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点型入侵探测器(部署入侵检测探测器的方式)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3 19:32   点击: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部署入侵检测探测器的方式

入侵报警系统的一种通信方式。探测器与报警控制器之间通过一组公共的线缆进行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公共线组,既总线包括:信号、选通、供电和公共地等;或是指系统建立一个总线回路(2~4条导线),然后所有的探测器都并接在总线上,每只探测器具有自己的地址码,控制器采用巡检的方式按不同的地址访问每只探测器。常用的有双总线和四总线方式。总线制是通过对探测器进行地址编码来产生报警信号的地理信息。

2. 常用的入侵探测器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属于一种微弱信号检测设备,在安装对必须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高度,灵敏度等。

正确安装一个被动红外探测器,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首先是对探测器的性能特点必须了解,其次要合理确定安装的位置,最后必须要仔细调试。  安装高度不是随意的,会影响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防小宠物的效果。一个探测器装在2M高度的位置和2.5高度的位置,那么移动物体从地面移动时,切割明区和暗区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被动红外探测器正对玻璃门窗,会有两个问题:一是白光干扰,显然PIR对白光具有很强的抑制功能,但毕竟不是100%的抑制。因此避免正对玻璃门窗,可以避免强光的干扰。二是避免门窗外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人群流动、车辆等。  被动红外探测器感应作用是与温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冷热通风口和冷热源均有可能引起探测器的误报,对有些低性能的探测器,有时通过门窗的空气对流也会造成误报。易摆动的物体将会使微波探测器起作用,因此同样可能造成误报。要注意非法入侵路线。  安装探测器的目的足防止犯罪分子的非法入侵,在确定安装位置之前,必须要考虑室内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实际上防止了出入口,截断非法入侵线路,也就达到了安防的目的。

3. 部署入侵检测探测器的方式有

入侵探测器是安防报警系统的关键部分。文中讨论了入侵探测器的组成、分类、主要性能要求以及其弊端与对策。   一、入侵探测器的组成   入侵探测器(Intrusiondetector)是安防报警系统的输入部分,是用来探测入侵者入侵时所发生的移动或其它动作的装置。   入侵探测器通常由传感器(Sensor)、信号处理器和输出接口组成,简单的入侵探测器可以没有信号处理器和输出接口。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量的探测、转换装置。它就像入侵探测器的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入侵者在实施入侵时总是要发出声响、振动、阻断光路,对地面或某些物体产生压力,破坏原有温度场发出红外光等物理现象,传感器则是利用某些材料对这些物理现象的敏感性而将其感知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和电参量(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处理器则对电信号放大、滤波、整形后成为有效的报警信号。输出接口使入侵探测器的输出呈现两种输出状态,即警戒状态为无电位的常闭触点或导通电阻不大于100Ω。报警状态和未加电时为常闭触点开路或开路电阻不小于1MΩ。   二、入侵探测器的分类   入侵探测器有多种多样,进行分类将有助于从总体上对入侵探测器的认识和掌握。   入侵探测器通常可按传感器的种类、工作方式、警戒范围、传输方式、应用场合来区分。   1.按传感器种类分类   按传感器的种类,即按传感器探测的物理量来区分,通常有:磁控开关探测器、振动探测器、超声入侵探测器、次声入侵探测器、红外入侵探测器、微波入侵探测器和视频移动探测器等等。   探测器的名称大多是按传感器的种类来称呼的。   2.按入侵探测器工作方式来分类   按入侵探测器工作方式分类,有:主动式入侵探测器和被动式入侵探测器两种。   被动入侵探测器在工作时不需向探测现场发出信号,而依靠对被测物体自身存在的能量进行检测。平时,在传感器上输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当出现入侵情况时,稳定信号被破坏,输出带有报警信息,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例如,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利用了热电传感器能检测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原理。当被测物体移动时,把周围环境温度与移动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差的变化检测出来,从而触发探测器的报警输出。所以,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被动式入侵探测器。   主动式探测器是在工作时,探测器要向探测现场发出某种形式的能量,经反射或直射在接收传感器上形成一个稳定信号,当出现入侵情况时,稳定信号被破坏,输出带有报警信息,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例如,微波入侵探测器,由微波发射器发射微波能量,在探测现场形成稳定的微波场,一旦移动的被测物体入侵时,稳定的微波场便遭到破坏,微波接收机接收这一变化后,即输出报警信号。所以,微波入侵探测器是主动式探测器。主动式探测器其发射装置和接收传感器可以在同一位置,如,微波入侵探测器。也可以在不同位置,如,对射式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被动式入侵探测器有: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声控入侵探测器、视频移动探测器等等。主动式入侵探测器有:微波入侵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超声波入侵探测器等等。   3.按警戒范围分类   按警戒范围可分成点控制探测器、线控制探测器、面控制探测器和空间控制探测器。   点控制探测器是指警戒范围仅是一个点的探测器。当这个警戒点的警戒状态被破坏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如安装在门窗、柜台、保险柜的磁控开关探测器,当这一警戒点出现危险情况时,即发出报警信号。磁控开关和微动开关探测器、压力传感器常用作点控制探测器。   线控制探测器警戒的是一条直线范围,当这条警戒线上出现危险情况时,发出报警信号。如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或激光入侵探测器,先由红外源或激光器发出一束红外光或激光,被接收器接收,当红外光和激光被遮断,探测器即发出报警信号。主动红外、激光和感应式入侵探测器常用作线控制式探测器。   面控制探测器警戒范围为一个面,如仓库、农场的周界围网等。当警戒面上出现危害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如振动入侵探测器装在一面墙上,当这个墙面上任何一点受到振动时,即发出报警信号。振动入侵探测器、栅栏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平行线电场畸变探测器等常用做面控制式探测器。   空间控制探测器警戒的范围是一个空间,如档案室、资料室、武器库等。当这个警戒空间内的任意处出现入侵危害时,即发出报警信号。如在微波入侵探测器所警戒的空间内,入侵者从门窗、天花板或地板的任何一处入侵其中,都会产生报警信号。声控入侵探测器、超声波入侵探测器、微波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微波红外复合探测器等探测器,常用作空间防范控制探测器。   4.按探测信号传输方式来分类   按探测信号传输方式来划分,探测器可分为有线探测器和无线探测器两类。探测信号由传输线(如双绞线、多芯线、电话线、电缆等等)来传输的探测器,称为有线传输探测器。这是目前大量采用的方式。探测信号经调制后由空间电磁波来传输的探测器,称为无线传输探测器。在防范现场很分散或不便架设传输线的情况下,无线传输探测器有它独特的作用。为实现无线传输,在报警控制器上必需增加无线接收机。   5.按应用场合分类   按应用场合分,入侵探测器可分为室外探测器和室内探测器两种。   室外入侵探测器又可分为建筑物外围探测器和周界探测器。周界探测器用于防范区域的周界警戒,是防范者的第一道防线,如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子围栏式周界探测器等。建筑物外围探测器用于防范区域内建筑物的外围警戒,是防范者的第二道防线,如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室外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探测器等。   室内入侵探测器是防范入侵者的最后防线。如微动开关探测器、振动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等。     三、入侵探测器的主要性能要求   入侵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探测范围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1.电源适应范围   当入侵探测器的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内变化时,入侵探测器应不需调整而能正常工作,且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2.过压状态运行   入侵探测器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值的115%时,以每分钟不大于15次的报警速率循环50次,每次均应完成警戒、报警的功能。   3.备用电源   ①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入侵探测器应有直流备用电源,并能在交流电源断电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   ②备用电源使用时间:银行、仓库、文物单位用的入侵探测器为24小时,商业用的入侵探测器为16小时。交流电源恢复时应对备用电源自动充电。   4.接口   入侵探测器的接口:警戒状态为无电位的常闭触点或导通电阻不大于100Ω。报警状态和未加电时为常闭触点开路或开路电阻不小于1MΩ。   5.稳定性要求   入侵探测器在正常气候环境下,连续工作7天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其灵敏度或探测范围的变化不应超过±10%。   6.耐久性要求   入侵探测器在额定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下进行警戒、报警和复位,循环6000次,应无电的或机械的故障,也不应有器件损坏或触点粘连。   7.抗干扰要求   ①入侵探测器应符合GB6833.1中规定的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辐射敏感度试验的要求,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   ②抗热气流干扰   入侵探测器在警戒状态下受热气流干扰时应能正常工作,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   8.绝缘电阻   入侵探测器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应不小于10MΩ(直流电压小于36v,且一端接地者除外)。     四、入侵探测器的弊端及其对策   目前,在安防报警系统中所使用的探测器的弊端,其探测方式主要是探测环境物理量和状态的变化,这种探测方式从本质上不具备识别探测目标的能力。因此,安防报警系统会因为某些意外的情况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触发,从而发生误报警。为此,安防报警系统的入侵探测器采用了多个探测元、多技术复合探测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等方法,这些,确使探测器的性能和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降低了误报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对于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较高的场合,安防报警系统必须采用多种不同探测技术组成入侵探测系统来克服或减小由于某些意外的情况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误报警,同时加装音频和视频复核装置,当系统报警时,启动音频和视频复核装置工作,对报警防区进行声音和视频图像的复核。

4. 入侵探测器的功能有哪些

声光报警器工作原理  1、 声光警报器是一种安装在现场的声光报警设备,当现场发生火灾并确认后,安装在现场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可由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启动,发出强烈的声光报警信号,以达到提醒现场人员注意的目的。 2、声光警报器利用音效芯片经三极管和变压器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响;采用定时电路控制超高亮发光二极管发出闪亮的光信号。当现场发生火灾并确认后,安装在现场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可由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编程启动。 3、声光报警器的命名是根据报警器的报警方式来命名的,甲骨文安防报警器材厂声光报警器是指在发现入侵时报警器发出高分贝报警声,同时警灯闪烁用来吓阻盗贼提醒住户、邻居、保安有非法入侵发生的作用。 4、声光报警器一般和红外探测器、门磁组成声光防盗报警器系统,当红外探测器或门磁探测到有入侵时立即发送报警信号到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立即报警。 5、声光报警器是一种用在危险场所,通过声音和各种光来向人们发出示警信号的一种不会引燃易燃易爆性气体的报警信号装置,能同时发出声、光二种警报信号。

5. 入侵探测器安装位置

主动红外探测器适合探测的位置是指:

1、小超市、便利店客人进出口。

在进出门口内侧安装一对室内型短距离(≤10米)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当客人进出时主动红外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该“报警”信号联动叮咚。

2、窗户入口防范。

在窗户外侧安装室外型双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一般安装在窗外墙、近窗下沿,该类安装方式比较适合于二楼以上的窗户,以防范爬上来的入侵者,但其安装要求不会影响开窗(指对外开窗,对平移窗和内开窗不会影响)。

内侧安装室内型双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在室内窗侧墙面、窗框下沿上方,距窗框下沿80毫米至100毫米效果较好。但对开窗不要产生影响(指对内开窗,对平移窗和外开窗不会影响)。

3、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代替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封门:二对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一对离地150毫米,另一对离地700~800毫米。封窗:二对双光束主动红外探测器,一对离窗下沿100毫米,另一对离窗下沿600毫米。

4、住宅小区和单位周界防。

6. 主动式入侵探测器

空间入侵探测器是指警戒范围是一个空间的报警器。当这个警戒空间任意处的警戒状态被破坏,即发生报警信号。声入侵探测器和微波入侵探测器以及被动红外探测器等都属于空间入侵探测器。

1)声入侵探测器

声入侵探测器是常用的空间防范探测器。通常将探测说话、走路等声响的装置称声控探测器。当探测物体被破坏(如打碎玻璃、凿墙、锯钢筋)时,发生固有声响的装置称为声发射探测器。

± 声控入侵探测器

声控探测器是用声传感器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经前置放大送报警控制器处理后发出报警处理信号,也可将报警信号经放大推动喇叭和录音机,以便监听和录音。

驻极体传感器被广泛地应用在声控探测器中。在声控探测器中使用的驻极体送话器由一个金属极板蒙上机械张紧的驻极体箔(约10µM ),驻极体箔与金属板之间构成一只电容。根据静电感应的原理,与驻极体相对着的金属板上就会感应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荷。驻极体电荷在空隙中形成静电场。在声波作用下,驻极体箔发生运动,产生位移,在电容极板上感应出电压。

驻极体送话器的频率响应范围主要取决于送话器的结构。在此频率范围内,驻极体箔的位移与所加的声强成正比,送话器的输出电压仅与声强有关,而与频率无关,音频驻极体送话器在20Hz~15000Hz的频率范围内有恒定的灵敏度。

± 声发射入侵探测器

声发射探测器是监控某一频带的声音发出报警信号,而对其它频带的声音信号不予响应。主要监控玻璃破碎声、凿墙、锯钢筋声等入侵时的破坏行为所发出的声音,玻璃破碎声发射探测器通常也用驻极体传话器作声电传感器。当玻璃破碎时,发出的破碎声由多种频率的声响构成。据测定,主要频率为10kHz~15kHz高频声响信号。当锤子打击墙壁、天花板的砖、混凝土时会产生一个频率为1kHz左右的衰减信号,大约持续5ms;据钢筋时产生频率约3.5kHz、持续时间约15ms的声音信号。采用带通滤波器滤去高于或低于探测声信号的干扰信号,经放大后产生报警信号。

± 次声入侵探测器

次声为频率很低的音频信号。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声发射探测器相同,不过采用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和中频音频信号,而放大次低频信号报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