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传感器特点(传感器特点论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14:14   点击:1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传感器特点论文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利用传感器检测空气质量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的原理应用,分析了当前气体传感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空气质量 气体传感器 室内环境污染      一、空气对于人的重要性   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并通过吸入空气而获得氧。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空气达6500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人的一生中有9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可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   二、室内环境污染背景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又出现了“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多种,致病病毒 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三、关于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服务的几点设想   1.着手调查国内家庭和办公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2.了解并着手引进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3.进行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首先应由气象主管部门与环保主管部门联合建立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管理机制。   4.对国际环保部门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室内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等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四、空气检测仪的强力武器――传感器   检测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传感器是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与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六种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感器。   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的吸附作用,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通过电流变化的比较,激发报警电路。由于半导体式传感器测量时受环境影响较大,输出线形不稳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因其反应十分灵敏,故目前广泛使用的领域为测量气体的微漏现象。   2.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原理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检测可燃气体的原理之一,具有输出信号线形好、指数可靠、价格便宜、无与其他非可燃气体的交叉干扰等特点。催化燃烧式传感器采用惠斯通电桥原理,感应电阻与环境中的可燃气体发生无焰燃烧,是温度使感应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打破电桥平衡,使之输出稳定的电流信号,再经过后期电路的放大、稳定和处理最终显示可靠的数值。   3.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是目前测毒类现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在此方面国外技术领先,因此此类传感器大都依赖进口。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在一个塑料制成的筒状池体内,安装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在电极之间充满电解液,由多孔四氟乙烯做成的隔膜,在顶部封装。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在电极之间施加了一定的电位,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气体与的电解质内的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的平衡电位发生变化,变化值与气体浓度成正比。   4.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的结构:在塑料容器的一面装有对氧气透过性良好的、厚10-30μm的聚四氟乙烯透气膜,在其容器内侧紧粘着贵金属(铂、黄金、银等)阴电极,在容器的另一面内侧或容器的空余部分形成阳极(用铅、镉等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用氢氧化钾。氧气在通过电解质时在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阳极金属离子化,释放出电子,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多少成正比,由于整个反应中阳极金属有消耗,所以传感器需要定期更换。目前国内技术已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国产化此类传感器  5.红外式传感器。红外式传感器利用各种元素对某个特定波长的吸收原理,具有抗中毒性好,反应灵敏,对大多数碳氢化合物都有反应。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6.PID

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由紫外灯光源和离子室等主要部分构成,在离子室有正负电极,形成电场,待测气体在紫外灯的照射下,离子化,生成正负离子,在电极间形成电流,经放大输出信号。PID具有灵敏度高,无中毒问题,安全可靠等优点。   五、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 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   六、对未来空气质量检测的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艾.敏感材料与传感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晓蓉.传感器技术[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彭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元庆.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 传感器技术应用论文

对家用电器的控制、窗户、窗帘等控制 智能家居设计安装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小论文

建议先在购书的网站找一找,如方便最好到图书馆或大书店找,理由如下:

1)这类书的专业性很强,从作者来看,大致分为控制专业、检测专业和传感器专业。前两类人写的书通常比较全面,适合应用的人看,传感器专业的人写的书比较深涩,因为传感器本身涉及材料、技术等多个层面,真正做传感器的人对全领域的知识反倒知之甚少,只能写出某种(材料、技术)类型的传感器,所以你随便拿到本书未必适合。

2)这类专著极少有人做成电子版挂到网上,可能是因为下载的人少,不挣钱吧?总之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找不到,有时找到一些专业的课件,也仅仅是ppt的大纲。

3)一般地,有相关电路的书比较初级,介绍传感器的数量和内容比较少。反之,没有相关电路的书倒是能够更多地介绍传感器,通常这类书会提到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如输出阻抗,最大电压或电流、输出带宽等参数,读者需要通晓放大器件及电路的知识,自己去选配适合的放大器量信号引出来。

4)作为专业性的读者,不要指望有完全适合自己的书,必须学会从大量的书籍、论文中遴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5)我是做探测、检测、分析设备维修的,曾经修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看过很多传感器、换能器类的书,以上是我对这类专著的感觉。

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论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与测试系统、智能机械设计、数字化测控技术、精密仪器设计、测控电路设计、智能仪器设计、微机电系统。

实践教学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5. 传感器综述性论文

第一章 物联网概论

1.1 物联网发展趋势

1.2 物联网内涵与体系架构

1.3 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

1.4 物联网设计的趋势和挑战

1.5 新型物联网应用示例

第一章单元测验

第二章 物联网云平台

2.1 物联网基本架构与平台

2.2 物联网开放云平台层次模型

2.3 物联网云平台的主要功能

2.4 主流物联网云平台

第二章测试

第四章 小屋的硬件组成

4.1 Arduino介绍

4.2 Arduino硬件平台

4.3 传感器介绍

4.4 WiFi通信模块

第四章测试

第三章 智慧小屋整屋演示

3.1 小屋的整体框架

3.2 智慧小屋的系统架构解析

3.3 整屋的完整演示

第三章测试

「操作手册」DIY智慧小屋操作手册

第五章 云平台组成

5.1 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介绍

5.2 物模型介绍

5.3 MQTT协议介绍

5.4 设备基于MQTT接入云的认证方式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 智慧小屋的软件实现

6.1 Arduino IDE的配置与使用

6.2 代码综述

6.3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逻辑处理(1)

6.4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逻辑处理(2)

6.6 数据上云与指令响应

6.5 阿里云配置

第六章测试

第七章 服务规则编排

7.1 IoT Studio服务编排规则

7.2 服务端搭建工作台一览

7.3 虚拟设备温度控制联动

7.4 小屋报警钉钉推送

第七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App开发

9.1 IoT Studio的App可视化搭建

9.2 App搭建组件介绍

9.3 App搭建实践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八章 Web开发

8.1 IoT Studio的Web可视化搭建

8.2 Web搭建组件介绍

8.3 Web搭建实践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十一章 LoRa通信

11.1 LoRa通信简介

11.2 LoRa扩频技术结构

11.3 LoRaWAN概述

11.4 LoRaWAN协议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第十章 窄带物联网NB-IoT

10.1 窄带物联网简介

10.2 窄带物联网关键技术

10.3 窄带物联网体系结构

10.4 窄带物联网入网流程

10.5 窄带物联网应用系统组件

6. 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1)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定义为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值之比。

(2)灵敏度: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为输出量的增量与引起该增量的相应输入量增量之比。用S表示灵敏度。

(3)迟滞: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成为迟滞。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

(4)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5)漂移: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此现象称为漂移。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6)分辨力:当传感器的输入从非零值缓慢增加时,在超过某一增量后输出发生可观测的变化,这个输入增量称传感器的分辨力,即最小输入增量。

(7)阈值:当传感器的输入从零值开始缓慢增加时,在达到某一值后输出发生可观测的变化,这个输入值称传感器的阈值电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