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软启动器代码(软启动故障代码大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09:22   点击:1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软启动故障代码大全

1. 故障现象--F 01(瞬间停止)。

此故障是7号端子和10号端子开路,只要将7号端子和10号端子的导线短接起来即可解决。造成此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外部控制接线错误造成的,如果用户不是特别需要外部控制,那么我们可以告诉用户只要将软启动内部功能代码 "9"(控制方式)参数设置为 "1"(键盘控制)),就可以避免此故障。

2.故障--F 02(启动时间过长)。

此故障是由于软启动器的限流值设置过低而使得软启动器的启动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软启动内部功能代码 "4"(限制启动电流)的参数设置得高一些,可以设置为1.5~2. 0倍,必须注意电机功率大小与软启动器的功率大小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在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粗暴地将参数设置为4~5倍,在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软启动内部的可控硅模块或可控硅。

3、故障-F 03(过热)。

此故障是由于软启动器在短时间内启动过于频繁造成的,我们应该告诉用户操作软启动器每小时启动次数不要超过12次。

4、故障-F 04(输入相位丢失)。

引起此故障的因素很多,下面列举一些。

(1)检查进线电源和电机接线是否松动。

(2)输出端是否与负载相连,负载与电机是否匹配。

(3)用万用表检查软启动模块或晶闸管是否有击穿现象,其触发门电阻是否符合正常要求(一般在20~30欧姆左右)。

(4)内部接线插座是否松动。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发生,只要认真检测并作出正确判断,就可以排除。

5、故障-F 05(频率误差)。

该故障是由于软启动器对内部电源信号的处理出现问题,导致电源频率出现误差。这种情况需要咨询公司产品研发软件设计工程师。主要任务是改进电源电路设计。

6、故障-F 06(参数错误)。

此故障需要重新开机,在机器上输入出厂值。具体操作:先断开软启动控制电(AC220V)用手指在软启动控制面板上的 "PRG "键不放,再松软启动控制电,在约30S后松开 "PRG "键,重新输入好出厂值。

7.故障-F 07(起动过流)。

起动过流是由于负载过重起动电流超过500%倍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将软启动内部功能码 "0"(起动电压)设置高一些,或者再将功能码 "1"(上升时间)设置长一些,即可。还有就是功能码 "4 "是否适当设置限流值,一般可设置2~3次。

8、故障--F 08(运行过电流)。

该故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软启动器在负载上运行过大,导致模块或可控硅发热进料。可检查负载与软起动器功率大小是否匹配,尽量做到软起动拖多电机负载。

9、故障--F 09(输出失相)。

主要是检查进线和出线是否松动,软启动输出相位是否断路或电机是否损坏。

2. 软启动器报警软启动器故障代码

一、软启动器输入电源出现故障

1、逐级检查输入电源是否正常首先检查软起动器输入电源是否正常,若输入电源不正常,再依次检查检查熔断器是否熔断,断路器是否缺相。

2、若确定输入电源正常,首先考虑更换软起主板此故障因主板质量问题曾多次出现。

二、输入相序报错误故障

1、此故障多为初次安装使用时出现,调换输入电源相序即可。大多数设备调试时已将相序保护设置为:无。运行中的设备尚未出现过次故障。

三、软起动器的负载电流出现异常

1、针对此故障,注意查看面板记录三相电流是否缺相、偏相。

2、面板记录电流不平衡时,首先检查输入电源是否正常,若正常,更换备用软起主板,更换后尝试再次开启电机。

3、更换后若无法开启,检查电机对地绝缘及相间绝缘。

4、最后检查主接触器、电缆、可控硅是否正常。

四、旁路检测发生故障

1、正常情况下,到达启动时间旁路输出闭合,旁路接触器吸合。如果你发现旁路不吸合,则需要检查一下软启动器的输出触点闭合了没有,输出和输电源正不正常(备注:AC 220V)。

2、检查DCS 程序中启动时间与软起启动时间设置。

3、若旁路接触器吸合后即刻断开,检查DCS 程序中启动时间与软起启动时间设置。

4、若仍无法启动,则更换软起主板此故障出现情况较少。

五、电动机过电流情况

1、首先查看软启主板记录信息。检查电机负载是否正常。

2、若盘车检查负载未发现异常,则考虑更换软起主板。

3、若仍无法开启,最后检查电机相间电阻及对地绝缘情况。

六、软启动器面板花屏黑屏无显示

1、针对花屏、黑屏此类故障,多为质量问题,只能是更换软起主板。

2、面板无显示,首先检查软起控制电源(AC 220V)是否正常,若电源不正常,再测量熔断器是否熔断,断路器是否缺相,控制电源线是否断线等。

七、软起动器的主板怎么更换

1、记录参数,记录完后断电。

2、拆除操作板固定螺栓,拔下操作板插头及各个接线插头。

3、拆下软起主板,做好标记。

4、固定好新软起主板,装好各个插头,设置参数。

5、装好操作板插头,固定好操作面板。

八、软启动器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软启动器不能频繁启停,每小时不得超过10次,间隔时间不得低于5分钟。

2、检查电机绝缘时,拆除电机线后方可用摇表摇测绝缘,否则易击穿可控硅。

3、可控硅击穿也是常见故障之一,虽然TDQ 系列软起动器尚未出现此故障,但仍需注意。可控硅为半导体,非工作状态下阻值很大,工作时接通,在非工作状态下测量若导通,则说明可控硅已击穿。

4、设备运行中不得对面板各按键进行任何操作。

3. 软启动故障代码大全f98

洗衣机故障代码表可知E7表示电机过热保护,常见的原因是:接线插口不良,电机异常,电脑板异常。

E7故障的具体处理方法:

1、电机过热保护首先需要检查电机能否正常转动,查看电机和连接部分是否有接触不良的情况。

2、然后在考虑是不是水位传感器的问题,需要脱开皮带试运行,如果水位到了,电机还是不运行就是电机故障。

3、最后检查运行可控硅是否开路,可以用万能表进行测试,一般来说取电机绕组的电阻值在20欧姆左右。

4. 软启动器故障码

  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故障原因分析  

1、在调试过程中出现起动报缺相故障,软起动器故障灯亮,电机没反应。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1) 起动方式采用带电方式时,操作顺序有误(正确操作顺序应为先送主电源,后送控制电源)。  (2) 电源缺相,软起动器保护动作(检查电源)  (3) 软起动器的输出端未接负载(输出端接上负载后软起动器才能正常工作)  

2、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起动完毕,旁路接触器不吸合现象。故障原因可能是:  (1) 在起动过程中,保护装置因整定偏小出现误动作。(将保护装置重新整定即可)  (2) 在调试时,软起动器的参数设置不合理。(主要针对的是55KW以下的软起动器,对软起动器的参数重新设置)  (3) 控制线路接触不良(检查控制线路)  

3、用户在起动过程中,偶尔有出现跳空气开关的现象。故障原因有:  (1) 空气开关长延时的整定值过小或者是空气开关选型和电机不配。(空气开关的参数适量放大或者空气开关重新选型)  (2) 软起动器的起始电压参数设置过高或者起动时间过长。(根据负载情况将起始电压适当调小或者起动时间适当缩短。)  (3) 在起动过程中因电网电压波动比较大,易引起软起动器发出错误指令。出现提前旁路现象。(建议用户不要同时起动大功率的电机,)  (4) 起动时满负载起动(起动时尽量减轻负载)  

4、用户在使用软起动器时出现显示屏无显示或者是出现乱码,软起动器不工作。故障原因可能是:  (1) 软起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外部元件所产生的震动使软起动器内部连线震松(打开软起动器的面盖将显示屏连线重新插紧即可)  (2) 软起动器控制板故障(和厂家联系更换控制板)  

5、软起动器在起动时报故障,软起动器不工作,电机没有反应。故障原因可能为:  (1) 电机缺相(检查电机和外围电路)  (2) 软起动器内主元件可控硅短路(检查电机以及电网电压是否有异常。和厂家联系更换可控硅)  (3) 滤波板击穿短路(更换滤波板即可)  

6、软起动器在起动负载时,出现起动超时现象。软起动器停止工作,电机自由停车。故障原因有:  (1) 参数设置不合理(重新整定参数,起始电压适当升高,时间适当加长)  (2) 起动时满负载起动,(起动时应尽量减轻负载)  

7、在起动过程中,出现电流不稳定,电流过大。原因可能有:  (1) 电流表指示不准确或者与互感器不相匹配(更换新的电流表)  (2) 电网电压不稳定,波动比较大,引起软起动器误动作(和厂家联系更换控制板)  (3) 软起动器参数设置不合理。(重新整定参数)  

8、软起动器出现重复起动。故障原因有:  在起动过程中外围保护元件动作,接触器不能吸合,导致软起动器出现重复起动(检查外围元件和线路)  

9、在起动时出现过热故障灯亮,软起动器停止工作:  (1) 起动频繁,导致温度过高,引起软起动器过热保护动作。(软起动器的起动次数要控制在每小时不超过6次,特别是重负载一定要注意)  (2) 在起动过程中,保护元件动作,使接触器不能旁路,软起动器长时间工作,引起保护动作。(检查外围电路)  (3) 负载过重起动时间过长引起过热保护。(起动时,尽可能的减轻负载)  (4) 软起动器的参数整定不合理。时间过长,起始电压过低。(将起始电压升高)  (5) 软起动器的散热风扇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更换风扇)  

10、可控硅损坏:  (1) 电机在起动时,过电流将软起动器击穿(检查软起动器功率是否与电机

5. 软启动报故障

1、电机起不来

电机不能起动的二种原因,一种是六种可控硅的其中一只触发不可靠或是不导通,一相电路通过的是半波直流,电动机的两相绕组通过的直流对电动机起到了制动作用,不仅电机起不来,严重的还会烧毁电机和可控硅。二是启动参数或启动曲线不当导致电机起不来,这是最为常见的故障问题。

前者在使用中发生,但概率低于接触器的故障率。后者多发生在第一次运输调整中,调整后不再出现。大多数软启动器厂家的产品不会出现此问题,启动程序性能好,出厂价值设定适用性强。只有很少制造商的产品需要制造商自己调整。

软启动器的五类常见故障问题

2、可控硅烧毁

可控硅破坏或爆炸,这种故障与国内外品牌无关,但比接触器故障率低,主要问题出现在饼式可控硅的安装技术上。

3、控制器烧损

与软启动器相比,控制器烧损最严重。一些制造商出现这种故障,修理率超过30%。进口和合资制造商此类问题很少见,主要是控制器的电源和触发电路和输入电路三个部分容易烧毁。

4、软启动器误动作

电机在运行装置下软启动器受到干扰停止状态下,软启动器受到干扰启动时,前者普遍,后者只有两个品牌。造成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质量问题,二是与线路布局有关。

5、软启动器内部插件接触不良

软启动器内部插件的选择本来不是问题,这是国内制造商容易忽视的问题,故经常发生故障。

6. 软启动故障原因

1.瞬停:

引起此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外部控制接线有误而导致的,如果用户不是特别需要外控的话,我

们可以告诉用户只需把软起内部功能代号“9”(控制方式)参数设置成“1”(键盘控制),就可以避免此故障。

2、起动时间过长: 出现此故障是软起动器的限流值设置得太低而使得软起动器的起动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把软起内部的功能代码“4”(限制起动电流)的参数设置高些,可设置到1.5~2.0倍,必须要注意的是电机功率大小与软起动器的功率大小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在相差很大的情况下,野蛮的把参数设置到4~5倍,起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软起内部的硅模块或是可控硅。 3、输入缺相:

(1) 检查进线电源与电机接线是否有松脱; (2) 输出是否接上负载,负载与电机是否匹配;

(3) 用万用表检测软起动器的模块或可控硅是否有击穿,及它们的触发门极电阻是否符合正常情

况下的要求(一般在20~30欧左右);

(4) 内部的接线插座是否松脱。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此故障的发生,只要细心检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可予以排除。

4.频率出错:

此故障是由于软起动器在处理内部电源信号时出现了问题,而引起了电源频率出错。出现这种

情况需要请教公司的产品开发软件设计工程师来处理。主要着手电源电路设计改善。

5.参数出错:

出现此故障就需重新开机输入一次出厂值就好了。具体操作:先断掉软起动器控制电(交流220V)

用一手指按住软起控制面板上的“PRG”键不放,再送上软起动器的控制电,在约30S后松开“PRG”键,就重新输入好了现厂值。

6.起动过流:

起动过流是由于负载太重起动电流超出了500%倍而导致的,解决此办法有:把软起内部功能码“0”(起始电压)设置高些,或是再把功能码“1”(上升时间)设置长些,可设为:30~60S。还有功能代码“4”的限流值设置是否适当,一般可成2~3倍。

软启动器是一种集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功能保护于一体的电机控制装备。实现在整个启动过程中无冲击而平滑的启动电机,而且可根据电动机负载的特性来调节启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限流值、启动时间等。

软启动器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投入市场,填补了星-三角启动器和变频器在功能实用性和价格之间的鸿沟。采用软启动器,可以控制电动机电压,使其在启动过程中逐渐升高,很自然地控制启动电流,这就意味着电动机可以平稳启动,机械和电应力降至最小。因此软启动器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软启动器所附带的软停车功能有效地避免水泵停止时所产生的“水锤效应”。

7. 软启动器常见故障处理

保护故障在处理完故障原因后复位继续使用。

硬件损坏故障有条件的可以自己修(我们用ABB的软起,坏了经常自己修),没条件自己修可以找代理商协助修理。

8. 软启故障代码大全图

出故障了,是不是检查检查是姓谢耳朵了,还是里边儿的件儿坏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