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酿制酱油的方法(传统方法酿酱油)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11:39   点击:22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酿制酱油的方法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

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较咸,用于提鲜;老抽较淡,用于提色。

2. 传统方法酿酱油

1、将黄豆浸泡,看起来膨胀无皱纹,再用清水洗上几遍,晾干后,放在蒸笼里蒸上1~2小时(主意,别把它蒸烂了)

2、蒸好后先让其降温,再将酱油曲靖和面粉混合均匀,然后再倒进黄豆里搅均匀,再捏成小块,晒干

3、把搅好的黄豆放在干净的盒子里,用布包好,再把它放起来,让它发酵成曲,温度30~35度最好

4、酿10小时左右将曲翻一次,28小时左右曲便已成,再拿去晒三天

5、晒好后,再放到缸里,将准备好的盐水倒入搅均匀,密封后拿去晒,每天搅拌一次7天后再加点盐水,加入花椒

6、晾晒4个月后,将酱油滤出即可,颜色越深越好越香

3. 酱油酿造的两种方法

如何制作酱油

原料选择为较好的黄豆

制作方法

1.蒸豆:酿制酱油的黄豆(春大豆、秋大豆均可)必须先放入水中浸泡肥大,浸豆的时间长短要适宜,既要使黄豆中的蛋白质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又要防止浸泡时间过长变酸而破坏蛋白质。浸水时,把黄豆放进木桶或缸内,加清水1倍,通常以浸1小时,豆皮起皱纹为度。然后把它倒进箩筐内,排掉水分,置于蒸桶里,水开后,蒸煮4~6小时即可。

2.发酵:待蒸熟的黄豆冷却后,把它摊铺于竹篱上,送进室内发酵。室内要密封,并设若干木架层,便于装置竹篱,温度要在37℃以上,若室温不够,可加炭、煤火以提高温度,促进发酵。发酵时间为6天。入室3天后要翻动搅拌一次,使其发酵均匀。经过发酵的黄豆,当表面出现黄绿色的曲霉和酵母菌时取出,倒入木桶或缸内,按100千克黄豆加清水40千克的比例添加清水并搅拌,使其吸足水分,把余水倒掉后,装入竹篓内,上面加盖棉布。然后放在温度37~38℃的室内继续发酵,约过8小时,当手插进豆有热感、鼻闻有酱油香味时,即可停止发酵。

3.酿制:将经过发酵的黄豆装入木桶酿制(酿制用的木桶或缸,其上面要能密封,底层应设有出油眼)。酿制配方为:黄豆100千克、食盐30千克、清水40千克。具体操作是:装一层黄豆,撒一层食盐,泼一次清水,这样交替地装进桶内或缸内,最上层为食盐。然后盖上桶盖或缸盖,并用牛皮纸封好。

4.出油:经过4个月酿制后,把出油眼的木塞拔掉,套上用尼龙丝织成的罗网进行过滤。接着将盐水(100千克清水加17千克食盐)分5天冲进桶或缸内,从出油眼流出的即为酱油。一般每100千克黄豆可酿制酱油300千克。所得的酱油通常都要加入糖浆。糖浆的作法是:每100千克食糖加4千克清水,用旺火煮至色泽乌黑,无甜味并略带微苦为度。每100千克酱油的用糖量为12千克,糖浆过滤后拌入。

5.曝晒:将酱油用缸装好,置于阳光下曝晒10~20天即可。

4. 酱油如何酿制

酱油制作方法:打豆浆余下的豆渣加上面粉,比例是三分之一面粉,相互混合,捏成小团,放平匾里晒一下,稍干后,放阴凉处,一般应该等它发霉再做,但我想做改革,不等它发霉,就放一天,(正常做是要起毛,然后要晒到干透,才可以做,但这个过程味道太难闻了,而且起毛心里不舒服,我就是省略了这个过程,最后发现也可以成酱油,所以就改了,但改了这个就要加长制作时间,不然豆和面粉里的起鲜物质出不来。

)然后找个大瓶子,可以密封的,放入小团,加4倍水,盐我是自己估摸着放的,要多放些,不然会坏。

然后搅拌密封。

放太阳下晒,过一年,然后打开,搅拌,充分和空气接触,由于没有经过发霉处理,和空气没有接触,此时的酱油是白色的,取2两红糖放铁锅里炒一下,糖有些化了就放入白色酱油,稍滚即可,凉拌酱油完成,味道无法用言语形容,反正我再也不会买超市里的酱油了。

(炒菜用酱油制作,红糖加热化开后关火,等凉透加入白色酱油,等红糖自然溶解,搅拌直接装瓶就可以了)

5. 酿造酱油制作方法

1、饼粕加水及润水:加水量以蒸熟后曲料水分达到47—50%为标准。

2、混和: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

3、蒸煮:用旋转式蒸锅加压(0.2MPa)蒸料,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蒸熟糊化,并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4、冷却接种:熟料快速冷却至45℃,接入米曲霉菌种经纯粹扩大培养后的种曲0.3—0.4%,充分拌匀。

5、厚层通风制曲:接种后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内。先间歇通风,后连续通风。制曲温度在孢子发芽阶段控制在30—32℃,菌丝生长阶段控制在最高不超过35℃。这期间要进行翻曲及铲曲。孢子着生初期,产酶最为旺盛,品温以控制在30—32℃为宜。

6、发酵成曲加12—13°Be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2—45℃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7、浸出淋油将前次生产留下的三油加热至85℃,再送入成熟的酱醅内浸泡,使酱油万分溶于其中,然后从发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及盐分。淋油是把酱油与酱渣通过分离出来。一般采用多次浸泡,分别依序淋出头油、二油及三油,循环套用才能把酱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来。后处理 酱油加热至80—85℃消毒灭,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6. 自家酱油酿造与方法

1、将油锅烧热之后,加入葱、姜、蒜等材料爆香。

2、再加入酱油水糖、桂皮、八角、白糖、黄酒等等。如果喜欢的还可以加海鲜,最后加开水,煮熟即可起锅。

3、最后冷却之后装进瓶子里就可以了。

资料扩展

可以把所有需要的料加入锅中,滚开之后把火调小,差不多了就关火,然后放凉一段时间,等凉了就放入干净的瓶中,然后放入冰箱保存。

正常的酱油具有鲜艳的红褐色,体态澄清,无悬浮物及沉淀。另外,摇动时会起很多泡沫,并不易散去; 但酱油仍澄清、无沉淀、无浮膜、比较黏稠。优质酱油应具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味,味道鲜美、醇厚、咸淡适口、无异味。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它味道鲜美,可以促进食欲,作为调味品之一,它非常的美味。

为了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可以采用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滴几滴白酒等方法。

7. 如何酿酱油

原料选择为较好的黄豆、面粉,按黄豆∶面粉∶盐水为2∶1.5∶1配制组成一个酱醅,经30多道工序,1年左右的日晒夜露,酱醅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并具有浓郁的酱香味。

  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及制曲。大豆清选后洗净,加水浸泡3~5小时(视季节而定),以豆粒胀起无皱纹为度。然后将水放净,取出黄豆,装入蒸锅内常压或加压蒸煮(常压4~6小时;压力1.5~2.0公斤/厘米2,40分钟)。以蒸至熟透而不烂,用手捻时豆皮脱落,豆瓣分开为适宜。此时即可出锅,摊于拌料台上进行冷却至80℃左右,与干面粉拌和,拌匀后装匾,装匾时要中间薄,四周稍厚。每个匾约装12.5公斤左右,放入曲室制曲。

利用天然制曲时,室温一般保持在25~28℃,装匾后24小时品温逐渐上升,如超过40℃,需敞门通气散热,同时要翻曲,促使霉菌均匀繁殖。温度过度,曲料会发粘产酸。成曲呈黄绿色,但常混有根霉或毛霉。老法制曲一般选择在早春季节,气温较低,利于低温制曲。

  2、制醅发酵。每缸放入150公斤原料制成的曲,压实,加入波美度18~20度的盐水约200公斤,让盐水逐渐吸入曲内,次日立即把表面的干曲压至下层。使酱醅日晒夜露进行发酵。如遇天雨,须加盖以防止雨水淋入。经过一定时间的晒露,待酱醅表面呈红褐色时,进行一次翻酱。经过三伏热天烈日暴晒,整个酱醅呈现滋润的黑褐色,并有清香味时,已达到成熟阶段,即可进行抽油。发酵时间一般要6个月以上,若经过夏天也要3个月。一般以经过夏天发酵的质量较好。

  3、抽取母油。缸内加入适量盐水,插入细竹编好的竹筒,利用液汁压力渗入筒内,每缸能抽取母油(也称毛油)75公斤。母油再经较长时间晒露后,去除沉淀,加入10%左右的酱色,用平布袋多次换袋进行过滤,直至滤出酱油,并无沉淀为止。

抽出母油后的头渣,加入定量盐水后,再装袋压榨,作为一般市售酱油。

  4、成品。滤出并经晒露的母油,经加热灭菌(80℃)后得到色泽浓厚的成品。每100公斤大豆仅可产龙牌酱油50公斤(母油,不包括市售回收部分)。

  产品特色由于龙牌酱油生产工艺是在沿用千余年前祖传的基础上改进和提高,并经过长期的历史考验而具有独特的工艺。所以这种传统产品一直以色深、汁浓、含糖不甜、含盐不咸、含酸不酸、酱香味浓郁的独特风味称著于世,这不仅是酿造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民族遗产得到发扬光大的象征。其主要特色如下:

  1.酱油色深汁浓:选用皮壳较薄、表面光滑、无虫咬的黄豆和二三等面粉,这些都是植物中含蛋白质和淀粉较高的。此外,龙牌酱油的发酵是在低温度、长时间中进行的,通过几次揿醅,上下的酱都经过日晒夜露,这样,酱酿的颜色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而加深,所以成品色泽深褐而鲜艳,适应了南方群众喜欢酱油颜色深一些的习惯。

  2.咸度适宜:食盐在酱油中提供咸味,并与氨基酸结合成氨基酸钠盐,赋予酱油鲜味,同时盐水还有防腐作用,也能抑制酶的活动。如盐水过低,不能抑制杂菌的生长,会引起酸败,过高又会破坏酶蛋白。所以龙牌酱油在盐的选用上除采用储存较久的闽盐外,盐水浓度一般在18Be,这样不仅有利于在露天发酵,而且成品在感觉上不显苦、涩味,也满足了北方和内地对酱油咸味要重一些的要求。

  3.氨基酸含量高:酱油鲜味主要来源于氨基酸和酸类物质的钠盐。酱油的发酵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水解,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口味,且甘氨酸、丙氨酸呈甜味。一般使用东北大豆和日本大豆。含有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且大豆蛋白质易被人体所吸收,其营养价值很高。

  4.甜酸适当:酱油中味道除鲜味外,还有甜味。甜味来自淀粉经曲酶、淀粉酶水解所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以及部分氨基酸;酸味主要来自葡萄糖经乳酸菌发酵生成的乳酸及少量醋酸和琥珀酸。酱油中有机酸的含量要有一定的范围,如酸度过低,鲜味就不突出;酸度过高,而其它无盐固形物含量不相应提高时,就会感到酸味。而龙牌酱油甜、酸适宜,吃起来使人感到味柔而长,是一种具有色、香、味、体五味调和的独特风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