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选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9-11 02:03   点击:2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选型?

一个是设备精度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再就是选好编码器电源、连接方式。

二、增量式光电脉冲编码器是如何确定检测角度的增量值和方向的?

角度增量值:

增量式光电脉冲编码器输出方波信号给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脉冲计数来精确计算位置和速度,因为不能测绝对位置,可设定上电起始时刻为0脉冲位置。

旋转方向:

增量式光电脉冲编码器可以通过比较A、B通道信号相位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旋转方向,通常定义A相位超前B相位90度为顺时针转,B相位超前A相位90度为逆时针转,利用示波器可方便进行观测、判断。

归零脉冲:

归零脉冲信号(通道I/Z)可用来作为精确判定旋转整数周期角度的参考点,一般设计保留接口用作校验,工作时可以不用。

外围接口方面:

线驱动器,如DS26LS31,提供/A,/B,/C互补信号,可有效去除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此外,光电编码器内部的线驱可改善信号质量,增加信号边沿陡峭度。

线接收器,如MC3486,SN75175,AM26LS32等,可将线驱提供的A,B,I/Z 三对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必要时经过光电耦合器隔离,将三路差分信号传至单片机/CPLD/FPGA/DSP等处理芯片管脚采集使用。

三、增量编码器的脉冲参数?

1. 增量编码器的脉冲数就是分辨率,编码器旋转一圈所产生的脉冲个数。

2. 增量型编码器:就是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也有发正余弦信号,然后对其进行细分,斩波出频率更高的脉冲),通常为A相、B相、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根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别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Z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

3. 增量型编码器,可将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直接输入给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其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以获得测量结果。不同型号的旋转编码器,其输出脉冲的相数也不同,有的旋转编码器输出A、B、Z三相脉冲,有的只有A、B相两相,最简单的只有A相。

4.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四、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接PLC哪个端口?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输出A、B两相互差电度角的脉冲信号(即所谓的两组正交输出信号),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

同时还有用作参考零位的Z相标志(指示)脉冲信号,码盘每旋转一周,只发出一个标志信号。标志脉冲通常用来指示机械位置或对积累量清零。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集电极开路输出(Open Collector)、电压输出(Voltage Output)、线驱动输出(Line Driver)、互补型输出(Complemental Output)和推挽式输出(Totem Pole)。一般PLC有专门的编码器接口,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Z,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如是并行输出,连接PLC的I/O点,需了解编码器的信号电平是推拉式(或称推挽式)输出还是集电极开路输出,如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有N型和P型两种,需与PLC的I/O极性相同。如是推拉式输出则连接没有什么问题。

五、光电增量编码器和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有什么区别么?

  光电增量编码器和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区别:  

1、光电增量编码器一般指内部有高精密玻璃光栅和检测元件组成. 编码器旋转产生光的通断,光电元件转换成不同方向的双相脉冲或ABZ脉冲来进行位置检测。  

2、光电式的增量编码器是性能最好的编码器,可以实现高线数1500线以上,最多可达10000线.输出脉冲可达1MHz左右。  

3、每转脉冲数少和旋转速度不高的增量编码器可能采用光电式,也可能采用其它更经济简单的检测原理

六、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怎么与伺服电机配合?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与伺服电机配合的方法

比如欧姆龙的可以编程根据转动距离计算输出脉冲,直接由脉冲控制伺服动作。

比如西门子的可以直接组态设置每转距离,只需在程序中设置距离,由组态自动根据距离输出对应的脉冲数。

现在还有总线伺服驱动器,通过通讯通知伺服驱动转动一定的脉冲或距离;或者PLC仅控制伺服转速,通过把编码器值反馈到PLC,将PLC放入反馈系统中,进行配合控制

七、增量编码器的脉冲数选择?

  编码器的每转脉冲数根据所需要的精度选择,精度要求越高其脉冲数量越多。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八、绝对式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的区别?

1、记忆功能不同:

增量编码器有一个缺点:即当发生电源故障时丢失轴位置。然而,对于绝对编码器来说,即使发生电源故障也不丢失轴位置。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确定编码,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

2、工作原理不同:

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2线、4线、8线、16线编排,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暗,获得一组从2的零次方到2的n-1次方的唯一的2进制编码(格雷码)。

增量型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相差90°,从而可以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3、结构不同:

增量型编码器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

4、使用场合不同:

增量型编码器比较通用,适用于大部分场合。绝对型编码器有量程范围,适合用在一些特殊机床上。

九、增量式编码器和绝对式编码器的区别?

1、记忆功能不同:

增量编码器有一个缺点:即当发生电源故障时丢失轴位置。然而,对于绝对编码器来说,即使发生电源故障也不丢失轴位置。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确定编码,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

2、工作原理不同:

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2线、4线、8线、16线编排,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暗,获得一组从2的零次方到2的n-1次方的唯一的2进制编码(格雷码)。

增量型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相差90°,从而可以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3、结构不同:

增量型编码器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

4、使用场合不同:

增量型编码器比较通用,适用于大部分场合。绝对型编码器有量程范围,适合用在一些特殊机床上。

十、增量式编码器铭牌的含义?

增量式编码器铭牌行业主要是在铭牌上写明尺寸规格以及分辨率的大小,包括定位止口,轴径,安装孔位,电缆出线方式,安装空间体积;工作环境防护等级是否满足要求,分辨率:即编码器工作时每圈输出的脉冲数,是否满足设计使用,对于增量式编码器的使用主要是根据编码的过程,采用分辨率的大小来进行观看和计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