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实验室试验设备采购(实验室试验设备采购流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3 18:13   点击:2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实验室试验设备采购流程

进入试产流程,主要参与部门有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设计部门、市场采购部门输出文件:工艺分析方案设计、试制工艺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关键工序卡片、装配工艺卡片、特殊工艺守则)、试制材料消耗定额以及加工工时定额等、试制总结、型式试验报告、使用报告等

2. 实验室采购管理方法

如果是工厂的话,看你们是生产哪些化妆品,需要进行哪些检测,然后根据项目去买仪器。

不过一般化妆品涉及的检测设备都是比较贵的,想液相色谱,原子吸收(或者更好的ICP-MS),再就一些简单的检测仪器,都是不太值钱的。如果没有强制的规定,建议还是去找一家第三方去合作,一台设备的钱都够检几十年的。

3. 实验室试剂采购流程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CNAS-CL01及相关领域要求、认可准则要求等,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验室现状的管理体系。体系不光要涵盖实验室自身,还要包括为其提供支持功能的部门,包括档案、后勤等。

2、绘制实验室组织结构图

结构图要包括实验室及其母体组织关系(如适用),与外部关系(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为其提供支持服务的部门之间的关系。

3、编写体系文件

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要能够涵盖CNAS-CL01及相关领域要求、认可准则要求的全部要素。编制记录表格,填写记录表格。

4、网上申请

实验室体系有效运行6个月之后,可在CNAS官网上,填写实验室认可申请,按照要求上传附件,确认无误后提交。提交之后CNAS评审组会对材料进行文件审查。这个过程中会指出不合理或者有疑惑的地方,需要进行补正。

5、现场评审

文件审查过了之后,CNAS会安排评审组长和评审员,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评审。一般一位老师审文件,两位老师审技术(大型实验室可能会增加人数)。实验室要提前将资料准备好,包括方法证实记录、试剂药品采购验收记录、内审管审记录等。

6、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上老师会和实验室进行交流,对有关问题进行质证,开不符合项,并将结果告知(过或者没过)。不符合项限期整改,整改报告提交并且通过之后,所有工作就算全部结束了,等着拿证书即可。

cnas实验室的认证条件:

1、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即实验室或所在母体应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实验室均可;

2、按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各要素(过程)都已运行并有相应记录,包括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3、管理体系运行至少六个月;

4、具有申请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能力,每个检测/校准领域,至少参加过一次 CNAS 或其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

5、具有支配所需资源的权力;

6、遵守 CNAS 认可规则、认可政策等有关规定,包括支付认可费用,履行相关义务。

4. 实验仪器采购

1,根据试验项目列出仪器目录。

2,确定实验项目的允许误差。

3,选定仪器的等级。

4,确定仪器品牌,厂家,价格等。

5,使用单位的咨询。

5. 实验室设备采购实施方案

首先,各个系你得去看看,找找系主任啥的,他们手上有项目经费,可以自行采购。

再有,就是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设备科,他们管买一些常用设备。

6. 检验试剂采购流程

自2021年1月中旬起,四川省全省范围内的医用耗材货款结算方式都将改为在药械采购平台上进行结算。

医保提前预付50%,30天内必须回款

所谓“三流合一”,即医疗机构将医药采购款在线支付给监管账户,医保局再通过平台的监管账户将采购款支付给供应商。借助第三方药械采购监管平台,将耗材结款流程全程可视化、透明化。

按照四川省要求,未来全省的药械结款将分为带量采购结算和非带量采购结算两种方式。

带量采购结算中,定点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后的15个工作日内,医保将按照不低于合同采购金额的50%进行首次预付。约定采购量执行过半后,于15个工作日内再次预付剩余部分的药械货款。

非带量采购结算中,医药机构在药械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将药械货款划转至监管账户,监管账户收到货款后向医药机构发出到账提示,并于3个工作日内按照与医药机构签订的委托付款协议,向相应医药企业的结算账户划转药械货款。

此,在第三方监管平台的帮助下,医保更是将定价、招标和支付集于一身,真正的实现了耗材监管权力的闭环。

而对于耗材供应商而言,“三流合一”之后,供应商的角色也将由“招标采购服务”向“服务招标采购”转变,这其中势必也会对流通领域造成一定的影响。

医保保证耗材回款之后,供应商通过“三流合一”平台跨过经销商和流通企业直接开票给医疗机构,从票数上来说就是“一票”。

“一票制”之下,流通关系被大幅清理,经销商的数量无疑也将被严格限制。“三流合一”加以带量采购的不断洗牌,耗材配送逐渐朝着实力强劲的大型流通巨头倾斜,中小型经销商无疑将再次迎来全面清理。

现阶段,大范围的带量采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采购模式,而多个地区医保直接结算的落地更是加快了“一票制”的进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