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滤光片技术(滤光片技术要求)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4 07:09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滤光片技术

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智能字符识别)就是在OCR的基础上,植入了计算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

对于OCR未识别的字符,可根据该字符上下文语句信息并结合EAI的语义网络的知识库,进行未识别部分的字符信息补全。在语义推理的过程中,只有当未识别字符上下文片段中的变量节点与语义知识库中语句匹配完全成功时,才将匹配结果输出,解决了OCR技术的缺陷

2. 滤光片技术要求

1、滤光片的n值是该烟度计的不透光度,和标准滤光片的数值相对应。示值误差是正负2%(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标准值。

2、滤光片的ns值是对应标准烟计(有效气室长度430mm)的不透光度。用来测量发动机在稳态工况下发动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

3. 滤光片技术标准

一、待测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磨细过筛的肥料样品0.5g(精确到0.01g)于三角瓶中,加几滴水润湿,依次加入5.0mL浓硫酸和10~40滴有机肥消化加速剂(初次可加30滴左右,待确定大致用 轻摇匀,在电炉上加热消化至灰白色,取下冷却。 小心用蒸馏水将处理好的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后过滤到三角瓶中。吸取滤液4mL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后即为待测液。

二、测定步骤

1.测全氮含量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滴肥料养分混合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 肥料铵态氮1号试剂 4滴 肥料铵态氮2号试剂 4滴 肥料铵态氮3号试剂 4滴 摇匀,静置5分钟后,分别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1,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4.50。 ③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值即为肥料全氮的含量(%)。 按“确定”键一次,然后按“调整+”或“调整-”键至屏幕显示Fn6,再按“确定”键一次,然后按打印键两次(两次按键间隔0.5秒以上)即打印出结果。

2.测全磷含量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滴肥料养分混合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 肥料磷试剂 7滴 摇匀,静置10分钟后,分别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1,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4.50。

3.测全钾含量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滴肥料养分混合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 肥料钾1号试剂 4滴 肥料钾2号试剂 4滴 充分摇匀,分别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6,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7.00。

③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值即为肥料全钾的含量(%)。 按“确定”键一次,然后按“调整+”或“调整-”键至屏幕显示FL2,再按“确定”键一次,然后按打印键两次(两次按键间隔0.5秒以上)即打印出结果。

4. 光子滤光片

光 学 三 原 色

  

  

  从颜色混合原理上讲,一般分为光学三原色(遵循颜色加法原理)和印刷三原色(遵循颜色减法原理)

  

  光学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

  

  组合的颜色:红+绿=黄(Yellow); 绿+蓝=青(Cyan); 红+蓝=品红(Magenta); 红+绿+蓝=白(White)

  

  这里所写的颜色都是100%颜色的叠加。随着它们叠加比例的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

  印 刷 三 原 色

  印刷三原色: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

  组合的颜色:青+品红=蓝;品红+黄=红;黄+青=绿;青+黄+品红=黑。

  这里所写的颜色都是100%颜色的叠加。随着它们叠加比例的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由于印刷是通过油墨反射光的原理产生颜色,所以反应出的颜色的纯度与所用油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青品黄三色叠加成黑色在实际应用用无法达到纯黑,所以在印刷上会添加一种黑色,形成青品黄黑四色。

  

  电视机,显示器就是光学原理的三原色,颜色是通过三色的不同量的叠加产生的。

  书,宣传画等印刷品则是利用颜色的减法原理产生的。

  

  由于光学上的颜色与印刷上的颜色成色原理不同,所以它们所表达的色彩范围(色域)也不同,一般说光学的色域包含印刷的色域。这就是为什么印刷品的颜色有时无法达到显示器或电视机上显示的颜色。

  

  另:印刷的三色中,青色是指一般所说的天蓝色,品红是指一般所说的洋红,玫瑰红。在早期的印刷厂里一般工人称为蓝和红。所以这就造成了印刷三色是:红黄蓝三色的原因。而这与光学的红绿蓝造成了混淆。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

  

  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

  

  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5. 滤光片特性研究

它为便携式色度仪、色彩分析仪、色彩色差计。 色彩分析仪是一种简单的颜色偏差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模拟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当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这种感光器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并能在某种光源下通过电脑软件测定并显示出色差值。

6. 滤光片的应用

氧化锆一般指二氧化锆。二氧化锆是锆的主要氧化物。通常状况下为白色无臭无味晶体,难溶于水、盐酸和稀硫酸。一般常含有少量的二氧化铪。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具有高熔点、高电阻率、高折射率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性质,使它成为重要的耐高温材料、陶瓷绝缘材料和陶瓷遮光剂,亦是人工钻的主要原料。因为氧化锆的折射率大、熔点高、耐蚀性强,故用于窑业原料。压电陶瓷制品有滤波器、扬声器超声波水声探测器等。还有日用陶瓷(工业陶瓷釉药)、贵重金属熔炼用的锆砖及锆管等。纳米级氧化锆还可以用作抛光剂、磨粒、压电陶瓷、精密陶瓷、陶瓷釉料和高温颜料的基质材料。此外氧化锆可用于白热煤气灯罩、搪瓷、白色玻璃、耐火坩埚等的制造。X射线照相。研磨材料。与钇一起用以制造红外线光谱仪中的光源灯,厚膜电路电容材料,压电晶体换能器配方。

7. 滤光片技术含量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利用溶液颜色的深浅变化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比色分析法。随着测试仪器的发展,从早期的目视比色到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不仅可适用于可见光区,还可扩展到紫外和红外光区。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础,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则是定量测定的依据。分光光度法是借助分光光度计来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被测试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分光光度法与目视比色法在原理上并不完全一样。分光光度法是比较有色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情况,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透过光的强度。例如,测定溶液中kmno4的含量时,分光光度法测量的是kmno4溶液对黄绿色光的吸收情况,目视比色法则是比较kmno4溶液透过红紫色光的强度。在分光光度法中,因入射光是纯度较高的单色光,故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情况大为减少,标准曲线直线部分的范围更大,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因可任意选取某种波长的单色光,故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由于入射光的波长范围扩大了,许多无色物质,只要它们在紫外或红外光区域内有吸收峰,都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a灵敏度高常用来测试物质含量在1%~10-3%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10-4%~10-5%的痕量组分。

b准确度高比色法的相对误差是5%~10%,分光光度法是2%~5%,采用精密的分光光度计可减少到1%~2%,完全可以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准确要求。但对常量组分,其准确度比重量法和滴定法要低。

c操作简便、快速由于新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和掩蔽剂的出现,常可不经分离而直接进行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d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都可直接或间接的用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