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内镜千分尺(内尺寸千分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1 07:58   点击:1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内尺寸千分尺

当内径干分尺本身长度小于50mm时,可用专用扳手将固定套管的测量头拧松一些,然后再用外径千分尺检查,直至准确大误(有些内径干分尺也可以调整活动套管的测量头)。

当内径干分尺安装加长量杆后,也可以用类似上述的方法进行检查、校正。使用前先用卡钳或直尺量出被测零件的大概尺寸,再选用合适的内径千分尺。

使用时,用左手将固定套管与被测零件孔壁相接触,右手转动活动套管,使其测量头与孔壁接触后,再将制动螺钉拧紧,读测量尺寸。

使用内径干分尺时,要注意把千分尺拿平。在转动活动套管时,要一边转动一边在水平位置左右稍微摆动,以便量取最大直径。内径干分尺的刻度原理与外径千分尺相同。

它的基本测量头的最大测量限度为50一75mm。为了增加测量范围.可在内径千分尺上旋入加长杆。

成套的内径千分尺附有一套加长杆,根据测量范围进行选用,在加长杆上刻有测量范围的数字。为测量精确起见,内径干分尺的两端与机件接触的部位都带有弧形。

2. 内径千分尺尺寸

先用轴承后两位数乘以五,得出被测量轴承内径公称尺寸。然后取出内径千分尺,校正内径尺寸尺寸,得出实际读数(误差值),按轴承内径尺寸接内测千分尺尺寸接近轴承公称尺寸,测量时内测千分尺下端尽量不要摆动,轻轻的摆动(前后左右)上端,微调至手感(校正内径尺寸),固定紧固螺纹,轻轻取出内径尺寸,得出的读数(消除误差值)即可。

3. 内外径千分尺

1.1、用游标卡尺测量大外径

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公差等级高于IT10的工件。为减少测量误差,卡尺的测量臂不能太长,因而测量范围常在1000mm以下,且只适用于所测直径靠近工件端面的情形。

1.2、用外径千分尺和卡规测量大外径

这也是目前生产车间广泛采用的计量器具,可测量的大尺寸一般在500〜2000mm之间。部分测量表式卡规可测量6 000mm以上的大尺。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为:量块和校棒的误差、千分尺测量时测头偏移引起的误差、温度产生的误差、千分尺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和测量面平行度产生的误差等。

1.3、用线尺测量大内径

所谓基线尺就是采用低线胀系数材料制成的一段钢丝,原大地测量中的一中基准测量器具,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而且温度特性好。

通过上面三种直接测量仪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测量原理决定这类计量器具必然存在大尺寸测量弱点,如计量器具体积大、重量大难以操作;同时受力变形也大,受温度影响大,测量精度低和计量器具的制造成本高等。

4. 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这两个概念确实有困难,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来辅助讲解。

外径和内径,这里的“径”是指圆的直径。之所以内外有别,是因为截面为圆形的物体有一定厚度,这样其截面为两个同心圆。因此,外径就是外圆的直径,内径就是内圆的直径。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的截面示意图。外径即外(大)圆的直径,内径即内(小)圆的直径。

5. 内尺寸千分尺检定规程

具体出检定还是校准,你只要看相应的国家标准是 检定规程 或 校准规范 就可以。

比如卡尺是依据《通用卡尺》检定规程检定的,那就要出具检定报告。

比如内径表是依据《内径表》校准规范校准的,那就出具校准报告。

降级使用的量具其实已经不符合相应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了,你可以不要把这些降级的量具列入你的检定计划里,固定时间做内部校准即可。

还有,公司内部合格量具一般只保留检定或校准记录就可以,不用出具报告。

6. 内尺寸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图解

①将工件被测表面擦拭干净,并置于千分尺两测砧之间,

使千分尺测微螺杆轴线与工件中心线垂直或平行,若歪斜

着测量,则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②旋转旋钮,使测砧与工件测量表面接近,这时改用旋转

棘轮盘,直到棘轮发出“咔咔”声响为止,此时的指示数值

就是所测量的工件尺寸

③测量完毕,放倒微分筒后,取下千分尺

④使用完毕,应将千分尺擦拭干净,保持清洁,并涂抹一

薄层工业凡士林,然后放入盒内保存。

禁止重压、弯曲千

分尺,且两测砧不得接触,以免影响千分尺精度。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①从固定套筒上露出的刻线读出工件的毫米整数和半毫米

整数

②从微分筒上由固定套筒纵向线对准的刻数读出工件的小

数部分(百分之几毫米),不足一格数(千分之几毫

米),可用估算读法确定

③将两次读数相加就是工件的测量尺寸

简单来说就是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 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