器用示波器怎么调零点的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调零有效。

3. 增量式编码器如何调零点

增量式与绝对值编码器的区别

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只能记住自己走了多少步,当然会有一个原点。在开机第一次走过原点一千,它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绝对值编码器只要上电就能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绝对值编码器需要刻更多的线,成本高性能好,更贵。断电上电后,会记住原先的数值,不用回原点,绝对值相当于有一个CPU。

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换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绝对值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他的示值只与测量的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编码器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电容式。根据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值、混合式。

增量式编码器的问题

增量型编码器存在零点累计误差,抗干扰较差,接收设备的停机需断电记忆,开机应找零或参考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选用绝对型编码器可以解决。增量型编码器的一般应用:测速,测转动方向,测移动角度、距离(相对)

4. 示波器如何调零

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入用示波器监看波形,波形选择正弦波,选择合适的频率,调整输出直流电平至2.5V,调整输出幅度Vp-p(峰峰值)至5V,微调两个旋钮,使Vp-p是0-5V。

5. 编码器0点

细分的话至少十几种情况,概括起来如下。

1、伺服电机寻找原点时,当碰到原点开关(也可以是极限开关)时,马上减速停止,以此点为原点。这种回原点方法无论你是选择机械式的接近开关,还是光感应开关,回原的精度都不高,就如一网友所说,受温度和电源波动等等的影响,信号的反应时间会每次有差别,再加上从回原点的高速突然减速停止过程,可以百分百地说,就算排除机械原因,每次回的原点差别在丝级以上。

2、回原点时直接寻找编码器的z相信号,当有z相信号时,马上减速停止。这种回原方法一般只应用在旋转轴,且回原速度不高,精度也不高。

3、此种回原方法是最精准的,主要应用在数控机床上:电机先以第一段高速去找原点开关,有原点开关信号时,电机马上以第二段速度寻找电机的z相信号,第一个z相信号一定是在原点档块上(所以你可以注意到,其实高档的数控机床及中心机的原点档块都是机械式而不会是感应式的,且其长度一定大于电机一圈转换为直线距离的长度)。找到第一个z相信号后,此时有两种方试,一种是档块前回原点,一种是档块后回原点(档块前回原点较安全,欧系多用,档块后回原点工作行程会较长,日系多用)。以档块后回原为例,找到档块上第一个z相信号后,电机会继续往同一方向转动寻找脱离档块后的第一个z相信号。一般这就算真正原点,但因为有时会出现此点正好在原点档块动作的中间状态,易发生误动作,且再加上其它工艺需求,可再设定一偏移量;此时,这点才是真正的机械原点。此种回原方法是最精准的,且重复回原精度高。

6. 编码器怎么找零点

在驱动器侧找到TU2,然后一直按住确定,驱动器就会自动将当前位置设置为机械零点。

7. 用示波器伺服编码器调零

异步电机编码器只起计数和测速功能,不需要调试,安装好就可以用了。永磁伺服电动机的编码器是有磁极零位的,拆装和更换需要调试的。零位调试需要用示波器。

8. 编码器用示波器怎么调零点电压

电动车编码器的使用方法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调零有效

9. 示波器的零点在哪里

  示波器的输入耦合方式的意思是输入信号的传输方式。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等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示波器的输入耦合属于信号直接耦合,一般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直流模式和交流模式,档位选择上一般还有接地。  直流模式标注是DC,信号直流部分会经过处理并显示,对应的显示波形是信号全状态;  交流模式标注是AC,信号直流部分不会显示,对应的显示波形是交流部分;  接地标注是GND,实际是断开输入并把输入接地,目的还有消除干扰,方便找零点。

10. 怎样才能确定编码器的零点位置

数控车的刀具偏置,形状部分有三个值,X,Z,半径,如何获得X,Z的值呢?对刀,获取相对坐标值从而让系统计算出刀具偏置数值1、手动对刀 当机床完成零点复位,机床坐标系已经准备就绪,之后一切数据(工件坐标系)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老司机,不,老师傅把车刀装到了刀塔上,一言不合就开始削黑长直的——零件,先定个小目标,譬如把棒棒先车到35mm,用卡尺一量,噫,平均值!好,打开系统里刀具偏置页面,在X轴里输入35mm,猛按下测量,啪~X轴偏置数据就有了~然后老师傅又开始削,长度嘛,两把半……用尺量一下工件原点(设在卡盘端面,或者直接设端面为工件坐标原点)到车好的端面距离,噫!180mm,在刚才的界面里,输入180mm,测量,啪~Z轴偏置数据也有了~那半径咋整嘞?问刀具供应商(譬如我),一般不太使用2、自动对刀 安装了自动对刀仪的车床就更方便了,原理其实一样,因为对刀仪传感器距机床坐标系零点的各方向实际坐标值是一个固定值,这和设定工件坐标系其实是一样的。步骤:刀尖靠近,咚!强行压上了对刀仪上软软的触键,通过一个复杂的挠性支撑杆,触发敏感的开关传感器,开关会立即通知系统锁定该进给轴的运行(不要动了!),进给轴上的位置环脉冲编码器反馈给系统准确的位置,“我是谁,我在哪儿”,就可以利用对刀仪与机床原点的距离关系,算出X,Z方向的偏置。当然半径还是得问我……哈哈哈作为一个懒人,我表示数控铣床刀具偏置的原理也差不多……如果你有机外对刀仪,那就更方便了,转一转,在系统里直接输入就好了……简直福音~数控车床对刀时 测量出数据是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 数控机床

这两个问题我看可以合并半夜答题有点语无伦次,见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