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法线千分尺怎么校准(公法线千分尺精度)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11:51   点击:2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公法线千分尺精度

千分尺的制造精度级别分为0级和1级两种,其中0级精度最高。补充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 公法线千分尺校准规范

计算斜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用以下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Ln=Mn·cosαn[(n-0.5)π+Zinvαs]Ln—法面公法线长度Mn—法面模数αn—法面压力角n—跨齿数,用斜齿轮的当量齿数计算,当量齿数Z′=Z/cos3β n=αnZ′/180°+0.5 cos3β--cosβ的3次方 Z—齿数invαs—渐开线函数,其中αs为端面压力角 渐开线函数invα=tgα-α (可查表)测量:如果螺旋角不是太大,用公法线千分尺;如果螺旋角大,可以用精度较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注意两种测量方法都要保证测量面的连线必须垂直于齿向,也就是说必须在法面上测量

3. 公法线千分尺和普通千分尺

见过齿厚卡尺,测量弦齿厚的。根据弦齿高尺寸,固定“测高”尺,用与之垂直方向的卡尺测量齿厚,测量部位是“尺的尖角”部位,借助齿顶圆测量弦齿厚。齿厚卡尺不是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与普通外径千分尺极为类似,只是测量部位是两个直径很大的“圆盘”。

4. 公法线千分尺检定规程最新

公法线是物理术语,意思是两个曲线或曲面,过特定点,拥有共同的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公法线。

对于齿轮,相邻几个轮齿两外侧渐开线齿廓的公共法线。

公法线长度是一条与基圆相切的直线同时跨过几个齿轮时,直线上某两齿廓外侧间的距离。

公法线作用:

测绘时标注出公法线长度为检验齿轮齿厚尺寸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公法线长度一般使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在实践中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经济。

公法线综合反映了齿轮模数,齿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有关参数是齿轮测绘中最主要的标注参数。

公法线对齿轮影响:

1、渐开线轮廓线加工误差会产生明显的干涉,严重的不能构成理想的接触纯滚动,造成的结果是;啮合运行时,齿面在不同区域产出相对滑移。

2、在齿轮设计和加工中,渐开线曲面一般都没有“面轮廓度”限定,但实际上,面轮廓度是随加工精度的不同而发生区域性不确定变化的,这将导致传动的瞬时突变,传动比瞬时不准,载荷的瞬时突变。

3、在润滑不良的前提下,运行粗暴,产生瞬时冲击的附加载荷、以及噪音等将会随之发生。

偏小的影响

1、公法线偏小将直接导致齿侧隙将变大,随之产生的不良结果有,系统若是交变载荷时,将会导致反向冲击。在交变载荷下,瞬时传动比失准。

2、若是单项载荷,轮齿强度较之公法线偏大状态有谝弱趋向。

5. 什么是公法线千分尺

用公法线千分尺,或者卡尺(精度稍差),测量公法线,通过计算,就得出圆柱齿轮的齿距了

6. 公法线千分尺使用

一般多采用花键环规检测外花键,花键规检测内花键;如果,是单件加工的花键,一般多采用测量公法线或M值,适用于外、内花键;如果,花键精度比较高,例如7级以上,有时还需要检测其它项目,如,径跳,齿形,齿向,等。检测公法线,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M值,用一对适当的量棒和外径千分尺;检测径跳,一般用偏摆仪;检测齿形、齿向,需要专用检测设备,很昂贵。

7. 公法线千分尺使用方法图片

应该是公法线吧,公法线是指两个曲线或曲面,过特定点,拥有共同的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公法线。

公法线对于齿轮,相邻几个轮齿两外侧渐开线齿廓的公共法线。

公法线长度是一条与基圆相切的直线同时跨过几个齿轮时,直线上某两齿廓外侧间的距离。

测绘时标注出公法线长度为检验齿轮齿厚尺寸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公法线长度一般使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在实践中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经济。它综合反映了齿轮模数,齿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有关参数是齿轮测绘中最主要的标注参数。

公法线对齿轮的影响:

1、渐开线轮廓线加工误差会产生明显的干涉,严重的不能构成理想的接触纯滚动,造成的结果是;啮合运行时,齿面在不同区域产出相对滑移。

2、在齿轮设计和加工中,渐开线曲面一般都没有“面轮廓度”限定,但实际上,面轮廓度是随加工精度的不同而发生区域性不确定变化的,这将导致传动的瞬时突变,传动比瞬时不准,载荷的瞬时突变。

3、在润滑不良的前提下,运行粗暴,产生瞬时冲击的附加载荷、以及噪音等将会随之发生。

8. 公法线千分尺精度等级

长度测量工具 。分为机械式千分尺和电子千分尺两类。

①机械式千分尺。简称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纹副原理测长的手携式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1848年,法国的J.L.帕尔默取得外径千分尺的专利 。1869年,美国的J.R.布朗和L.夏普等将外径千分尺制成商品,用于测量金属线外径和板材厚度。千分尺的品种很多。改变千分尺测量面形状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测量内径、螺纹中径、齿轮公法线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②电子千分尺。也叫数显千分尺,测量系统中应用了光栅测长技术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千分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用于外径测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