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带开关旋转编码器(带开关旋转编码器接线图)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2-11 17:56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带开关旋转编码器接线图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二、旋转编码器电路原理图

 一、绝对型旋转编码器的机械安装使用:

  绝对型旋转编码器的机械安装有高速端安装、低速端安装、

  辅助机械装置安装等多种形式。

  高速端安装:安装于动力马达转轴端(或齿轮连接),此方法优点是分辨率高,由于多圈编码器有4096圈,马达转动圈数在此量程范围内,可充分用足量程而提高分辨率,缺点是运动物体通过减速齿轮后,来回程有齿轮间隙误差,一般用于单向高精度控制定位,例如轧钢的辊缝控制。另外编码器直接安装于高速端,马达抖动须较小,不然易损坏编码器。

  低速端安装:安装于减速齿轮后,如卷扬钢丝绳卷筒的轴端或最后一节减速齿轮轴端,此方法已无齿轮来回程间隙,测量较直接,精度较高,此方法一般测量长距离定位,例如各种提升设备,送料小车定位等。

  辅助机械安装:

  常用的有齿轮齿条、链条皮带、摩擦转轮、收绳机械等。

  二、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

  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三、接线方法

  旋转编码器是一种光电式旋转测量装置,它将被测的角位移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高速脉冲信号)。

  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来分,有增量型编码器,绝对型编码器。

  我们通常用的是增量型编码器,可将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直接输入给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其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以获得测量结果。不同型号的旋转编码器,其输出脉冲的相数也不同,有的旋转编码器输出A、B、Z三相脉冲,有的只有A、B相两相,最简单的只有A相。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编码器-----------PLC

  A-----------------X0

  B-----------------X1

  Z------------------X2

  +24V------------+24V

  COM------------- -24V-----------COM

三、旋转编码器接线图讲解

  一、接线方法: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二、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四、旋转编码器的安装示意图

安装安装于减速齿轮后,如卷扬钢丝绳卷筒的轴端或最后一节减速齿轮轴端,此方法已无齿轮来回程间隙,测量较直接,精度较高,此方法一般测量长距离定位,例如各种提升设备,送料小车定位等。

绝对值编码器码值”跟被测“位置”对应是唯一的,具有“断电记忆”功能,无旋转测量积累误差,在“一个循环”内用于测控领域比增量编码器优越,可加前减速箱调节量程。

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五、旋转编码器应用电路图

ec11旋转编码器的编程实例

先确定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是什么电平的,通常单片机只能直接接受0--Vcc的电平输入,输入电压高的话就很容易烧掉口线。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较高,量一下它的高电平是多少,然后用2个电阻分压成0--Vcc就可以了(保险起见还可以再小一点,例如0--0.8Vcc)。另外,最好在分压电阻上再加小电容滤波,然后经施密特触发器(例如7414)整形后再接单片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外部干扰,使计数更可靠,二来可以保护单片机(至多烧坏一片7414)。  旋转编码器一般输出3路信号ABZ,AB相位差是90°将A接到中断。当A下降沿时:B为高就是正转一步,B为低则是反转一步。转速可以用若干步用的时间进行计算

六、旋转编码开关接线方法

三档旋转开关的用途:以编码形式控制档位,调节电路闭合,实现控制温度。常用于烤箱、烤炉、电灶、微波炉、小家电、油炸机、开水器、榨汁机、油炸锅、家用商用中西厨具、电饼铛、船舶烤箱、取暖机、热风机、温控阀、发酵机等。

七、带开关旋转编码器接线图片

  rotary encoder 旋转编码器线路如何连接6根线颜色为:红、黄、绿、白、黑、一根屏蔽线;从这中间可以看出接线的;瑞普的红线接电源线,对应1;黄线接Z相,对应2;绿线接A相,对应3;黑线接地线(0V),对应4;白线接B相,对应5;N.c表示铜网屏蔽线,对应6。接好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