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永磁电机编码器移位(磁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4 16:58   点击:2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磁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编码器定位原理是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构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装置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依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发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终究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发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持平,所以可以把此电机的起动进程看成是由异步发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

2. 磁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图

一、接线方法: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二、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3. 简述旋转编码器的原理

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

船舶主机角度编码器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两个平面型绕组之间的相对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测量元件,用于长度测量工具。感应同步器(俗称编码器、光栅尺)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两类。前者由定尺和滑尺组成,用于直线位移测量;后者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用于角位移测量。

4. 旋转编码器的原理和用途

360度旋转编码器原理如下所述:

360度旋转编码器转轴旋转时,有相应的脉冲输出,其计数起点可以任意设定,可实现多圈无限累加和测量。

编码器轴转动一圈会输出固定的脉冲数,脉冲数由编码器码盘上面的光栅的线数所决定,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通或暗的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称作多少线,一般在每转5~10000线,当需要提高分辩率时,可利用90度相位差的A、B两路信号进行倍频或者更换高分辩率编码器。

5. 磁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视频

1、编码器一般都会有码控造成的延迟,一般也叫做初始化延迟或者视频缓存检验器 VBV 的缓存大小,把它当成编码器和解码器比特流之间的缓存,在不影响视频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设置得尽可能小也可以降低延迟。

2、确保 Codec 开启了最低延迟的设置。Codec 一般都会有低延迟优化的开关,对于 H.264 来说其效果尤其明显。如果你的视频不是使用 H.264 来编码压缩的,确保没有使用到 B 帧,它对延迟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视频中 B 帧的解码依赖于前后的视频帧,会增加延迟。

3、不要使用视频 MJPEG 的视频压缩格式,至少使用不带 B 帧的 MPEG4 视频压缩格式(Simple profile),甚至最好使用 H.264 baseline profile(X264 还有一个「-tune zerolatency」的优化开关)。这样一个简单的优化可以降低延迟,因为它能够以更低的码率编码全帧率视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