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滤光片透红光(透过红色滤光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03:50   点击:1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透过红色滤光片

可将白光照射到红色滤光片,从滤光片透过的光就是红光,其他光被滤光片吸收掉(不是反射)了。

2.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黄色是什么颜色

硫滤光片应该是黄色的

3.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

ltps lcd屏幕不伤眼。

LCD屏幕不会自发光,所以LCD屏幕采用蓝光LED背光板,而在其上覆盖有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无色滤光片,当蓝光透过三种滤光片时形成RGB三原色。但蓝光并不能被滤光片完全吸收,会穿透屏幕,形成短波蓝光,当人类双眼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就会造成伤害。

4.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由于绿光和红光的频率不同,则不能发生干涉,但屏上仍有光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白色

不一样,分颜色代表电压不一样,区别如下:红黄为2v,绿蓝白为3.2~3.6v,电流在差不多都在19毫安左右。

LED可以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最初LED用作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后来各种光色的LED在交通信号灯和大面积显示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红色滤光片后,光损失90%,只剩下200流明的红光,而在新设计的灯中,Lumileds公司采用了18个红色LED光源,包括电路损失在内,共耗电14瓦,即可产生同样的光效。

6. 透过红色滤光片是什么

滤光片是塑料或者玻璃片再加入镀膜层做成的,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折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

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

7.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白色的衣服是黄色的吗

三原色混色实验: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三原色原理: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

8.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一、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 西 东;长 短 长

B 东 西;低 高 低

C 东 西;长 短 长

2.日晷是测量(B)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掩 C 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B)。

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 下午B中午 晚上 C傍晚 早上

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C)

A上午B下午C夜晚

11.下列物体中(BCDEF)是光源,(C)是自然光源,(BDEF)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1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13.下列镜片中(ABCDE)属于凸透镜,(FG)属于凹透镜。

1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5.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7.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18.阳光可以被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1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红色)的。

20.下面属于不导电的物体是(B)。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

21.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C)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

22.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B)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

23.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C)

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二、填空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三、问答题

1.小孔成像的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面。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因为水滴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4.请写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磁铁的机械或物品。

冰箱 文具盒

5.避免触电的方法有哪些?

不在高压线下钓鱼或放风筝;不在电线上晾衣服;不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电器;不能在插座上连接很多电器。

6.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水、金属、人体

7.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木头、纸、玻璃、塑料

8.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四、实验操作题

1.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