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D5二极管(d5贴片二极管代替型号)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30 18:37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D5二极管

D5S6M;肖特基二极管,5A;60V;可用市场容易买到的型号代替:SR560(5A;60V);SB560,5A;60V);SR580,(5A;80V);SR5100,(5A;100V);

2. d5贴片二极管代替型号

答2eZ12d5稳压=极管的稳压值是5V

3. d5252f是什么集成电路

 这是路虎揽胜,它是纯进口的,比宝马X7更具优势。拥有8缸4.4t发动机的这款车堪称男人的梦想之车,在同一级别上几乎没有对手。

外观方面,虽然它是新一代车型,但新款路虎揽胜的正面没有太大变化:它基本上保持了路虎揽胜的传统设计,但使用了最新的设计语言和更柔和的细节,使其具有更简单、更豪华的视觉外观。同时,平面设计也给了它强烈的技术感和未来感。

前格栅仍采用经典的U形设计,内部装饰有矩形镀铬条纹,由圆环连接。它看起来很漂亮,与两侧的前照灯组很好地集成,呈现出集成的视觉效果。

头灯的整体形状类似于现金。内部采用黑色明亮面板,以加强运动功能。在功能方面,采用智能数字LED前照灯,射程可达500米。它还集成了标志性的日间行车灯、动态转向灯、自适应远光大灯和迎宾灯,具有实用性和科技感。

内饰方面,与美学方面相比,室内设计的变化更为明显,整体设计更倾向于简约和科技感。同时,卓越的内饰材料保证了车内的奢华。新一代路虎揽胜提供了多种面料选项,并首次使用样方 与路虎合作开发的新型皮革面料更轻、更环保。

新款路虎揽胜提供两种车型:标准轴距和长轴距。标准轴距型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052/2047/1870mm,轴距为2997mm;长轴距版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为5252/2047/1870mm,轴距为3197mm。现场照片展示车是盛世的延伸版。其苗条的身材和相配的白色体色显得格外优雅。同时,密集光线设计的大边缘也创造了良好的质量感。

4. d5是什么二极管

一般图纸上元件标号D开头的以二极管为多。

5. d5二极管烧

二极管在电路中常门力“D”加数字表示,如: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正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无绳电话机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

6. 二极管D5

一种后备保护器,该后备保护器串接于浪涌保护器与主电路之间,其包括操作装置、脱扣器、动触头、静触头以及摆动件,动触头与操作装置呈联动设置,操作装置驱动动、静触头连接,动、静触头连接使主电路连通;摆动件为转动设置,其与动触头勾合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保持连接;脱扣器通电后驱动摆动件旋转使其与动触头的勾合状态解除;其中,还包括手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摆动件复位的弹簧Ⅱ,手动装置包括按钮以及与按钮联动的推杆;推杆与摆动件相对应,受力后推动摆动件旋转使其与动触头的勾合状态解除。

采用手动与电子脱扣结合分闸,相对比现有技术的电子分闸,采用此种结构,通过推杆与摆动件对应受力,使得动触头的勾合状态解除,使得操作更为简单,操作者直接按动按钮即可将动、静触头分离,实现分闸;弹簧Ⅱ的设置,使得摆动件回位的时候,起到缓冲力,防止复位过度,损坏内部结构。

其中,还包括用于驱动推杆复位的弹簧Ⅰ,脱扣器包括顶杆以及线圈,顶杆与摆动件相对应,线圈通电后驱动顶杆伸出顶动摆动件使其旋转。

当线圈发生吸合动作时,线圈将顶杆上顶,使得摆动件一端上顶,摆动件发生旋转,摆动件另一端下移,使得动触头的勾合状态接触,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实现分闸,弹簧Ⅰ的设置,使得推杆回位的时候,起到缓冲力,防止复位过度,损坏内部结构。同时,弹簧Ⅰ与弹簧Ⅱ同时作用,使得初始状态下力的平衡,防止影响整体结构。

其中,还包括指示装置,指示装置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动触头运动驱动指示装置工作。

通过指示装置,可以直观的发现后备保护器是否发生分闸,操作工能够及时的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其中,指示装置包括转动件、触片以及控制板,转动件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当动触头脱扣时带动转动件转动;控制板上设有触点,触片与触点为常开设置,所述触片位于转动件的运动轨迹上,当转动件受动触头推动后带动触片运动使其与触点贴合,控制板产生已脱扣信号进行输出。

通过动触头运动带动转动件以及触片运动,使得控制板动作,输出脱扣信号,使得指示提到保证,防止误指示。

其中,指示装置还包括遥信接口,遥信接口与控制板电气连接,将控制板的脱扣信号通过遥信接口的外接导线进行输出。

通过遥信接口与外接导线连接,使得指示装置预警更为及时。

其中,还包括线路板以及套设于主电路上的互感器L1,互感器L1与线路板电气连接将互感器L1检测的电流反馈至线路板中,线路板控制脱扣器通电。

线路板的模块设置,通过线路板检测互感器L1的感应电流,实现对线圈是否进行吸合工作数据更为精准,不会因为短暂的雷击,导致误操作, 由于正常状态下,流经后备保护器的工频电流可以忽略不计,采用互感器L1的设置,可以检测主电路的电流,若发生操作过电压或强雷击坏后端的浪涌保护器时,则互感器L1两端会产生一个感应电流电压,线路板检测到感应电流电压,线路板动作,使得脱扣器通电。

其中,线路板包括整流滤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将互感器L1产生的电流整流后反馈至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控制脱扣器通电。

通过整流滤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使得线路板检测的数据以及控制输出更为精准。

还包括动作模块,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CPU,动作模块包括电容C4以及可控硅SCR,控制芯片CPU与整流滤波模块连接,控制输出,使得可控硅SCR导通,控制脱扣器通电。

通过控制芯片CPU控制通断,使得电子控制更加精准,保证精准脱扣。

其中,还包括动作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BG1以及三极管BG2,三极管BG1以及三极管BG2形成开关电路,动作模块包括充电电容C4、二极管D5以及可控硅SCR,控制模块与整流滤波模块连接,得到信号后,开关电路打开,充电电容C4充电,当二极管D5两端电压达到转折点时,二极管D5导通,同时可控硅SCR导通,控制脱扣器通电。

通过两个三极管形成开关电路,通过充电电容C4充电,使得电路得到缓冲,防止短暂波动使得脱扣器动作,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操作装置2、脱扣器3、动触头4、静触头5、手动装置6、摆动件31、指示装置7、输入端8、输出端9以及线路板10。

软铜带Ⅰ11一端连接输入端8,另一端穿过互感器L113与静触弹片51呈电气连接,静触头5位于静触弹片51上。壳体上设有限位机构14、固定座Ⅰ15以及固定座Ⅱ16,限位机构14使得静触弹片51与壳体1固定,限位机构14具体为壳体上设有一条限位槽141,静触弹片51通过限位槽141进行固定;软铜带Ⅱ12一端连接输出端9,一端连接动触弹片41,动触头4位于动触弹片41上。

操作装置2包括开关21以及扭簧22,开关21上设有卡槽211,动触弹片41套设在扭簧22上,一端卡在卡槽211内,另一端与阻挡部311相抵且设有动触头4并与静触头5连接。

脱扣器3包括顶杆33以及线圈32,顶杆33与摆动件31一端连接,摆动件31另一端上设有阻挡部311,阻挡部311用于阻挡动触弹片41移动,阻挡部311具体为弧形凸起。

手动装置6包括按钮61以及与按钮61联动的推杆62,推杆62位于摆动件31的上方,且按钮61下压后,带动推杆62,推杆62向下移动带动摆动件31下移,使得动触头4的勾合状态解除,实现动、静触头4、5分离。

指示装置7包括转动件71、触片72、控制板73以及遥信74,转动件71一端位于动触弹片41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与触片72连接,控制板73上设有触点731,触片72与触点731为常开设置,遥信74与控制板73呈电气连接,当转动件71受动触弹片41推动后带动触片72运动使其与触点731贴合,控制板73产生已脱扣信号进行输出,遥信74可通过指示灯或与终端连接,传递信号。此处指示装置也可通过转动件71与指示件形成机械指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置换得到此机械指示的具体结构,故此处不多加赘述。

弹簧Ⅰ17一端与推杆62相抵,另一端与固定座Ⅰ15相抵,固定座Ⅰ15位于互感器L113上方,弹簧Ⅱ18一端与摆动件31相抵,另一端与固定座Ⅱ16相抵,固定座Ⅱ16位于软铜带Ⅰ11下方,弹簧Ⅰ17与弹簧Ⅱ18同时作用,使得初始状态下力的平衡,防止影响整体结构。

线路板10包括感应电流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动作模块;

感应电流模块套设在主电路用于检测感应电流电压;整流滤波模块与感应电流模块并联;控制模块控制动作模块工作;感应电流模块为互感器L1。

互感器L1套设在输电电路IN上,输电电路IN与静触头连接,静触头与动触头形成开关K,静触头与动触头连通即为合闸,静触头与动触头断开即为分闸,动触头另一端与漏电保护器连接,漏电保护器接地设置。

整流滤波模块包括双向二极管D1、整流器D4以及电容C1,双向二极管D1以及整流器D4的输入端与互感器L1并联,整流器D4的输出端与电容C1并联,同时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

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3、R4、R5、电容C2、C3、二极管D2、D3以及控制芯片CPU,电阻R1一端连接输电电路IN,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此处电子R1为压敏电阻,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5一端、电容C2正极以及线圈L2一端连接,电容C2负极接地,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CPU的1脚连接、电容C3正极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容C3负极以及二极管D3的正极均接地,电阻R3一端与整流器D4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芯片CPU的2脚连接,控制芯片CPU的3脚接地。

动作模块包括电容C4以及可控硅SCR,控制芯片CPU与整流滤波模块连接,控制输出,使得可控硅SCR导通,控制脱扣器通电。

控制芯片CPU的4脚分别与电容C4一端以及可控硅SCR的G级连接,SCR的A级与线圈L2的另一端连接,SCR的K级与电容C4的一端接地。

其工作原理为,后备保护器串接于工频电网的相线和浪涌保护器之间,正常状态下浪涌保护器为高阻状态,流经后备保护断路器的工频电流可忽略不计,互感器L1无感应电流电压输出,可控硅SCR处于开路状态,线圈L2处于静止状态,开关K保持闭合供电状态,当主电路遭遇雷击经开关K和浪涌保护器对地泄放时由于雷击时间非常短暂,控制电路的延时触发电路达到触发电压值而不会动作, 当主电路遭遇操作过电压或强雷电击坏浪涌保护器时(此时主电路流经的电流必然会超过2安培),强大的工频电流经进开关K和浪涌保护器对零线或地线泄放,此时互感器L1两输出端产生一个感应电流电压经D4整流滤波后经R3去触发控制芯片CPU控制4角输出,此时,芯片CPU需检测感应电流的电压是否为持续状态或者为强电,判断主电路遭遇操作过电压或强雷电击坏浪涌保护器时,使得SCR由截止转变为导通, 线圈L2得电吸合动作使得顶杆33上顶带动摆动件31发生旋转,此时弹簧Ⅰ17收缩,摆动件另一端下移,动触弹片41从阻挡部311中脱离,使得动触头4的勾合状态解除,实现开关K的分闸,同时通过动触弹片41触碰转动件71,使得遥信74工作,提醒操作者发生故障,需要检测维修;待故障解除后若需要进行合闸,仅需拨动开关21,带动触头弹片41转动,与阻挡部311接触,由于阻挡部311为弧形,动触头弹片41很容易与阻挡部311内侧相抵,使得动触头4与静触头5连接,此时,弹簧Ⅰ17恢复到原有状态。

实施例2:

参照附图4-6所示,一种后备保护器,包括壳体1、操作装置2、脱扣器3、动触头4、静触头5、手动装置6、摆动件31、指示装置7、输入端8、输出端9以及线路板10。

软铜带Ⅰ11一端连接输入端8,另一端穿过互感器L113与静触弹片51呈电气连接,静触头5位于静触弹片51上。壳体上设有限位机构14、固定座Ⅰ15以及固定座Ⅱ16,限位机构14使得静触弹片51与壳体1固定,限位机构14具体为壳体上设有一条限位槽141,静触弹片51通过限位槽141进行固定;软铜带Ⅱ12一端连接输出端9,一端连接动触弹片41,动触头4位于动触弹片41上。

操作装置2包括开关21以及扭簧22,开关21上设有卡槽211,动触弹片41套设在扭簧22上,一端卡在卡槽211内,另一端与阻挡部311相抵且设有动触头4并与静触头5连接。

脱扣器3包括顶杆33以及线圈32,顶杆33与摆动件31一端连接,摆动件31另一端上设有阻挡部311,阻挡部311用于阻挡动触弹片41移动,阻挡部311具体为弧形凸起。

手动装置6包括按钮61以及与按钮61联动的推杆62,推杆62位于摆动件31的上方,且按钮61下压后,带动推杆62,推杆62向下移动带动摆动件31下移,使得动触头4的勾合状态解除,实现动、静触头4、5分离。

指示装置7包括转动件71、触片72、控制板73以及遥信74,转动件71一端位于动触弹片41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与触片72连接,控制板73上设有触点731,触片72与触点731为常开设置,遥信74与控制板73呈电气连接,当转动件71受动触弹片41推动后带动触片72运动使其与触点731贴合,控制板73产生已脱扣信号进行输出,遥信74可通过指示灯或与终端连接,传递信号。此处指示装置也可通过转动件71与指示件形成机械指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置换得到此机械指示的具体结构,故此处不多加赘述。

弹簧Ⅰ17一端与推杆62相抵,另一端与固定座Ⅰ15相抵,固定座Ⅰ15位于互感器L113上方,弹簧Ⅱ18一端与摆动件31相抵,另一端与固定座Ⅱ16相抵,固定座Ⅱ16位于软铜带Ⅰ11下方,弹簧Ⅰ17与弹簧Ⅱ18同时作用,使得初始状态下力的平衡,防止影响整体结构。

线路板10包括感应电流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动作模块;

感应电流模块与主电路连通;整流滤波模块与感应电流模块并联;控制模块控制动作模块工作;感应电流模块为互感器L1。

互感器L1套设在输电电路IN上,输电电路IN与静触头连接,静触头与动触头形成开关K,静触头与动触头连通即为合闸,静触头与动触头断开即为分闸,动触头另一端与漏电保护器连接,漏电保护器接地设置。

整流滤波模块包括双向二极管D1、整流器D4以及电容C1,双向二极管D1以及整流器D4的输入端与互感器L1并联,整流器D4的输出端与电容C1并联,同时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

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3、R4、R5、R6、R7、R8、R9、电容C2、C3、C4、二极管D2、D3以及三极管BG1、BG2,电阻R1一端连接输电电路IN,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此处电子R1为压敏电阻,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4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5一端、电容C2正极以及线圈L2一端连接,电容C2负极接地,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电容C3正极以及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容C3负极以及二极管D3的正极均接地,三极管BG1的基级与电阻R7连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与电阻R8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BG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BG2的基级与电阻R3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接地。

动作模块包括充电电容C4、二极管D5以及可控硅SCR,控制模块与整流滤波模块连接,得到信号后,开关电路打开,充电电容C4充电,当二极管D5两端电压达到转折点时,二极管D5导通,同时可控硅SCR导通,控制脱扣器通电。电阻R3的另一端与整流器D4输出端连接,电阻R8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电容C4、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电阻R9另一端以及电容C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容C5一端以及可控硅SCR的G级连接,SCR的A级与线圈L2的另一端连接,SCR的K级与电容C5的一端接地。

其工作原理为,后备保护器串接于工频电网的相线和浪涌保护器之间,正常状态下浪涌保护器为高阻状态,流经后备保护断路器的工频电流可忽略不计,互感器L1无感应电流电压输出,可控硅SCR处于开路状态,线圈L2处于静止状态,开关K保持闭合供电状态,当主电路遭遇雷击经开关K和浪涌保护器对地泄放时由于雷击时间非常短暂,控制电路的延时触发电路达到触发电压值而不会动作, 当主电路遭遇操作过电压或强雷电击坏浪涌保护器时,强大的工频电流经进开关K和浪涌保护器对零线或地线泄放,此时互感器L1两输出端产生一个感应电流经D4整流滤波后经R3去触发三极管BG2导通,同时使得三极管BG1导通,并对延时电容C4充电,当电压达到二级管D5的转折点时可控硅SCR由截止转变为导通, 线圈L2得电吸合动作使得顶杆33上顶带动摆动件31发生旋转,此时弹簧Ⅰ17收缩,摆动件另一端下移,动触弹片41从阻挡部311中脱离,使得动触头4的勾合状态解除,实现开关K的分闸,同时通过动触弹片41触碰转动件71,使得遥信74工作,提醒操作者发生故障,需要检测维修;待故障解除后若需要进行合闸,仅需拨动开关21,带动触头弹片41转动,与阻挡部311接触,由于阻挡部311为弧形,动触头弹片41很容易与阻挡部311内侧相抵,使得动触头4与静触头5连接,此时,弹簧Ⅰ17恢复到原有状态。

7. d5s4m二极管

二极管D5S4M能够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单周期50Hz正弦波、温度Tj=125℃的测试条件下,可承受的峰值正向浪涌电流达80A。此外,DE5S4M的最大反向电压为40V,存储温度范围为-40℃~150℃,操作结温为150℃。

肖特基二极管D5S4M的功率损耗较低,当IF=5A时导通电压最大值为0.55V,最大反向电流为3.5mA,最低结壳热阻为12℃/W,有效的保证了设计器件的稳定性。DE5S4M采用E-pack(SC-63)封装,尺寸大小为9.5mm×6.6mm×2.65mm。

8. 电子元件D5

r502电阻阻值是8.2欧姆。

7W/8.2欧姆,像你这种情况要先检查开关电源带负载能力,接个100W灯泡开机看电压是否正常,再查一下V502行管是不是软击穿,逆程电容及S校正电容有无击穿,行输出次级负载有无电路元件损坏,如D501、N501、行偏转线圈等元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