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纤维密度测定仪(纤维密度测定仪怎么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0 15:08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纤维密度测定仪怎么用

电泳仪: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电泳一般分为自由界面电泳和区带电泳两大类,自由界面电泳不需支持物,如等电聚焦电泳、等速电泳、密度梯度电泳及显微电泳等,这类电泳目前已很少使用。而区带电泳则需用各种类型的物质作为支持物,常用的支持物有滤纸、醋酸纤维薄膜、非凝胶性支持物、凝胶性支持物及硅胶-G薄层等,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所谓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不同物质由于所带电荷及分子量的不同,因此在电场中运动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征,应用电泳法便可以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将一定混合物进行组份分析或单个组份提取制备,这在临床检验或实验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电泳仪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设计制造的。下面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使用方法

1. 首先用导线将电泳槽的两个电极与电泳仪的直流输出端联接,注意极性不要接反。

2. 电泳仪电源开关调至关的位置,电压旋钮转到最小,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稳压稳流方式及电压电流范围。

3. 接通电源,缓缓旋转电压调节钮直到达到的所需电压为止,设定电泳终止时间,此时电泳即开始进行。

4. 工作完毕后,应将各旋钮、开关旋至零位或关闭状态,并拨出电泳插头。

注意事项

1.电泳仪通电进入工作状态后,禁止人体接触电极、电泳物及其它可能带电部分,也不能到电泳槽内取放东西,如需要应先断电,以免触电。同时要求仪器必须有良好接地端,以防漏电。

2. 仪器通电后,不要临时增加或拨除输出导线插头,以防短路现象发生,虽然仪器内部附设有保险丝,但短路现象仍有可能导致仪器损坏。

3. 由于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阻值不同,电泳时所通过的电流量也不同,其泳动速度及泳至终点所需时间也不同,故不同介质支持物的电泳不要同时在同一电泳仪上进行。

4. 在总电流不超过仪器额定电流时(最大电流范围),可以多槽关联使用,但要注意不能超载,否则容易影响仪器寿命。

5. 某些特殊情况下需检查仪器电泳输入情况时,允许在稳压状态下空载开机,但在稳流状态下必须先接好负载再开机,否则电压表指针将大幅度跳动,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机器损坏。

6. 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如较大噪音、放电或异常气味,须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修,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纤维密度测定仪怎么用的

涤纶丝的粗细不是计算出来的,是用仪器测出来的。 衡量丝粗细的物理量叫线密度,俗成纤度,有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类。 定长式:定长制是指一定长度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重量,它的数值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越粗。目前常用的有特(tex)、分特(dtex)、毫特(mtex)、旦(D)。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为特数制。特:1000米丝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数,虽然它是法定的线密度计量单位,但因为它太大了,使用不方便,一般在实际生产中都用分特--10000米丝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重量克数来作计量单位。定长式一般是长丝的计量单位 定重式,一般是一定重量的丝(纱)在公定回潮率下的长度。如英支就是这样定义的:1英磅纱在公定回潮率下有多少840码(1码=0.914米)就是多少英支。一般棉纺用英支。 测试方式是:用缕纱测长仪(纤度仪,国内一般型号都是YG086)在公定回潮率下取100米丝,称出这100米丝的重量M,这束丝的纤度就是100*M(用分特表示)。

3. 纤维密度测试方法

已知公制号数 Nt(tex) 时, 纤维截面积 A ρ610•=tNA (1—1-10) 式中, A—纤维截面积, μ m2; Nt—公制号数, (tex); ρ —纤维密度, (kg/m3)。 例如, 0.111tex 的 PET 纤维, 密度为 1.38×103kg/m3, 其截面积为 80.4μ m2 。

4. 纤维密度测定实验报告

中密度纤维板是将经过挑选的木材原料加工成纤维后,施加脲醛树脂和其它助剂,经特殊工艺制成密度约为0.5-0.88gcm3的一种人造板材。 国产一级中密度纤维板技术标准参数规定如下: (1)板件厚度偏差要小,一般应控制在±0.3mm;

(2)吸水厚度膨胀率≤12%

; (3)游离甲醛含量不超过70mg/100g; (4)握螺钉力:垂直板面≥1150N,平行板面≥660N;

(5)板件静曲强度≥17.2MPa;

5. 纤维细度测量方法

纤维长径比

化学短纤维长度和细度的比值。常为L/D≈1。L为纤维长度(英寸),D为纤维细度(旦)。化纤长度和细度应根据成纱质量要求和加工工艺合理选择。细度细,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改善织物柔软性、导湿性;细度粗可加强织物仿毛感、耐磨性等。长径比大于1时,如细旦和超细旦纤维,成纱易产生纤维结,应在梳理工序中加强分梳,提高转移,减少纤维结数量。长径比小于1时,成纱易发毛,可纺性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